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物车队的扬尘还未在驿路尽头散尽,我己踏着晨霜奔向唐蕃边境的赤岭界碑。界碑两侧新植的松柏己抽出嫩芽,大唐的 “开元通宝” 与吐蕃的 “大蕃通宝” 并嵌在碑石中央,汉地的界桩与吐蕃的鄂博(石堆)隔路相望,风中弥漫着茶叶与酥油混合的醇厚气息,那是互市商旅留下的味道。
我的鼻尖突然捕捉到一丝异样,在松脂与马粪的气息中,藏着铁锈与血腥混合的刺鼻味。顺着气味来到界碑西侧的峡谷,只见几具穿着唐军铠甲的尸体被刻意摆放在吐蕃境内,铠甲的内衬却绣着禄东赞家族的蟒纹 —— 与破坏宝库的奸细所穿衣料质地完全一致,和会盟坛发现的刺客里衬纹样如出一辙。
“白泽大人来得正好!” 大唐戍边校尉举着一份边境巡逻记录走来,上面用朱笔标注着吐蕃巡逻队的路线,“这赤岭互市刚开,就怕有人趁机生事。” 我用爪子轻轻拨过他身后的箭囊,一支箭矢的尾羽间卡着几缕黑色鬃毛,与禄东赞家族私兵战马的尾毛质地完全相同,和驿路马厩发现的痕迹一致。
未时的日头晒得界碑的铜饰发烫,巡逻兵换岗时,我趴在界碑旁的玛尼堆后假寐。眼角的余光瞥见十三个身影溜进峡谷深处,他们穿着吐蕃武士的皮甲,甲胄缝隙却露出绣着金线的绸衫 —— 正是禄东赞家族的蟒纹刺绣。其中一人背着的箭筒发出金属碰撞的轻响,与宝库外短刀撞击铜器的声音一致,箭簇上还沾着未干的血迹,气息与峡谷中尸体的血腥味同源。
“把这些唐军铠甲的碎片撒进吐蕃营地,再杀几个牧民嫁祸唐军!” 为首者的声音压得极低,却逃不过我的听觉。他锁骨处的疤痕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 那是宝库打斗时被我爪尖划伤的痕迹,与破坏会盟坛的黑影特征完全吻合。当他指挥同伴摆放铠甲碎片时,动作间露出的苯教护身符,与转经道上发现的诅咒羊骨图案如出一辙。
“嗷 ——!” 虎啸震得峡谷两侧的碎石簌簌坠落,我纵身冲出玛尼堆,前爪拍向那人手中的铠甲碎片。巡逻兵们立刻拔刀戒备,而那十三人己抽出藏在箭筒里的短刀,刀刃上的苯教符文在阳光下泛着诡异的光。我故意将战场引向开阔的河滩,长尾扫起的沙砾迷了他们的眼,同时用利爪精准地拍掉每人手中的兵器,避免刀光引发双方误会。
缠斗间,一个黑影的皮甲被撕裂,露出里面藏着的唐军旗帜残片 —— 这是他们准备用来栽赃的证物。他怀中掉出一张羊皮卷,上面用吐蕃文标注着边境哨所的布防图,墨迹未干的批注写着 “挑动边衅,复我祖制”,落款处的朱砂印鉴,与破坏会盟坛的旧贵族书信完全一致。我认出其中七人是宝库行刺的余党,他们此刻正试图向唐军营地射箭,被我用尾巴卷住弓弦重重扯断。
松赞干布与大唐节度使赶到时,双方的巡逻兵己在我的示意下放下兵器。吐蕃牧民捧着被救下的孩童,唐军校尉则检查着那些伪造的铠甲碎片。赞普捡起地上的羊皮卷,银刀劈碎的瞬间,火星溅在他紧绷的下颌:“连边境的安宁都要破坏,这些人根本不配活在这片土地上!” 我用爪子将散落的箭簇归拢,一支大唐的铁箭恰好与吐蕃的骨箭并排插在沙地上,在阳光下闪着同样的冷光。
文成公主带着唐蕃双语的安民告示赶来时,特意在界碑旁立起一块 “和盟石”。“这石头一面刻着汉文的‘境’,一面刻着吐蕃文的‘界’,” 她指尖拂过石上的文字,“就像这边境,唐蕃共守才得安宁。” 我看着她指挥双方军民共同巡逻,马蹄声与脚步声交织中,混着汉地的戍边歌谣与吐蕃的牧歌,和谐得像一首共生的安宁曲。
接下来的日子,我每日守在边境线。清晨跟着巡逻队检查界碑,正午趴在互市的帐篷旁留意可疑动静,夜晚则卧在赤岭山口,听着风穿过鄂博的声响。有次发现旧贵族余党在双方共用的水井中投毒,我立刻跃入井中搅动水流,看着毒液被稀释后汇入溪流,才放心地让取水的军民靠近。
边境互市开市那日,文成公主亲自为第一笔交易剪彩,松赞干布与大唐节度使共同敲响和平钟,两人看着吐蕃的牦牛与大唐的丝绸在同一市场交易,相视而笑。百姓们围着和盟石欢呼,唐蕃的商人互换货物,汉地的戍卒与吐蕃的武士坐在篝火旁共饮青稞酒。我趴在和盟石旁,看着阳光洒在交错的文字上,大唐的 “疆” 与吐蕃的 “域” 在石面上相互依偎,像两条紧紧相拥的河流。远处传来驿路的铜铃与宝库的余韵,与边境的吆喝声共振,像一曲绵延万里的和平乐章。
暮色降临时,最后一顶互市帐篷收起,晚霞将界碑染成金红色。我望着唐蕃军民并肩返回营地的身影,知道只要这边境还在安宁,两地的百姓就会像这赤岭的松柏,在共同的守护下茁壮成长。而我这头白虎,会永远守在界碑旁,看着往来的行旅与戍卒,在时光里延续这份用鲜血与信任铸就的长久和平。
(http://www.220book.com/book/S1I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