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59章 朝圣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重生李隆基:从马嵬坡再造大唐 http://www.220book.com/book/S7WV/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后庭青草”推荐阅读《重生李隆基:从马嵬坡再造大唐》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长安光复的捷报,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

其激起的涟漪以惊人的速度向着帝国的每一个角落扩散而去。

不仅仅是灵武,整个大唐疆域,乃至周边诸藩属国,都被这石破天惊的消息所震撼。

最先反应过来的,自然是距离灵武和长安相对较近的州郡。

河西、陇右、朔方诸镇的留守官员和将领,在确认消息无误后,立刻以最快的速度派出了贺使。

他们的贺礼或许不算最丰厚的,但贵在迅速和心意。

多是本地特产,如河西的骏马、陇右的皮毛、朔方的精铁。

再加上言辞恳切、充满狂喜与忠心的贺表,第一时间就涌向了灵武。

这些地方饱受战乱蹂躏或首接面临前线压力,长安的光复对他们而言,意味着巨大的安全感和对未来真正的期盼。

紧接着,相对安稳的蜀地(剑南道)和刚刚平定的江南东西道、山南东道等地,贺使也络绎于途。

蜀地富庶,贺礼明显厚重了许多:

精美的蜀锦、晶莹的井盐、大量的粮食、甚至还有专门为宫廷修复提供的珍贵木材和巧匠名册,充分展现了“天府之国”作为大后方的坚实支撑。

而江南的贺礼则更显文雅与实用并重:

除了必不可少的丝绸、茶叶、瓷器外,还有大批急需的药材、铜料以及当地学子联名上书庆贺的万言书。

表达了江南士民重归王化的激动心情。

甚至一些原本处于观望、或被永王残部、地方小股叛乱势力短暂隔断的地区。

如淮南、荆南部分州郡,也迅速反正,火速派出使者。

带着请罪表和贡品,急切地想要重新融入中兴的大唐体系。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些来自远方、甚至异域的贺使。

借着这次千秋节,吐蕃的使者来得很快,礼单上写着“恭贺大唐皇帝陛下光复神京”,献上了牦牛、黄金、玛瑙和珍贵的麝香。

随行的似乎还有一位王室子弟,但那双精明的眼睛深处,却闪烁着审视与警惕。

长安的光复大大增强了唐帝国的威望和实力。

这无疑让一首觊觎河西、陇右的吐蕃感到不安。

他们的祝贺背后,是深深的忌惮和重新评估。

回纥的使团规模庞大,带着草原的豪迈与傲慢。

他们献上了三百匹最矫健的战马、无数的皮裘以及他们在范阳地区“缴获”的部分“战利品”。

回纥叶护在国书中毫不客气地居功自傲,强调其在范阳对史思明的“重大打击”和对大唐的“无私援助”。

字里行间提醒着李隆基尽快兑现之前许诺的“厚赏”——财富、布匹,以及可能存在的土地和政治特权。

他们的“贺礼”,更像是一份即将到来的、需要巨额支付的账单。

而南诏、渤海国、以及西域诸国如于阗、疏勒等地,也纷纷遣使。

他们的礼物充满了异域风情:

南诏的象牙、犀角、珍稀鸟羽;渤海国的貂皮、海东青;于阗的美玉、疏勒的宝石……

这些贺礼不仅代表着祝贺,更是一种政治表态。

意味着他们承认并愿意继续尊奉这个正在从废墟中重新站起来的强大帝国。

借着这次千秋节的风。

一时间,通往灵武的道路上,各国各色的旌旗招展,驼铃马嘶不绝于耳。

灵武这座临时都城,仿佛瞬间变回了万国来朝的天朝中心。

到处是异域面孔和不同的语言,繁华喧嚣远胜往日。

行宫内,堆满偏殿的礼单和贺表几乎要将几张案几压垮。

高力士带着一群宦官忙得脚不沾地,清点、登记、入库,脸上却洋溢着自豪的光芒。

李隆基翻阅着这些礼单和国书,脸上带着淡淡的、看不出喜怒的笑容。

喜悦吗?自然是有的。

万国来朝,是帝王功业的最好证明,也是凝聚人心、提振士气的最佳方式。

但他更清醒地知道,这些繁华背后,是赤裸裸的利益计算和政治博弈。

“吐蕃……怕是又在琢磨着怎么趁火打劫了。”

“回纥……这群喂不饱的狼!范阳之患未除,他们就急着来讨债了!”

“南诏、渤海……倒是识趣,但也需多加安抚,以防其心生异志。”

他尤其看着回纥那份几乎等同于勒索的礼单和国书,眼神微冷。

但现在,还不是和回纥翻脸的时候。

史思明虽败,但范阳未下,河北未平,仍需虚与委蛇。

“力士,”他放下回纥的国书,吩咐道。

“所有贺礼,清点造册,收入国库。对外宣称,朕心甚慰,感念各方厚意。尤其是回纥使者,以国公之礼待之,赐予锦缎五百匹,美酒百车,先行安抚。至于他们所求……告诉他们,待朕还都长安,必当论功行赏,绝不亏待‘友邦’。” 他特意在“友邦”二字上加重了语气。

“老奴明白。”

高力士心领神会,这就是要拖,要稳住。

“至于其他各国使者,”李隆基继续道。

“皆厚加赏赐,其贡品价值一倍还之,显我天朝气度。命礼部妥善安置,可在万寿圣节时,一同觐见观礼。”

处理完外交上的应对,李隆基的目光又落回了国内各州郡进献的礼单上。

特别是那些实实在在的粮食、布匹、铜铁。

他轻轻叹了口气,对侍立一旁的韦见素道。

“韦卿,看到吗?这些都是好东西,都是雪中送炭啊。可对于整个帝国的重建,对于阵亡将士的抚恤,对于未来的战事,仍是……捉襟见肘啊。”

韦见素连忙道。

“陛下圣明,各地忠心可嘉,然国库空虚非一日之寒。如今长安光复,人心归附,假以时日,定能……”

“假以时日……”

李隆基打断他,语气沉重。

“朕怕的就是没有那么多时间。史思明还在河北,回纥贪得无厌,吐蕃虎视眈眈……这些贺礼,解不了近渴。”

他站起身,走到殿外。

看着远处熙熙攘攘、等待觐见的各国使团队伍,声音低沉却清晰。

“越是此时,越要清醒。万国来朝是虚,国库充盈才是实;八方贺喜是表,将士用命、百姓归心才是里。告诉刘晏,这些贺礼,除了必要赏赐和宫廷用度,其余全部折算,纳入国库统一调度,优先保障军需和抚恤!一件也不许浪费!”

“臣遵旨!”韦见素肃然应道。

繁华的贺礼背后,是帝王更加沉重的责任与清醒。

光复长安的荣耀之光,并不能首接照亮帝国前路上所有的荆棘与沟壑。

李隆基站在荣耀的顶点,感受到的,却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真切的压力。

如何利用好这份荣耀。

如何应对各方势力的算计。

如何真正让帝国从血火中重生。

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S7W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重生李隆基:从马嵬坡再造大唐 http://www.220book.com/book/S7WV/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