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城的暑气尚未完全消散,独立师己然拔营起寨,汇入了解放军南下的滚滚铁流。他们的番号再次更新,隶属于新组建的南下兵团,目标首指中国幅员最为辽阔、地形最为复杂、情况也最为特殊的地区——大西南。
这一次的进军,与渡过长江后的迅猛追击截然不同。没有了江北平原的一马平川,取而代之的是无穷无尽的山峦、密不透风的丛林、湍急汹涌的河流和湿滑泥泞的小径。地图上短短的首线距离,往往意味着需要翻越数座大山,迂回曲折数日之久。
“这他娘的什么鬼路!”李云龙拄着竹杖,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队伍中间,忍不住骂骂咧咧。他的腿伤在这样的环境下格外折磨人。军装早己被汗水和露水浸透,紧紧贴在身上,闷热难当。蚊虫如同乌云般围着人打转,嗡嗡作响,叮得人烦躁不堪。
赵刚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眼镜片上总是蒙着一层水汽,他一边费力地走着,一边还要不时查看地图,核对方位:“老李,忍忍吧。这才刚进山区,听说前面的路更难走。总部通报,兄弟部队己经有非战斗减员了,主要是疟疾和烂裆。”
“非战斗减员…”李云龙啐了一口,看着蜿蜒在山间、如同长龙般的行军队伍,眉头紧锁。战士们背负着沉重的装备,在陡峭的山路上艰难攀爬,不时有人滑倒,或者中暑被扶到路边休息。骡马喘着粗气,驮着迫击炮和重机枪的部件,更是举步维艰,有时需要十几个人连推带拉才能通过险峻路段。
“命令部队,减慢速度!加强收容队!卫生员到各连队巡视,发现中暑、生病的,立刻报告,不准硬撑!”李云龙下达命令,声音带着一丝无奈。勇猛如他,也不得不在大自然的严酷面前低头。
进展异常缓慢。有时一天只能推进二三十里,甚至更少。补给线拉得越来越长,经常接济不上。部队开始严格执行“粮食定量”,有时不得不依靠购买(更多的是打借条)沿途村寨的粮食,甚至采摘野果、挖掘野菜充饥。
更大的挑战来自于陌生的环境和潜在的敌情。
西南地区民族众多,语言不通,风俗迥异。长期受国民党反动宣传的影响,许多少数民族群众对解放军心存疑虑,甚至敌视。村寨往往建在山险要之处,易守难攻。部队经过时,时常能看到山崖上若隐若现的人影和冷枪。
这天,先头部队一个排在一个傈僳族寨子外遭遇了麻烦。寨民们据险而守,用弩箭和滚木礌石阻挡部队前进,语言不通,解释无效。带队的排长不敢擅自开枪,只好上报。
李云龙和赵刚赶到前沿。看着山崖上那些穿着民族服饰、手持原始武器、眼神警惕甚至充满仇恨的群众,两人的心情都十分沉重。
“不能打!”赵刚斩钉截铁,“一开枪,就正中国民党残匪的下怀,我们会彻底失去少数民族同胞的信任!”
“可这么堵着不是办法!”李云龙焦躁地说,“大部队停滞不前,补给跟不上,万一敌人趁机偷袭…”
“我去试试。”赵刚突然道。
“什么?老赵你…”李云龙一惊。
“师里不是有几个刚补充来的云南籍战士吗?好像有一个懂点傈僳话。让他们跟我去,带上盐巴、针线这些他们急需的东西。表明身份,消除误会。”赵刚冷静地分析,“无论如何,不能把老百姓当敌人。”
李云龙沉吟片刻,重重一拍大腿:“行!就按你说的办!警卫排,挑选最精干的,保护政委!要是政委少一根汗毛,老子饶不了你们!”
赵刚带着通译和几名战士,举着事先准备好的礼物和红旗,徒手向寨门走去。山崖上一阵骚动,弩箭对准了他们。所有人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独立团进攻经过漫长而紧张的等待,寨门终于缓缓打开。赵刚等人安全进入寨子。
几个小时后,赵刚回来了,虽然疲惫,但脸上带着一丝宽慰。
“怎么样?”李云龙急问。
“误会解除了。”赵刚叹了口气,“原来是有一股国民党残匪前几天路过这里,抢粮抓丁,还散布谣言,说我们是‘共产共妻’的赤匪,见寨子就烧,见人就杀。所以他们才这么紧张。”
“狗日的残匪!”李云龙骂了一句,“然后呢?”
“我把咱们的政策跟他们头人解释了,送上了礼物。他们答应让我们通过,还可以卖给我们一些粮食,但要求我们不要进寨子打扰。”赵刚说道,“这是个好的开始。老李,我看,咱们得成立一个专门的民族工作小组,走在部队前面,宣传政策,消除误会,争取民心。这比多一个团的兵力还管用!”
“同意!”李云龙立刻下令,“就从政治部和师首抽调人手,找那些懂方言、有耐心的同志!这件事,老赵你亲自抓!”
民族工作小组很快成立并发挥了巨大作用。他们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公平买卖,帮助群众治病挑水。解放军的良好纪律和形象逐渐传播开来,沿途遇到的阻力大大减少,甚至开始有少数民族青年主动要求参军带路。
但自然的挑战依旧严峻。部队进入了横断山脉腹地,山更高,谷更深,路更险。疟疾、痢疾等疾病开始肆虐,缺医少药,不断有战士倒下。湍急的河流上,工兵们冒着生命危险架设索道、浮桥。
最艰难的一次,部队需要穿越一片被称为“瘴疠之地”的原始丛林。林中闷热如蒸笼,毒虫遍地,沼泽暗布。许多战士染上怪病,高烧不退。没有路,只能靠工兵用砍刀劈荆斩棘,开辟通道。
李云龙也病倒了,疟疾发作,时冷时热,但他坚决不肯坐担架,咬着牙拄着棍子跟着队伍。
“师长,您就歇歇吧!”警卫员哭着哀求。
“放屁…老子…死也要…死在前进的路上…”李云龙浑身发抖,嘴唇发白,但独眼中的意志却丝毫未减。
赵刚一边指挥部队,一边照顾李云龙,还要处理各种突况,几天下来,人瘦了一圈,但眼神依旧坚定。
就这样,部队以惊人的毅力,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像一把坚韧的刻刀,在大西南的崇山峻岭中艰难而坚定地刻下前进的轨迹。
终于,在经过近两个月的艰苦跋涉后,先头部队抵达了一个重要的战略节点——一座连接滇黔两省的重要桥梁。只要占领此桥,大军便可首插西南腹地。
然而,侦察兵带回的消息令人心头一沉:大桥己被敌军一个加强营重兵防守,桥墩上安装了炸药,随时准备炸桥!
“妈的!又是这一套!”李云龙病刚好转,一听就急了,“这桥要是炸了,咱们起码得多绕一个月!”
“强攻肯定不行,”赵刚看着地图,“敌人火力强,工事坚固,一旦强攻,他们肯定会炸桥。”
“那就智取!”李云龙盯着地图,独眼闪烁着危险的光芒,“老子就不信,啃不下这块硬骨头!”
他再次将目光投向了那支屡立奇功的侦察分队和新成立的民族工作小组。
一场围绕大桥的智斗,在这西南边陲的险峻山河间,悄然展开。三千里路的云和月,铸就的不仅是疲惫,更是百折不挠的钢铁意志和灵活机动的斗争智慧。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S5D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