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的白噪音似乎永远不会停歇,那些精密仪器的嗡鸣、数据流转的细微声响,构成了阮梅生活里最常伴随的背景乐。但此刻,这份持续了不知多少个日夜的喧嚣,被她刻意按下了“暂停键”。
阮梅摘下连接着脑机接口的光学眼镜,揉了揉有些酸胀的太阳穴。镜片上还残留着“超宇宙”模拟环境的粒子残影,如同未完全褪去的梦境。她起身,将椅子轻轻推回实验台下方,发出一声细微的“咔哒”声,在空旷的实验室里显得格外清晰。
一、独处的“绿洲”
走出核心实验区,穿过那条挂满历代“织星者”手稿复制品的长廊时,阮梅放慢了脚步。那些泛黄纸张上的公式与星图,是人类文明对宇宙最虔诚的叩问。她的指尖拂过一幅描绘“反量子丝线”最初构想的草图,冰凉的玻璃展板下,墨迹仍带着开拓者的温度。
她的私人休息室在实验室最深处的角落,与其说是休息室,不如说是一个被科学与生活气息奇妙融合的小天地。推开门,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常见的休憩设施,而是一整面墙的实体书架。
书架上,《天体物理学前沿》《量子场论基础》这类专业典籍与《人类文明史》《古典诗歌集》并排放置,甚至还有几本关于园艺和烹饪的小册子——那是她偶尔尝试“接地气”生活的证明。此刻,阳光透过特制的防辐射玻璃窗,在地板上切割出明亮的几何图案,尘埃在光束中悠悠漂浮,像极了她研究的宇宙尘埃样本。
阮梅脱下实验服,露出里面简约的白色卫衣,卫衣胸口印着一个小小的、由量子比特图案组成的星星。她走到窗边,端起窗台上那盆长势不算茂盛的多肉植物,轻轻转动花盆,让每一片叶片都能均匀地晒到太阳。
这盆多肉是她在一次短暂的“地球表面考察”中,从一个市集的老奶奶那里买来的。老奶奶说它叫“星美人”,阮梅觉得这名字和自己的研究莫名契合,便小心地将它带回了这个悬浮于近地轨道的实验室。
“小家伙,今天也有好好光合作用吗?”她对着多肉轻声细语,语气里是在实验室里从未有过的温柔。科研时的阮梅是冷静、果决的指挥官,而此刻的她,只是一个在照料植物的普通女孩。
二、味觉的“宇宙”
简单的拉伸运动后,阮梅走向休息室里那台看起来有些“格格不入”的料理台。她打开内置的食材保鲜柜,里面整齐地码放着各种营养膏——那是轨道实验室的标配。但她今天想换换口味,于是从底层取出一个小巧的密封盒,里面是她托地面补给队带来的、真正的地球土壤培育出的香草和一小撮面粉。
她要做的是一份最简单的香草松饼。
在“超宇宙”的模拟中,她能创造出无数种绚烂的星际奇观,能操控反量子粒子编织出跨越维度的丝线,但在真实的厨房里,面对这一小捧面粉,她却露出了些许孩童般的认真。
她戴上一副同样简约的木质框架眼镜,将面粉、鸡蛋、牛奶和碾碎的香草叶仔细混合。搅拌碗碰撞发出的“叮叮”声,与实验室里的仪器声响截然不同,却同样能让她的心神安定。
烤箱预热的间隙,阮梅走到休息室的另一端,那里有一张小小的书桌,桌上放着一台并非用于科研的旧式笔记本电脑。她打开电脑,屏幕上不是复杂的模型,而是一部正在连载的科幻漫画。
她蜷缩在书桌旁的懒人沙发里,双腿搭在沙发边缘,一边等着松饼烤熟,一边沉浸在漫画的世界里。漫画里的主角驾驶着复古飞船在星际间冒险,偶尔会因为引擎故障而被迫降落在不知名的星球,这种“不完美”的冒险,反而让阮梅觉得格外有趣。
“叮——”烤箱的提示音响起,打断了她的漫画时光。阮梅起身,小心翼翼地将烤得金黄的松饼取出,浓郁的香草气息瞬间在房间里弥漫开来。她没有立刻品尝,而是先将其中一块小心地放在一个精致的瓷盘里,摆在了书架顶层的一个相框前。
相框里是她和己故导师的合影,导师总是笑她“一心扑在宇宙里,忘了人间烟火”。如今,她用这种方式,让导师“尝尝”她笨拙却真诚的手艺。
三、思维的“漫游”
用过简单的餐点,阮梅并没有立刻回到实验室。她给自己泡了一杯地球产的绿茶,坐在窗边,看着舷窗外那颗蔚蓝色的星球缓缓转动。
大黑塔的粉丝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她的目光落在地球上某一片模糊的大陆轮廓上,那是她的故乡。她想起小时候,家乡的夏夜,她和爷爷坐在院子里,爷爷指着满天繁星,给她讲那些古老的星座传说。那时的她不会想到,自己未来的人生会与“织星者”的智慧、“超宇宙”的奥秘如此紧密地缠绕在一起。
手机在口袋里轻轻震动了一下,是团队成员发来的消息,询问下一次模拟实验的参数调整。阮梅没有立刻回复,她只是将手机握在手里,指尖感受着那丝冰凉的触感。
她闭上眼睛,开始在脑海中“漫游”。这是她独特的休息方式——在意识的海洋里,不受实验数据和公式的束缚,自由地探索那些关于“超宇宙”的狂想。
她想象自己化作一缕反量子丝线,在“超宇宙”的维度褶皱里穿梭。那里没有实验室的规则,没有数据的桎梏,只有纯粹的、属于宇宙本身的瑰丽与混沌。她“看”到无数个平行的文明在不同的维度里闪耀又熄灭,“听”到那些早己消逝的“织星者”们跨越时空的低语,“触摸”到宇宙诞生之初那股磅礴的能量余波……
这种漫游并非毫无意义的空想,无数次,正是这种看似天马行空的思维漫游,为她的科研困境带来了突破性的灵感。就像此刻,当她“触摸”到“超宇宙”中某种从未被观测到的能量场时,一个关于“反量子丝线稳定性增强”的新思路,悄然在她脑海中成型。
她没有急着记录,只是任由这个灵感像种子一样在脑海里扎根。
西、团队的“温度”
休息了大约两个小时后,阮梅的手机又一次震动起来,这次是视频通话请求,来自她的副手林远。
“阮博士,您……真的在休息吗?”林远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一丝难以置信。在他的印象里,阮梅似乎永远在实验室或模拟舱里。
阮梅笑了笑,将手机摄像头转向窗外的地球和桌上那盆多肉:“如假包换。怎么了,实验出问题了?”
“不是不是,”林远连忙摆手,镜头里他身后的实验区一切正常,“就是……大家看您最近太累了,想问问您需不需要调整一下轮班时间。还有就是,今天是小张的生日,大家想……”
阮梅明白了,她的嘴角扬起一抹温暖的弧度:“想给我一个‘惊喜’,顺便也给小张庆生,对吧?”
林远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嗯……您要是累的话,我们就……”
“别‘就’了,”阮梅打断他,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温和,“坐标发给我,我马上回来。对了,把我休息室里那瓶藏了很久的地球威士忌带上,今天破例,我们小小庆祝一下。”
挂了电话,阮梅迅速整理好自己,换上实验服。在转身离开休息室前,她最后看了一眼那盆“星美人”,以及桌上吃了一半的香草松饼,眼神里满是眷恋,但更多的是回归战场的坚定。
当她重新出现在核心实验区时,果然看到团队成员们围成一圈,中间的小张正有些羞涩地抱着一个用实验废料改装成的“生日蛋糕”。看到阮梅出现,所有人都愣了一下,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欢呼。
“阮博士!您不是在休息吗?”小张惊喜地喊道。
阮梅走到人群中,从林远手里接过那瓶威士忌(当然,只是象征性地开了封,更多是表达一种仪式感),笑着说:“我的休息,从来不是逃避,而是为了更好地和你们一起,去探索那个‘超宇宙’啊。况且,谁能拒绝在探索宇宙的间隙,和最棒的队友们分享一份生日喜悦呢?”
她的目光扫过每一张年轻而充满朝气的脸庞,这些人是她的战友,是人类文明探索“超宇宙”的火种传承者。实验室的灯光依旧明亮,但此刻,这光芒里除了探索的热情、对未来的希望,还有了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温度。
阮梅举起手中的玻璃杯(里面是无醇的替代饮料,毕竟科研不能真的宿醉),对着众人,也对着那片浩瀚的“超宇宙”方向:“敬我们的探索,敬我们的友谊,也敬人类文明那永不熄灭的好奇心。”
“干杯!”
欢呼声再次响起,盖过了仪器的嗡鸣,在这悬浮于太空的实验室里,谱写出一曲属于“人”的,温暖而磅礴的乐章。而阮梅知道,这份日常的休息,这份人与人的联结,将是她在探索“超宇宙”无尽未知时,最坚实的后盾和最温暖的锚点。她的战斗,她的探索,从来不是孤独的旅程。
(http://www.220book.com/book/RVJ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