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后的阳光斜斜地穿透雾隐村残破的屋檐,在满地瓦砾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林夏从昏迷中醒来,耳畔还回荡着地底传来的最后一声轰鸣。他挣扎着坐起身,发现掌心不知何时多了枚焦黑的镇魂钉残片,边缘还凝结着暗红的血痂,仿佛在无声诉说着方才的惊心动魄。
远处传来搜救队的呼喊声,混着无人机螺旋桨的嗡鸣。林夏摸出怀中的铜铃铛,原本布满裂痕的铃身此刻竟完好如初,表面流转着温润的光泽,轻轻晃动时,发出的声响清澈空灵,再无一丝诡异气息。他望向祠堂方向,那里的地面塌陷出巨大的深坑,坑底升腾着袅袅白雾,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木灰烬味道。
"林先生!"考古队队长张明远举着手电筒奔来,镜片后的眼睛满是震惊,"我们在地下发现了惊人的遗迹......"他的声音戛然而止,因为林夏正将那枚镇魂钉残片递到他面前。在日光下细看,残片上的符咒纹路竟与考古队前日发现的汉代帛书如出一辙,只是多了几分扭曲与暴戾。
三天后,雾隐村临时搭建的研究站里,投影仪将地下遗迹的扫描图像投射在白布上。林夏盯着画面中那座己然坍塌的太极池,池底隐约可见的巨大裂痕让他后背发凉。"根据碳十西检测,这个地下空间至少有八百年历史。"张明远推了推眼镜,"但这些活人俑的制作工艺......"他调出几张特写照片,画面里俑像皮肤下细密的血管纹路清晰可见,"完全超出了我们己知的古代技艺范畴。"
深夜,林夏独自来到遗址边缘。月光下,那些侥幸留存的活人俑残骸正在缓慢风化,青灰色的皮肤逐渐剥落,露出底下泛着珍珠光泽的骨质。他蹲下身子,发现某个孩童俑的指缝间夹着半片褪色的纸花——那是用祭祀用的黄纸折成,花瓣上还沾着新鲜的露水。
"林老师!"年轻考古队员小陈举着平板电脑跑来,"您看这个!"屏幕上是从废墟中抢救出的族谱扫描件,林夏的目光瞬间被民国二十三年那页吸引:在阿雾的名字旁,原本被朱砂覆盖的字迹被特殊技术还原,显出一行蝇头小字:"以魂为引,封镇裂隙,待有缘人解。"
风掠过残垣断壁,卷起几片泛黄的纸符。林夏突然想起昏迷前阿雾未说完的话,心跳陡然加快。他冲向临时文物修复室,在堆满残片的工作台上翻找,终于在一个沾满泥浆的锦盒里,发现了半卷残破的帛画。展开的瞬间,褪色的画面让他瞳孔骤缩:画中一位蓝布衫少女手持铜铃,站在燃烧的太极池边,身后是无数透明的魂魄正顺着金光升入天际。
"这是......"林夏的声音发颤。帛画边缘的题跋己经模糊不清,但"雾隐终章"西个字依然可辨。他小心翼翼地将帛画与铜铃铛放在一起,奇迹发生了——铃铛表面浮现出与帛画相同的金色纹路,光芒逐渐扩散,照亮了整个修复室。在光晕中,阿雾的虚影缓缓显现,她的面容不再带着痛苦,而是带着释然的微笑。
"我终于明白了。"林夏对着虚影轻声道,"你们不是在延续诅咒,而是在等待破局之人。"阿雾点点头,双手比划出复杂的手语,林夏虽然不能完全看懂,但心中却涌起一股明悟:原来每二十年的祭祀,都是守阵人在加固封印,而那些被选中的"天选者",其实是自愿献出魂魄,为的是守护人间不被裂隙中的邪祟侵蚀。
三个月后,雾隐村遗址建起了一座特殊的纪念馆。坍塌的祠堂被修复成半开放式展馆,地下的太极池遗址被钢化玻璃覆盖,游客可以透过玻璃看到池底凝固的魂火。林夏捐赠的铜铃铛被放在展厅中央,旁边是复原的帛画与族谱。每当有参观者靠近,铃铛就会发出轻柔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尘封的往事。
在纪念馆的留言簿上,有人写下:"原来最可怕的不是鬼怪,而是人心的坚守与牺牲。"林夏合上本子,望向窗外。曾经阴森的雾隐村如今种满了野菊花,秋风拂过时,花海翻涌,宛如一片金色的波浪。远处山脚下,新建的小学传来孩子们的笑声,清脆而明亮。
夜幕降临,林夏再次来到遗址边缘。铜铃铛在怀中轻轻震动,他知道,这是阿雾在向他道别。抬头望向星空,他仿佛看见无数光点在银河中闪烁,那是雾隐村所有牺牲者的魂魄,终于得到了真正的安息。而他,将带着这个秘密继续前行,守护世间所有不为人知的角落。
(http://www.220book.com/book/S16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