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后的黄土坡暑气灼人,李桂花扶着父亲留下的青铜犁,犁铧在灵泉水的浸润下泛着幽蓝。这犁本是废铁,昨夜经老井泉水浸泡后,犁尖竟自动开出刃口,犁壁上的锈迹化作和乐草的绒毛。建红背着新收的净化果跑来,果子在竹篮里发出轻响,每颗果核上都天然凹着"安"字。
"桂花婶,周立明捎信说南极冰湖长稻子了!"小娃子挥着油纸包,信纸边角沾着黑色的土——那是用灵泉水改良的南极冻土。李桂花摸着土粒里的青铜碎屑,想起上回他寄来的稻种,竟在冰湖里长出半人高的秸秆,稻穗垂落的露珠与老井水面的波纹同频晃动。
村西头的盐碱地突然来了辆播种机,司机是邻村的老光棍,曾偷过李桂花家的红薯。"我这机器能播改良种..."他话音未落,播种机轮子碾过和乐草,竟自动在地上犁出垄沟,垄距与青铜犁划出的分毫不差。周立明的妻子端着灵泉茶汤走来,茶面上漂浮的枸杞遇盐碱地的风,竟长成能固氮的"改土豆"。
县农业局的技术员捧着土壤检测报告发呆:"李大姐,你这地的有机质含量比黑土还高!"报告上的微量元素栏里,硒和锌的数值旁画着问号,李桂花指着田埂上的野苜蓿,苜蓿根瘤里渗出的汁液与灵泉水反应,竟在土壤里形成肉眼可见的养分网络。王大爷蹲在田边抽烟,烟灰落在改土豆的根系上,竟化作天然的钾肥。
深夜的老井突然涌出青铜碎片,拼成完整的"耕织图"。王教授举着放大镜惊呼:"这是...宋代楼璹的《耕织图》摹本!"图中农夫使用的犁具与青铜犁一模一样,图边的题跋墨迹遇灵泉水显影出宋代农妇用灵泉水浆洗衣物的场景。李桂花将灵泉水洒向图卷,水面竟映出老光棍的祖父辈在此处开垦的画面,当年他们正是用这种犁具将盐碱地改造成良田。
"娘,黄河故道的古河道冒水了!"建军的喊声混着水声。李桂花看着老井水面映出的清流,立刻让建红带领村民用青铜犁开渠。犁铧入土时发出嗡鸣,地下竟传来空洞的回声,渠水顺着犁出的轨迹流淌,自动冲刷出宋代的砖砌渠壁。周立明从南极寄来的稻种此时恰好播下,稻芽遇古渠水竟长成能在流水中扎根的"走根稻"。
老光棍突然推着独轮车来了,车里装着偷来的良种红薯。"桂花婶,我错了..."他跪在青铜犁前,额角碰着犁铧上的缠枝莲纹,纹路突然渗出灵泉水,洗去了他手背上的偷鸡摸狗刺青。李桂花看着他腕间新戴的银镯子——那是用卖净化果的钱打的,镯内侧刻着"悔"字,与周立明的如出一辙。
周立明的妻子在古渠边种满了改土豆,豆藤的卷须自动缠绕成水渠的防护网。一个曾破坏过灌溉设施的村民路过,脚边的改土豆突然爆裂,豆荚里蹦出的种子竟在他鞋底生根,长成提醒他行善的"警示草"。李桂花看着草叶上的露珠,映出村民年轻时帮邻居打井的画面,灵泉水正在唤醒他内心的良善。
深夜的老井水面突然平静,浮出的青铜片拼成明代徐光启的"农器图谱"。李桂花将图谱放入空间,青铜犁突然发出嗡鸣,犁尖涌出的灵泉水在黄土坡形成新的灌溉网络,渠系走向与图谱中的"区田法"完全一致。当她将老光棍的忏悔泪水注入定水珠时,珠子突然发出柔和的金光,照亮了空间里尘封的谷种架——架上摆着父亲当年没来得及试种的"九穗禾",穗形与青铜犁划出的田垄形成共振。
作者“佳灵”推荐阅读《老太太重生后赢麻咯》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SAB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