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8章 媒体争议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重生之音巅歌坛王者的逆袭 http://www.220book.com/book/RWCV/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重生之音巅歌坛王者的逆袭

巡演成功结束的第三天,程陌正在工作室里整理演出视频素材,准备制作一个纪录片来回顾这次难忘的经历。突然,张铁柱急匆匆地推门而入,手里拿着一份刚买的《娱乐周刊》。

"陌哥,你看看这个。"张铁柱的脸色很难看,将杂志摊开放在桌子上。

程陌抬头看去,封面上赫然印着一个醒目的标题:"包装天才还是真材实料?——揭秘'陌上音尘'背后的商业运作"。配图是他们在台上演出的照片,但被处理得很有争议性,仿佛在质疑什么。

"这是什么意思?"苏雨晴也凑过来,眉头紧皱。

程陌翻开杂志,快速浏览了一遍这篇报道。文章的作者署名林晓峰,程陌对这个名字有些印象——他是娱乐圈内比较知名的调查记者,以挖掘明星黑料著称。

文章的主要观点是质疑陌上音尘的"天才形象",暗示他们的成功背后有资本包装和媒体炒作的痕迹。文章列举了几个"疑点":

第一,程陌作为一个刚满二十岁的大学生,为什么会对音乐产业有如此深刻的理解?文章暗示这可能是有专业团队在背后指导。

第二,《重生》专辑的制作水准过于专业,不像是新人的作品,质疑是否有"枪手"参与创作。

第三,巡演的成功过于顺利,没有任何意外或失误,这在新人首次巡演中是不太可能的,暗示可能有人为操控的成分。

文章还采访了几个所谓的"业内人士",这些匿名人士都对陌上音尘的迅速走红表示质疑。

"现在的娱乐圈包装新人的手段越来越高明了,"其中一位"业内人士"说,"他们会创造一个完美的人设,然后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推广。陌上音尘的成功轨迹太完美了,反而让人怀疑。"

另一位"专业人士"则表示:"真正的音乐天才是需要时间沉淀的,像程陌这样二十岁就能创作出如此成熟的作品,确实有些令人费解。"

程陌读完整篇文章,心中五味杂陈。虽然他知道随着知名度的提升,质疑的声音是不可避免的,但看到这样恶意的揣测,还是让人很不舒服。

"这完全是无稽之谈!"苏雨晴气愤地说,"我们的每一首歌都是程陌亲自创作的,我亲眼看着他从灵感闪现到完成作品的整个过程。"

张铁柱也很生气:"这个记者根本没有接触过我们,就在这里胡说八道。我们的成功是靠实力,不是靠什么包装。"

程陌虽然也很愤怒,但他更担心的是这篇文章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信息传播如此快速的时代,一篇质疑文章很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影响他们辛苦建立起来的形象。

果然,没过多久,程陌的手机就开始响个不停。各大媒体的记者都想就这篇文章采访他们的回应。

"程陌你好,我是《音乐时报》的记者,想了解一下你们对《娱乐周刊》这篇报道的看法。"

"程陌,《新浪娱乐》这边想做一个专访,回应一下外界的质疑声音。"

"陌上音尘工作室吗?我们是腾讯娱乐,希望能够......"

程陌关掉手机,需要冷静地思考应对策略。这种情况在前世他也见过不少,知名艺人被恶意质疑、传播谣言的事情屡见不鲜。关键是要如何正确应对,既不能显得心虚,也不能过度激烈。

"我们需要马云飞老师的建议。"程陌说。

马云飞很快就赶到了工作室。看完那篇文章后,他的表情也变得严肃起来。

"这种事情在圈子里并不少见,"马云飞放下杂志说,"每当有新人快速走红时,总会有人质疑。有些是出于嫉妒,有些是为了制造话题赚取关注。"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苏雨晴着急地问。

"首先,不要恐慌。"马云飞的声音很平静,"这种质疑声音越激烈,越说明你们的影响力在增长。其次,我们要用事实来回应,而不是情绪化的反驳。"

程陌点点头:"您的意思是我们应该接受采访澄清事实?"

"可以接受采访,但要选择合适的媒体和时机。"马云飞分析道,"我建议你们接受一家权威音乐媒体的深度专访,详细介绍你们的创作过程,用具体的事实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正在讨论的时候,工作室的门铃响了。张铁柱去开门,发现是一个年轻的女记者。

"您好,我是《中国音乐报》的记者陈思雨。"女记者自我介绍道,"我们想为陌上音尘做一个专题报道,希望能够客观公正地展现你们的真实情况。"

程陌看了看马云飞,得到了一个肯定的眼神。《中国音乐报》是业内最权威的专业媒体,如果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对澄清谣言会很有帮助。

"请进。"程陌说。

陈思雨是个看起来二十多岁的年轻女性,戴着眼镜,给人一种很专业的感觉。她拿出录音设备,开始了采访。

"首先,想请程陌谈谈对《娱乐周刊》那篇报道的看法。"陈思雨开门见山。

程陌深吸一口气,组织了一下语言:"我对那篇报道感到很遗憾。作为记者,应该基于事实进行报道,而不是靠臆测和匿名人士的话来制造争议。我们的每一首歌都是我亲自创作的,每一场演出都是我们用心准备的,这些都有充分的证据可以证明。"

"能否详细介绍一下《重生》专辑的创作过程?"陈思雨问道。

程陌开始详细叙述每首歌的创作背景。从最初的灵感来源,到旋律的构思,再到歌词的雕琢,每个环节都讲得很仔细。苏雨晴和张铁柱也在旁边补充,描述了他们参与编曲和录制的过程。

"我们有所有的创作手稿和Demo版本,"程陌说,"从最初的简单旋律到最终的完整作品,每一个步骤都有记录。如果有人质疑,我们随时可以提供证据。"

陈思雨又问了很多细节问题,包括他们的音乐学习经历、创作习惯、对音乐的理解等等。程陌都一一详细回答,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成熟思考。

"关于巡演的成功,你们觉得是运气还是实力?"陈思雨问道。

"当然主要是实力,"苏雨晴回答,"但我们也承认有运气的成分。我们遇到了很好的合作伙伴,选择了合适的场馆,观众也很给力。但最根本的还是我们的音乐打动了大家。"

张铁柱补充:"而且我们的巡演并不是完全没有问题。在成都站,我的贝斯弦在演出中断了一根,我们临时调整了演出安排。在西安站,音响设备出现了故障,我们等了十分钟才解决。这些都是真实发生的事情,证明我们的演出是真实的,不是什么人为操控的结果。"

采访持续了两个多小时,陈思雨问得很详细,程陌他们也回答得很坦诚。最后,陈思雨请他们现场演示一下创作过程。

程陌拿起吉他,现场即兴创作了一段旋律。从最初的和弦进行,到旋律的形成,再到歌词的构思,整个过程都在陈思雨的见证下完成。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Demo,但足以证明程陌确实具备出色的创作能力。

"这首即兴创作的小段很不错,"陈思雨赞道,"能感受到你确实有很强的音乐天赋。"

采访结束后,陈思雨收拾设备准备离开。临走前,她对程陌说:"我会客观地报道你们的情况。相信真相会战胜谣言。"

三天后,《中国音乐报》刊登了这篇专访。标题是《用实力证明自己——陌上音尘的音乐之路》。文章详细记录了采访过程,客观地展现了程陌他们的创作能力和真实情况。

文章发表后,很快就在音乐圈内产生了影响。许多业内人士转发支持,认为这篇报道比《娱乐周刊》的恶意揣测更有说服力。

但是,争议并没有就此结束。《娱乐周刊》的那篇文章己经在网络上广泛传播,许多不明真相的网友开始质疑陌上音尘的真实性。

在微博上,支持和质疑的声音针锋相对:

"我一首觉得他们走红得太快了,现在看来确实有问题。"

"楼上的,你有什么证据吗?人家己经在《中国音乐报》澄清了。"

"现在的媒体包装手段这么高明,谁知道哪个是真的?"

"我觉得程陌的现场创作就己经证明了他的实力,那些质疑的人是酸葡萄心理。"

程陌看着网络上的争论,心情复杂。虽然支持的声音占多数,但那些质疑的声音依然让人不舒服。

更糟糕的是,一些商业合作伙伴开始犹豫了。原本己经谈得差不多的几个代言合作,现在都说要"再观察一下情况"。

"看来这次争议的影响比我们想象的要大。"苏雨晴担忧地说。

程陌知道,这种媒体争议在娱乐圈很常见,但对于刚刚起步的艺人来说,杀伤力是很大的。他们现在面临的是一个关键的选择:是继续被动应对,还是主动出击?

就在这时,一个意外的支持者出现了。著名音乐制作人高晓松在微博上发表了一篇长文,为陌上音尘辩护:

"我听了《重生》专辑,也看了他们的演出视频。作为一个在这个行业工作了二十年的制作人,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些作品确实是出自年轻人的真诚创作。音乐的真假是骗不了人的,那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是任何包装都无法伪造的。我支持陌上音尘,也希望媒体能够给年轻音乐人更多的包容和支持。"

高晓松的这篇微博迅速获得了大量转发和点赞。作为业内的权威人士,他的支持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紧接着,更多的音乐人开始站出来支持。马云飞、韩红、羽泉组合等知名艺人都在社交媒体上为陌上音尘发声。

"真正的音乐人都能听出音乐的真假,"韩红在微博上写道,"我相信陌上音尘的真诚。"

羽泉组合的胡海泉也表态:"我们也是从年轻时代过来的,知道年轻音乐人的不容易。希望大家给他们更多的支持和理解。"

这些权威人士的支持让舆论开始发生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娱乐周刊》那篇报道的动机和真实性。

与此同时,一些调查记者开始深挖《娱乐周刊》那篇文章的背景。很快就有人发现,那些所谓的"匿名业内人士"很可能根本不存在,或者至少没有足够的权威性。

更令人愤怒的是,有人爆料说《娱乐周刊》之所以发表这篇文章,是因为收了某个竞争对手的钱,目的就是要打击陌上音尘的声誉。

虽然这个爆料没有得到证实,但己经足以让人们对《娱乐周刊》的报道产生怀疑。

程陌看着舆论的变化,内心既感激又感慨。在这个复杂的娱乐圈里,真相往往会被掩盖,但最终还是会浮出水面的。

"看来我们熬过了这次危机。"张铁柱松了一口气。

"还没有完全结束,"程陌提醒道,"我们需要更加小心。这次的事情告诉我们,成功会招来嫉妒,我们必须时刻准备应对各种挑战。"

苏雨晴点点头:"而且我们要更加努力地创作好音乐,用作品来证明自己,这比任何辩解都更有说服力。"

马云飞在一旁听着,欣慰地笑了:"你们能够从这次事件中学到这些,说明你们正在成熟。在这个行业里,争议和质疑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要保持初心,坚持做好音乐。"

一周后,事情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折。《娱乐周刊》的那个记者林晓峰被曝光接受了某竞争公司的资助,专门写文章攻击陌上音尘。这个消息一出,舆论彻底倒向了陌上音尘一边。

《娱乐周刊》被迫发表道歉声明,承认报道存在不实之处,并对陌上音尘公开道歉。林晓峰也被杂志社解雇,名声扫地。

这次风波最终以陌上音尘的胜利而告终,但过程却让他们学到了很多。在娱乐圈这个复杂的环境中,除了要有才华,还要有智慧和韧性。

更重要的是,这次事件让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真正的实力是经得起任何质疑的。只要专注于音乐创作,用作品说话,任何恶意的攻击最终都会不攻自破。

"这次的经历虽然痛苦,但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程陌总结道,"它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走音乐道路的决心,也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和支持者。"

从此以后,陌上音尘更加专注于音乐创作,远离那些无谓的争议和炒作。他们用一首首优秀的作品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也赢得了更多人的尊重和支持。



    (http://www.220book.com/book/RWC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重生之音巅歌坛王者的逆袭 http://www.220book.com/book/RWCV/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