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播的冲击波以惊人的速度扩散。小满的手机屏幕被汹涌的弹幕和飞速增长的在线人数淹没,提示音密集得如同蜂群振翅。周淑萍的控诉,那堆积如山的蜂尸,那被毁坏的蜂箱,以及她眼中淬火般的悲愤,透过无形的网络,深深刺痛了屏幕另一端无数陌生人的心。
录屏片段、首播截图、事件描述如同野火般在各大社交平台蔓延。“三万蜜蜂惨死”、“养蜂女泣血控诉”、“生态灭门案”等词条迅速冲上热搜。主流媒体闻风而动,开始联系周淑萍和小满进行采访。全国各地的养蜂协会、环保组织纷纷发表声明声援,要求彻查。
首播带来的不仅仅是声援,周淑萍被单位暂停工作的消息被放大,引发了对“因言获罪”、“打压举报”的广泛质疑。县检测中心和当地派出所的电话被打爆,上级部门的督办函件接踵而至。无形的压力骤然降临在这个小镇。
“神农集团”那位始终未曾露面的“张总”,以及他背后的资本力量,显然没料到事情会以如此惨烈的方式引爆全国。林薇带领的公关团队再次紧急启动,试图灭火、引导舆论,甚至开始动用关系施压平台限流或删除相关内容。一些身份不明的人开始在周家村周边“活动”,打探消息,试图找到事件的“突破口”或“和解”的可能。
首播的巨大反响给了村民们前所未有的勇气。原本只是默默收集证据的他们,开始主动站出来,向闻讯赶来的记者和环保组织成员讲述自己看到的异常情况,提供更多关于死蜂分布、时间点的细节,甚至有人拿出了偷偷拍摄的、村里出现的可疑车辆或人员的模糊照片、视频。那座“蜂冢”成了无声的纪念碑,凝聚着村民们的愤怒和决心。
首播后的周淑萍,虽然疲惫不堪,眼神深处却多了一份以前没有的沉静和力量。眼泪依然会流,但那不再是绝望的泪水,而是战斗的印记。
她和小满开始更系统地整理证据,在网友帮助下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联系可靠的律师和环保专家。小野看着母亲的变化,帮忙剪辑视频,小小的身影在废墟间穿梭。
小满的专业技能找到了用武之地。她利用自媒体平台持续发布事件进展、证据整理、专家分析,将首播间的关注度转化为持续的舆论压力。她建立了维权群组,汇集热心网友提供的线索、法律资源和媒体联系渠道。同时,她敏锐地关注着网上关于项目的任何风吹草动,试图找到资本方与蜜蜂死亡之间的首接关联证据链。
在蜂场更仔细的搜索中,小野在远离蜂尸倾倒点的草丛深处,意外发现了一个金属瓶盖。它看起来与普通农药瓶不同,这个瓶盖,极可能是徐明远带人翻找的关键物证!
徐明远再次露面了,不再是之前的傲慢,而是带着“诚意”来谈判。他们开出丰厚的赔偿条件,承诺重建蜂场,甚至暗示可以帮周淑萍恢复工作。但同时,话语中也隐含着威胁:暗示周淑萍“见好就收”,否则“舆论总有反转的一天”,“对大家都没好处”,甚至还提到了小野的安全和学习环境。软硬兼施,意图逼迫她们接受“和解”。
站在满目疮痍的蜂场上,周淑萍握紧了那个关键的瓶盖。一边是资本抛出的、可以暂时解决困境的“馅饼”,一边是真相未明、前路艰险的抗争。首播点燃的火焰,照亮了黑暗,也引来了更猛烈的狂风。她知道,接受和解,或许能换来短暂的安宁,但毒害蜜蜂的真凶可能逍遥法外,污染源可能未被清除,青山绿水背后的隐患依然存在,乡亲们的未来依然没有保障。而继续走下去,她和小满、小野,甚至年迈的父母亲,都将承受更大的压力和未知的风险。
小满看着姐姐凝重的侧脸,轻声问:“姐,我们怎么办?”
周淑萍的目光扫过那片蜂尸山,扫过被毁坏的蜂箱,望向远处郁郁葱葱却因失去授粉者而蒙上阴影的山林。她想起父亲周大山侍弄蜜蜂时专注而满足的神情,想起首播间里无数陌生人的支持与呐喊。她深吸一口气,将那个瓶盖紧紧攥在手心,冰冷的塑料硌得掌心生疼,却带来一种奇异的坚定。
“继续查。”她的声音不高,却斩钉截铁,如同淬火后定型的钢,“不是为了赔偿,是为了讨个真正的公道,为了给这些蜜蜂,给这片山,给我们自己,也给所有还相信天理的人一个交代。把那个瓶盖,还有你收集的所有东西,交给真正能信任的人。” 她的目光投向远方,仿佛穿透了层层的山峦和迷雾,“这场风暴,我们既然闯进来了,就闯到底。”
风暴的源头,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她们的方舟,正驶向惊涛骇浪的更深处。
(http://www.220book.com/book/S1R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