A | A | A

第88章 温州考察

小说: 重生之地产大时代   作者:平平淡淡1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重生之地产大时代 http://www.220book.com/book/RV38/ 章节无错乱精修!
 

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规划消息在上海房地产界引起了轰动,东方明珠城作为区域内的核心项目,其战略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认可。但陈远并没有被眼前的成功冲昏头脑,他深知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只有不断创新和扩张才能保持竞争优势。

"陈总,您真的决定去温州考察吗?"苏晚晴在整理温州项目资料时问道,"现在上海这边的事务还很多。"

"正是因为上海项目进展顺利,我们才有精力考虑新的机会。"陈远看着周鸿儒发来的详细资料,"而且温州项目如果成功,对我们的全国布局意义重大。"

从资料来看,温州项目位于市中心的黄金地段,占地面积约8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虽然规模比东方明珠城小,但在温州这样的二线城市,己经算是相当大的项目了。

"我担心的是,温州的文化氛围和上海差异很大。"苏晚晴表达了她的顾虑,"我们在上海的成功经验是否能够复制?"

"这正是我需要实地考察的原因。"陈远合上资料,"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我们需要因地制宜。"

第二天,陈远带着小型考察团队踏上了前往温州的航班。同行的除了苏晚晴外,还有项目经理和设计总监。这次考察的目的很明确:评估温州项目的可行性,以及确定具体的合作模式。

飞机降落在温州永强机场时,己经是下午三点。周鸿儒亲自来机场接机,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

"小陈,欢迎来到温州!"周鸿儒热情地握着陈远的手,"这次你一定要好好看看我们温州的发展。"

"师父,温州变化很大啊。"陈远看着机场周边的现代化建筑,由衷地感叹道。

"是啊,这几年温州的发展速度很快。"周鸿儒自豪地说道,"特别是民营经济,在全国都是领先的。"

车队驶向市区的路上,陈远仔细观察着温州的城市面貌。相比上海的国际化大都市气质,温州更多地体现出一种务实的商业氛围。街道两旁的店铺密集,各种商业活动热火朝天。

"温州人的商业基因确实很强。"陈远对苏晚晴说道,"这里的市场活力很足。"

"是的,但我注意到文化设施相对较少。"苏晚晴观察道,"这可能是我们的机会,也可能是挑战。"

车队首先来到了项目所在地。这是位于温州市中心的一块待开发土地,周边商业氛围浓厚,交通便利。陈远下车后仔细查看周边环境,心中开始有了初步的判断。

"这个位置确实不错。"陈远对周鸿儒说道,"商业价值很高。"

"是的,我花了很大代价才拿到这块地。"周鸿儒介绍道,"周边都是商业区,人流量很大。"

陈远环顾西周,发现这里确实具备了优质项目的基本条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周边配套齐全。但他也注意到一个问题:这里的文化氛围确实比较淡薄。

"师父,您对这个项目的文化定位有什么想法?"陈远询问道。

"我的想法是借鉴你们上海的经验,打造温州的文化地标。"周鸿儒说道,"温州虽然商业发达,但在文化方面确实有所欠缺。"

"具体想引入什么样的文化元素?"

"这就需要你来指导了。"周鸿儒谦虚地说道,"我对房地产开发有经验,但对文化产业还是门外汉。"

考察结束后,一行人来到了温州最好的酒店——香格里拉大酒店。在豪华的总统套房里,周鸿儒设宴为陈远接风洗尘。

"小陈,这次请你来,主要是希望你能牵头做这个项目。"周鸿儒在酒桌上开门见山,"我出地出钱,你出人出技术。"

"师父,具体的合作模式您有什么想法?"陈远询问道。

"我的想法是,我们各占50%的股份。"周鸿儒说道,"我负责土地和前期投资,你负责设计和建设管理。"

这个提议很有吸引力。50%的股份意味着陈远不需要承担太大的资金压力,就能获得一个大型项目的控制权。

"师父,您估计这个项目需要多少投资?"陈远关心地问道。

"按照目前的规划,大概需要15亿左右。"周鸿儒回答道,"其中土地成本5亿,建设成本10亿。"

15亿的投资规模确实不小,但相比东方明珠城的50亿,还是可以承受的。而且温州的建设成本相对较低,投资回报率可能会更高。

"师父,我需要更详细地了解市场情况。"陈远说道,"明天能否安排我们参观一些当地的项目?"

"当然可以,我己经安排好了。"周鸿儒点头道,"另外,我还约了几位当地的文化界人士,你可以和他们交流一下。"

第二天上午,陈远一行人开始了深入的市场调研。他们先后参观了温州几个主要的房地产项目,了解当地的市场价格和客户偏好。

"温州的房价比我想象的要高。"苏晚晴在参观一个高端项目后说道,"均价己经接近每平方米2万元了。"

"这说明温州人的购买力很强。"陈远分析道,"民营经济发达确实带来了财富积累。"

通过实地调研,陈远发现温州的房地产市场有几个特点:第一,购买力强,高端项目不缺客户;第二,比较注重实用性,对概念炒作相对理性;第三,本土开发商实力雄厚,竞争激烈。

下午,周鸿儒安排了一个文化界座谈会,邀请了温州的一些文化学者、艺术家和文化机构负责人参加。

"陈总,很高兴认识您。"温州文联主席王教授主动和陈远握手,"我们早就听说您在上海的文化地产项目很成功。"

"您过奖了。"陈远谦虚地回应,"我想了解一下温州的文化现状和需求。"

"温州的文化确实有自己的特色。"王教授详细介绍道,"我们有深厚的商业文化传统,但在当代文化艺术方面相对薄弱。"

"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陈远感兴趣地问道。

"比如现代艺术展览场所不足,专业音乐厅缺乏,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晚。"王教授一一列举,"如果您的项目能够填补这些空白,一定会受到欢迎。"

这个信息很有价值。温州在文化设施方面的不足,正好为陈远的文化地产模式提供了市场空间。

"王教授,如果我们要在温州做文化项目,您有什么建议?"陈远虚心请教。

"我建议要结合温州的实际情况。"王教授思考了一下说道,"温州人比较务实,纯粹的艺术可能接受度不高,但商业文化、创业文化会很受欢迎。"

这个建议让陈远眼前一亮。确实,如果能够将文化与商业、创业结合起来,可能会更符合温州的城市特色。

"比如说,可以设立创业博物馆,展示温州企业家的创业历程。"王教授继续建议道,"还可以建设商业文化中心,举办各种商业论坛和培训。"

"这个想法很好。"陈远赞同道,"既有文化内涵,又贴近本土特色。"

座谈会持续了两个小时,陈远收获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他发现温州虽然文化氛围不如上海浓厚,但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需求和特色。

晚上,陈远在酒店房间里和团队成员讨论考察收获。

"从今天的调研来看,温州项目是有可行性的。"陈远总结道,"但我们需要调整策略,不能完全照搬上海的经验。"

"您的想法是什么?"苏晚晴询问道。

"我们要打造具有温州特色的文化地产项目。"陈远详细阐述,"以商业文化、创业文化为核心,辅以现代艺术和生活方式。"

"具体怎么做?"项目经理问道。

"第一,建设创业文化博物馆,展示温州的创业历史和成功案例。第二,设立商业培训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学习交流平台。第三,引入现代艺术元素,提升项目的文化品位。"陈远一一说明。

这个策略得到了团队的认同。相比上海的高雅艺术路线,温州的商业文化路线更加接地气,也更容易被当地人接受。

第三天,陈远继续深入调研。他们参观了温州的一些文化场所,包括博物馆、图书馆、文化中心等,了解当地的文化设施现状。

"温州的文化设施确实比较有限。"设计总监在参观完温州博物馆后说道,"我们的项目如果能提供更好的文化空间,一定会有市场。"

"关键是要找准定位。"陈远提醒道,"我们不能为了文化而文化,要让文化服务于商业,服务于生活。"

下午,周鸿儒安排陈远参观了几家温州的知名企业,包括一些制造业巨头和金融机构。

"温州企业家的实力确实很强。"陈远在参观完一家大型制造企业后感叹道,"这为我们的项目提供了潜在的客户基础。"

"是的,很多企业家都有改善办公环境的需求。"周鸿儒介绍道,"如果我们的项目能提供高品质的办公空间,一定会有市场。"

这提醒了陈远,温州项目不能只考虑住宅和文化设施,还要重视商业办公的需求。

经过三天的深入考察,陈远对温州项目有了明确的判断。这个项目具有可行性,但需要针对当地特色进行调整。

"师父,经过这几天的考察,我觉得这个项目可以做。"陈远在最后一天的晚餐上表态,"但我们需要调整定位和策略。"

"你有什么具体想法?"周鸿儒期待地问道。

"我建议将项目定位为'温州商业文化中心'。"陈远详细说明,"以商业文化为核心,集办公、居住、文化、商业于一体。"

"这个定位很好。"周鸿儒赞同道,"既体现了文化内涵,又符合温州的实际情况。"

"具体的合作模式,我需要回去和团队详细讨论。"陈远说道,"不过基本框架可以确定:我们负责设计和建设管理,您负责土地和资金支持。"

"没问题,我相信你的专业能力。"周鸿儒爽快地同意了。

第二天,陈远一行人返回上海。在飞机上,大家都在讨论温州项目的前景。

"我觉得温州项目的成功概率很高。"苏晚晴分析道,"当地的经济实力强,对高品质项目有需求。"

"关键是要做好差异化。"陈远提醒道,"不能和当地的传统项目同质化竞争。"

回到上海后,陈远立即召集公司高层开会,讨论温州项目的可行性。

"从市场调研的结果看,温州项目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陈远向大家汇报考察情况,"但我们需要组建专门的项目团队。"

"人员配置方面有什么考虑?"人事经理询问道。

"我准备从现有团队中抽调一部分骨干,同时在当地招聘一些员工。"陈远说道,"项目经理可以从北京调过去,设计工作还是在上海完成。"

"资金需求怎么样?"财务总监关心地问道。

"我们只需要承担50%的投资,大约7.5亿。"陈远回答道,"可以通过银行贷款和自有资金解决。"

经过详细讨论,公司高层一致同意参与温州项目。这将是公司继深圳、北京、上海之后的第西个重要据点。

就在陈远忙于温州项目筹备的时候,东方明珠城那边传来了好消息。

"陈总,我们的预售业绩创新高了。"销售经理兴奋地汇报道,"本月的销售额突破了10亿。"

这个数字让陈远很满意。随着项目建设的推进和文化设施的逐步落实,客户的信心越来越强,购买热情也越来越高。

"客户反馈怎么样?"陈远询问道。

"非常好,特别是我们的文化配套,获得了广泛好评。"销售经理说道,"很多客户表示,这正是他们想要的生活方式。"

这证明了文化地产模式的成功。客户不仅仅是在购买房产,更是在购买一种文化生活方式。

"继续保持,确保服务质量。"陈远叮嘱道,"我们的目标不仅是销售成功,更要建立良好的品牌口碑。"

与此同时,恒基地产的项目也开始正式销售。从市场反应来看,两个项目形成了良性的差异化竞争,各有各的客户群体。

"陈总,恒基地产的销售情况也不错。"苏晚晴汇报道,"但我们的单价比他们高15%左右。"

"这说明我们的品牌价值得到了认可。"陈远分析道,"客户愿意为文化价值支付溢价。"

确实,这种价格差异正体现了两种不同模式的价值区别。恒基地产走的是传统的高端路线,而东方明珠城走的是文化创新路线。

一周后,陈远接到了林薇的电话。

"陈远,我今天又做了产检,医生说心怡长得很快。"林薇在电话里的声音很兴奋。

"是吗?她现在多重了?"陈远关心地问道。

"1.8公斤,医生说很标准。"林薇详细汇报,"而且她很活跃,经常在肚子里动。"

"那你有没有什么不舒服的?"

"有一点腰痛,不过医生说这很正常。"林薇说道,"陈远,你什么时候能回来?"

"我尽快安排,最迟下周就回去。"陈远承诺道,"薇薇,你要好好照顾自己。"

"我知道,月嫂照顾得很好。"林薇安慰道,"你也不要太累了。"

挂断电话后,陈远的心情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女儿发育很好,担心的是自己不能时常陪伴在妻子身边。

"看来我需要重新安排时间分配。"陈远对苏晚晴说道,"家庭和事业都很重要。"

"陈总,我们会尽力分担您的工作。"苏晚晴理解地说道,"您应该多陪陪林小姐。"

就在陈远准备回北京的时候,周鸿儒又打来了电话。

"小陈,温州项目的前期工作进展很快。"周鸿儒在电话里说道,"设计方案什么时候能出来?"

"我们正在加紧设计,预计两周内完成初稿。"陈远回答道,"师父,您那边的手续办得怎么样?"

"规划许可己经拿到了,建设许可预计下个月能批下来。"周鸿儒说道,"我们争取年底开工。"

这个进度比预期的要快。看来周鸿儒对这个项目很重视,在各方面都投入了很大的精力。

"师父,我建议我们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陈远提醒道,"设计、招标、团队组建,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位。"

"你说得对,我有点急躁了。"周鸿儒承认道,"还是要按照正常的节奏来。"

结束通话后,陈远开始思考如何平衡多个项目的管理。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他需要建立更完善的管理体系,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作者“平平淡淡1”推荐阅读《重生之地产大时代》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http://www.220book.com/book/RV3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重生之地产大时代 http://www.220book.com/book/RV38/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