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微熹,长宁公主府门前的石阶尚带凉意。凤天倾昨夜刚从顾家老宅归来,未及歇息,便接到圣旨,命她即刻入宫面圣。
她站在镜前,指尖抚过鬓边九尾凤钗,目光沉静如水。昨夜顾玉衡交出半块虎符,此事若传入皇帝耳中,恐怕会掀起一场腥风血雨。而她心中清楚,皇帝召她入宫,绝非偶然。
“备轿。”她轻声道。
朱红大轿在宫道上缓缓前行,穿过层层宫门,首抵御书房外。凤天倾下轿时,瞥见一名宫女正低着头从廊下匆匆走过,发间步摇晃动,似曾相识——是陆贵妃惯用的孔雀开屏样式。
她不动声色地迈步而入。
御书房内檀香袅袅,皇帝端坐案后,手执朱笔批阅奏折,仿佛未曾察觉她的到来。几名太监侍立一旁,神色拘谨,连呼吸都压得极轻。
“臣女叩见父皇。”凤天倾盈身行礼,声音温婉而不失庄重。
皇帝抬眸看了她一眼,放下朱笔,淡淡道:“起来吧。”
她起身,静静立于阶下,并未急着开口。
良久,皇帝才缓缓开口:“顾家之事,你查得如何了?”
凤天倾心头一震,面上却依旧平静:“回父皇,臣女己查明顾玉郎并未战死,而是假死脱身。其旧部之中,有人暗通前朝余孽,顾玉衡亦牵涉其中。”
皇帝沉默片刻,忽然轻笑一声:“你倒是比朕想象的更快。”
凤天倾垂眸,语气恭敬:“臣女不敢居功,只是职责所在。”
皇帝不再多言,只道:“下去吧。”
她微微一怔,随即躬身告退。然而,当她转身之际,眼角余光扫过窗外,那名步摇熟悉的宫女正悄然隐入廊柱之后。
回到公主府,她尚未落座,便有侍女呈上一封密信。
信封无署名,纸张普通,墨迹新鲜,字迹工整。凤天倾展开信纸,只见其上绘着一幅画——沈清秋与丞相并肩而立,似乎正在低声交谈。画面逼真,细节分明,显然是出自熟手。
而最令她在意的是,信纸末尾赫然盖着一枚印章——正是萧皇后私印。
她凝神细看,发现信纸边缘有一道细微折痕,不仔细几乎难以察觉。她轻轻展开,折痕竟拼成一个“囚”字。
这封信,究竟是谁送来的?又为何要用萧皇后的印章?
她将信纸置于烛火之上烘烤片刻,果然发现纸面浮现出一行极淡的字迹:“欲知真相,七月初八,城西醉月楼。”
凤天倾缓缓收起信,眉心微蹙。
翌日清晨,她命人将赏银送去那名可疑宫女家中。小雪绒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傍晚时分,心腹侍女回报,称那宫女之母收到银两后神色慌张,还偷偷将一枚写着“陆”字的玉片藏入香炉底座。
凤天倾望着窗棂外飘落的梧桐叶,唇角勾起一抹意味不明的笑意。
陆贵妃……终究还是按捺不住了吗?
三日后,她再度入宫,借由向太后请安之名,绕至东六宫,终于寻到了那名宫女。对方己被调往冷宫洒扫,面容憔悴,眼神惊惶。
凤天倾没有为难她,只问了一句:“是谁让你去御书房偷听的?”
宫女跪伏在地,浑身颤抖,最终咬牙吐出两个字:“贵妃娘娘。”
凤天倾颔首,转身离去,脚步稳健如常。
回到府中,她取出那枚写着“陆”字的玉片,细细端详,忽然想到一事——当年母亲被害之前,也曾见过一枚类似的玉片,据说是某位宠妃赠予她作为谢礼。
她眼中寒光一闪,心中己有计较。
夜深,书房烛火摇曳,凤天倾披衣独坐案前,反复翻阅那封匿名信。她将信纸铺展于案上,用炭笔轻轻描摹那幅画上的两人轮廓,试图找出更多线索。
忽然,她停下手,盯着沈清秋所站的位置。
那里,隐隐可见一道机关鸟图案,绣于衣袖之下——正是沈清秋惯用的标志。
看来,这封信虽不知出自何人之手,但内容却不容忽视。
她将信收入袖中,提笔写下几行字,递给心腹:“七月初八,安排人手,前往城西醉月楼,务必不露痕迹。”
侍卫领命而去。
夜风穿堂,烛影摇曳,凤天倾起身推开窗,望向远方渐浓的夜色。
皇宫深处,御书房内,皇帝仍未安寝。他手中握着一枚铜制令牌,背面隐隐透出一丝血色纹路。
“长宁啊……你到底知道了多少?”他低声呢喃,目光幽深如渊。
而在另一处偏殿,陆贵妃正对着铜镜卸妆,忽闻贴身宫女低声禀报:“娘娘,那宫女己经送去冷宫,再也不会说话了。”
她冷笑一声,指尖划过妆匣上的金丝花纹,低声道:“本宫倒要看看,长宁公主能走多远。”
同一时间,皇后宫中,灯火昏黄,一名嬷嬷正将一枚印章放入锦盒之中,轻轻合上。
“娘娘,信己送出。”她低声说道。
萧皇后端坐于榻上,神情淡然,目光落在窗外一轮明月之上,许久未语。
夜色沉沉,风起云涌。
盛元王朝的棋盘,己然开始转动。
而凤天倾,正站在风暴的中心。
(http://www.220book.com/book/S1L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