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无眠。
林寻不是不想睡,而是不敢。
帐篷外,那片看似死寂的森林,在他的【时感视界】中,却是一场光怪陆离的无声电影。
他“看”到,一棵需要两人合抱的大树,在一阵剧烈的灰雾翻滚后,迅速地“倒退”,在几分钟内从参天巨木变成了一株半人高的小树苗。
他也“看”到,一只觅食的野兔,在跳跃的半空中,身体突然定格,然后像被风干了千年的标本一样,瞬间化作了尘土。
这个世界,就像一台濒临崩溃的电脑,每一个像素点,都随时可能发生不可预测的“数据错误”。
而他,是这台电脑里唯一一个能看到这些“错误代码”的程序员。
天亮时分,林寻钻出帐篷,刺眼的阳光让他眯起了眼睛。
新的一天开始了。
他迅速地收拾好所有物资,用溪水洗了把脸,让自己彻底清醒过来。
他面临着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接下来,去哪里?
继续留在这片危机西伏的原始森林里,无疑是坐以待毙。他必须走出去,回到有人烟的地方。
但,该往哪个方向走?
在磁场紊乱、GPS失效的情况下,贸然行动,很可能一辈子都困死在这座大山里。
林寻沉思片刻,目光再次扫过周围由“灰雾”构成的世界。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脑海中浮现。
他发现了一个规律:流动的、变化的事物,比如溪水,它散发的灰雾就比较稀薄、稳定;而静止的、古老的事物,比如那些巨木和岩石,灰雾就异常浓重、混乱。
那么,人类文明的造物呢?比如公路、建筑、铁路……这些由现代工业制造出来的、蕴含着“秩序”和“规则”的东西,它们的灰雾会呈现出什么形态?
会不会……它们就是最稳定的“路标”?
这是一个赌博,但也是他目前唯一的希望。
他决定验证自己的猜想。
他背上沉重的登山包,开始沿着一个方向前进。他没有去寻找什么所谓的“路”,而是将自己的【时感视界】开启到最大。
他不再用眼睛去看路,而是用“心”去感受那片灰雾的海洋。
他主动避开那些灰雾浓重、如同漩涡般混乱的区域,那里往往隐藏着致命的“时间陷阱”。他选择的,是那些灰雾相对平缓、稳定、像是平靜湖面一样的路径。
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
他就好像一个走在雷区里的排雷兵,脚下的每一步,都经过了最精密的计算。
这种行走方式,对精神力的消耗极大。不到半天,他就感到一阵阵的头晕目眩。
但他别无选择。
两天后。
当林寻将最后一小块压缩饼干咽下肚子时,他几乎己经到了极限。他浑身酸痛,精神也因为长时间开启【时感视界】而疲惫不堪。
就在他快要绝望的时候,他终于“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
在他的视野尽头,出现了一条灰雾极其稀薄、稳定,并且笔首向前延伸的“线”。
那条“线”,在灰雾构成的混乱海洋中,就像是沙漠里一条用荧光笔画出来的安全通道,醒目而又清晰。
公路!
一定是公路!
林寻的精神猛地一振,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朝着那条“线”的方向狂奔而去。
当他终于拨开最后一丛灌木,看到那条被杂草和落叶覆盖了大半的、龟裂的柏油马路时,他激动得几乎要跪倒在地。
他赌对了!
人类文明的造物,在这场时间的灾难中,确实是相对最稳定的“坐标”!
他沿着这条废弃的公路走了大约一个小时,看到了一块锈迹斑斑的路牌,上面几个模糊的大字,让他停下了脚步。
“距西安市 150公里”
西安……
他终于走出了秦岭的腹地。
但喜悦只持续了不到一分钟,就被一种更深的沉重所取代。
因为,他也看到了公路上的景象。
一辆辆废弃的汽车,以各种扭曲的姿态停在路上,有的锈蚀得只剩下骨架,有的却崭新如初,仿佛昨天才从工厂里开出来。
而更让他感到毛骨悚然的,是车里和路边那些散落的……“东西”。
一堆堆属于不同时代的衣物,散落在驾驶座上,仿佛它们的主人凭空蒸发了。
一个儿童安全座椅里,放着一个变成了化石的奶瓶。
一辆校车旁,散落着十几个款式各异的、有的崭新有的腐朽的书包。
没有尸体,没有血迹。
只有这些被时间遗留下来的、无声的残骸,在讲述着灾难降临那一刻的恐怖。
林寻握紧了拳头。
他知道,真正的末日,现在才刚刚展现在他眼前。
他抬起头,望向西安的方向。
在那里,他“看”到了一股冲天而起的、巨大无比的、如同灰色风暴般的雾气。
那座千年古都,如今,己经变成了一个巨大无比的“时间漩涡”。
但他必须去。
因为,他能模糊地感觉到,宫玄带着那块“子”时青玉,最后消失的方向,就在那里。
而且,他也需要一个答案。
他想知道,自己的室友,那个除了吃和打游戏,几乎没有任何生存能力的富二代胖子——王凯,现在,是死是活。
林寻深吸了一口城市废墟中传来的、混杂着尘土与腐败气息的空气,眼神变得无比坚定。
他迈开脚步,踏上了这条通往末日都市的……灰雾之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S48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