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漫长的寒冬之后,春天的阳光终于温暖地洒在了大地上,驱散了最后一丝寒意。这不仅意味着寒冷的日子己经过去,更预示着新一年的农耕季节即将到来,就像吹响了春耕生产的号角一样。
生产队的大院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人们的欢声笑语、呼喊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片嘈杂的景象。空气中弥漫着各种味道,有铁锈的味道、泥土的芬芳,还有牲口粪便的气息,这些味道混合在一起,让人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真实与质朴。
队长赵大奎站在一个破旧的石碾上,他身材魁梧,声音洪亮。他扯着嗓子,大声地进行着春耕动员,仿佛要让每一个人都能听到他的声音。他的唾沫星子在阳光下飞溅,就像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都听好了!”赵大奎的声音在大院里回荡,“今年的任务可重啊!公社给我们下了死命令,一定要‘多打粮,打好粮’!谁要是敢偷懒耍滑,拖了后腿,可别怪老子不客气,到时候扣他的口粮!”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威严,让人不敢轻易违背。
说完,赵大奎挥舞着手臂,指向旁边那一堆锈迹斑斑、残缺不全的农具。这些农具看起来己经有些年头了,但依然是农民们耕种的重要工具。“家伙什都在这儿了!”赵大奎喊道,“自己挑吧!不过可得爱惜着点用!要是弄坏了,可就得照价赔偿!”
知青们被分到的大多是些破烂:豁口的锄头,把柄松动的铁锹,还有几副犁铧,刃口都钝得卷了边,锈迹斑斑,仿佛刚从土里刨出来。李远分到了一把犁铧,用手一摸,刃口钝得割手都费劲。
“这怎么用啊?都锈死了!” 一个女知青抱怨。
“就是,这能犁得动地?” 王建国也皱着眉头,他分到的锄头柄都快断了。
赵大奎眼睛一瞪:“嫌破?有得用就不错了!没让你们用手刨地!自己想办法拾掇去!”
李远没说话,他掂量着手里沉重的钝犁铧,眉头紧锁。传统的点种方式效率低下,而且浪费种子。他脑海中浮现出现代播种机的原理——一个简单的容器,通过脚踏或手摇控制下种量和间距。
休息时,他找了个僻静角落,从怀里掏出那个烟盒纸订的小本子和铅笔头。他蹲在地上,借着阳光,在本子上飞快地勾勒起来。他画了一个漏斗形的种子斗,下面连接一个带小孔的可调节隔板,再下面是一个简单的开沟器。旁边用树枝模拟一个脚踏板,通过连杆控制隔板的开合频率,从而控制播种的间距。旁边还标注了尺寸和几个关键部件的说明(如用木头和废铁制作)。
虽然只是简陋的草图,但清晰的原理跃然纸上。这如果能做出来,至少能省一半种子,还能保证出苗均匀!
他画得入神,没注意到林晓梅不知何时站在了他身后。她看着地上那张充满奇思妙想的草图,清澈的眼眸里充满了惊讶和赞叹。她悄悄从自己随身带的画夹里(她喜欢画画)抽出一张白纸,拿出铅笔,快速地、尽可能精确地将李远的草图临摹了下来。这个沉默的青年,脑子里装的东西,总是出人意料。
青衫醉云画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RW8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