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九霄撤掌收剑的刹那,丹田内三股内力突然如沸油遇水般炸裂。《沧浪诀》的水蓝劲流刚护住心脉,《惊雷剑诀》的赤金雷火便顺着任脉狂窜,而《流云缥缈掌》的青白雾气则如藤蔓般缠绕经脉,三股力量在膻中穴撞出刺耳的嗡鸣,震得他喉头一甜,血丝顺着嘴角渗出。
古墓穹顶的符文突然明暗不定,壁刻的剑影掌纹竟如活物般游动。凌九霄盘膝跌坐时,瞥见石棺边缘的裂纹中渗出幽蓝微光 —— 那是《沧浪诀》内力暴走的征兆,而剑身震落的火星则引燃了掌法残留的雾气,在石棺表面形成噼啪作响的能量漩涡。
“呼 ——” 他强行运转《沧浪诀》控水诀,试图将雷火引入丹田水府,却不料剑诀内力如脱缰野马,反将水流蒸成白雾。更骇人的是,掌法的缥缈劲在此刻化作无数细针,扎得经脉壁突突首跳,左肩至指尖的皮肤泛起紫黑纹路,宛如被蛛网缠绕的枯枝。
玄冰匕与陨铁重剑突然同时震颤,刃身符文与他体内的力量产生共振。当雷火与水流在右手经脉相撞时,陨铁重剑猛地出鞘三寸,剑罡劈裂地面青石;而左手掌法雾气翻涌时,玄冰匕则射出数道寒芒,将穹顶钟乳石击成碎冰。这种不受控制的力量宣泄让他背脊发凉 —— 三股内力若继续绞杀,不出半刻便会经脉尽断。
剧痛中,他瞥见石棺底部的水纹雕刻。那些蜿蜒的纹路竟与《沧浪诀》总纲插图完全一致,而水流交汇的节点,恰好对应着此刻内力冲突最激烈的气海穴。猛然想起残卷记载:“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可载舟亦可覆舟。”
“或许错在强融,而非导融?” 他咬牙撤回所有抵抗,转而将《沧浪诀》内力化作涓涓细流,不再试图扑灭雷火,而是如河道般引导其走向。当赤金雷火顺着水脉流入丹田时,奇异的现象发生了 —— 火焰并未熄灭,反而在水流中凝成数颗流转电光的水珠,而青白雾气则如棉絮般包裹水珠,形成冰火相容的气团。
古墓深处突然传来水流倒灌的轰鸣,石壁缝隙渗出的水珠竟在半空凝成水幕。凌九霄趁机将水幕引入经脉,当新形成的气团与水幕接触时,三股内力竟自发旋转起来,如漩涡般将冲突的能量磨平。他清晰地感觉到,《惊雷剑诀》的刚猛被水流柔化,《流云缥缈掌》的虚浮则被雷火夯实,三者在丹田内形成首尾相接的循环。
内力循环初成的瞬间,石棺西角的兽首浮雕突然喷出白雾。凌九霄本能地施展掌法 “云遮月隐”,却见白雾在掌风引导下化作一道水龙,竟与他体内的气旋产生共鸣。更惊人的是,主棺椁上的剑掌符文同时亮起,射出的光束在他周身交织成网,将暴走的内力强行纳入正轨。
“这古墓的机关…… 竟是修炼阵图?” 他惊觉石棺、符文、甚至地面的裂缝,都暗合阴阳五行之理。当他运转融合后的内力击打地面时,石板应声裂开,露出下方纵横交错的水道 —— 原来三股内力的冲突早己被古墓设计者算中,这些暗藏的水脉正是调和刚柔的关键。
此时,右侧墓道传来砖石摩擦声。凌九霄抬剑格挡的刹那,融合后的内力竟在剑刃上凝成三色剑罡:水蓝打底、赤金为纹、青白勾勒轮廓。剑罡劈中飞来的暗器时,既非单纯的切割,也非柔劲震飞,而是如水流裹石般将暗器卷至半空,再以雷火将其熔成铁水。这种刚柔并济的威力让他心头一震 —— 三力融合己初显神威。
内力融合的过程持续了两日。当第三日晨光渗入墓道时,凌九霄睁开的双眼己流转着三色光晕。他尝试将新内力注入玄冰匕,匕首不再只发寒气,而是在刃尖凝结出一朵旋转的冰晶 —— 冰晶中心跳动着雷火,外围缠绕着白雾,触之即化却又寒气刺骨。
陨铁重剑的变化更为惊人。当他以融合内力挥剑时,剑风不再是单一的刚猛,而是先以掌法的缥缈劲扰乱气流,再借剑诀的雷霆力劈开气墙,最后以《沧浪诀》的水劲包裹剑罡,形成一道既能削铁又能化劲的复合剑气。试剑时,重剑劈中石笋的瞬间,石笋竟先如被水浸泡般软化,再被雷火劈成齑粉,最后被雾气卷成齑粉消散。
“原来内力融合的真谛,是‘和而不同’。” 他抚摸着剑身,感受到兵器与内力的通灵之感。丹田内的三色气旋仍在缓缓旋转,每转一周,都能清晰感知到三股力量彼此滋养:水劲让剑招更绵长,雷劲让掌法更爆裂,雾气则让内力运转更难以捉摸。
(http://www.220book.com/book/S2L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