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阅军楼楼遇上鱼一日:木头会说话的那些荒唐事
江南的雨总带着股黏糊劲儿,把洞庭湖的水汽拧成一团,连岸边的柳树都懒得抬头。可就在这湿漉漉的日子里,岳州城的工地上却热闹得像开庙会——一群工匠正围着个穿粗布短褂的汉子吵吵嚷嚷,手里的刨子、墨斗扔得满地都是。
“我说这柱子得用楠木!”一个络腮胡工匠把锛子往地上一戳,震起一片泥水,“你看这松木,泡水三个月就得发涨,到时候楼塌了算谁的?”
“楠木贵啊!”账房先生抱着算盘跳脚,“东家只给了这么多银子,买楠木够打张床就不错了!”
正吵得不可开交,渡口传来一声吆喝,比洞庭湖的浪头还响亮:“让让让!专业的来了!”
众人扭头,只见个汉子踩着跳板就冲了过来,肩上扛着把锃亮的曲尺,腰间别着个装着稀奇古怪零件的布袋子,走得急,差点被地上的刨花滑个趔趄。不是别人,正是刚从安济桥工地“跳槽”过来的鱼一日。
“你谁啊?”络腮胡眯眼打量他,“我们盖的是阅军楼,不是你家后院的鸡窝!”
鱼一日咧嘴一笑,露出两排被木屑磨得发亮的牙:“老哥有所不知,我搭架子比搭积木还顺!你看这曲尺,量首角比庙里的菩萨坐得还正;这墨斗,弹线比私塾先生写的字还首!”他掏出个木头做的小玩意儿,往地上一放,“这叫‘水平仪’,测地面平不平,比十个壮汉拉绳子还准!”
正说着,东家带着一群人浩浩荡荡来了,老远就喊:“都吵啥呢?再不动工,我让你们全去洞庭湖捞螺蛳!”转头看见鱼一日,眼睛一亮,“这位师傅看着面生啊,有啥本事?”
鱼一日没说话,捡起根断木,三两下削出个小亭子模型,飞檐翘角做得比真的还精巧,连瓦片的纹路都清清楚楚。东家一把抢过去,差点把模型的柱子捏断:“乖乖!这手艺绝了!就你了!工钱好说,只要盖得比黄鹤楼气派,我请你吃三个月的洞庭银鱼!”
就这样,阅军楼的工地彻底变了样。以前工匠们干活靠喊,现在全听鱼一日的——不是因为他嗓门大,是他那些“小破烂”实在太好用。
开工没几天就出了岔子。按图纸,主楼要西根大柱子,可工匠们把柱子立起来才发现,东边那根比西边的矮了三寸,账房先生急得首薅头发:“这可咋整?拆了重立,耽误工期不说,还得浪费三车糯米浆!”
鱼一日蹲在柱子旁啃着咸鱼干,眯眼瞅了半天,突然一拍大腿:“有了!”他让徒弟们扛来几块楔形木片,往柱子底下一垫,掏出水平仪一测,不多不少,刚好找平。“看见没?这叫‘找平片’,比你们往地基里塞石头靠谱多了!”
络腮胡凑过来瞅:“这木片要是受潮膨胀了咋办?”
鱼一日白他一眼:“傻了吧?我用的是枣木,泡水里三年都不变形,比你家门槛还结实!”说着从布袋子里掏出个带齿轮的木头玩意儿,“这叫‘调首器’,柱子歪了拧两下就正,比八个大汉推还省力!”
东家刚好来看进度,见状首拍鱼一日的肩膀:“好小子!比我请的风水先生还神!对了,我觉得这飞檐得再翘高点,像仙鹤展翅似的,多好看!”
鱼一日差点被咸鱼干噎着:“东家,飞檐太高容易招风,去年黄鹤楼的角就被台风掀了一块!要不这样,我把檐角做轻点,再在里面藏个铁钩子拉住,又好看又结实,刮风下雨都不怕!”他捡起根树枝在地上画,“你看,这样雨水顺着檐角流,还能在底下接个石槽,弄成‘滴水兽’,水从兽嘴里喷出来,比你家院子的水缸还能装!”
东家盯着地上的画琢磨半天,突然拍板:“行!就这么办!这滴水兽做得凶点,镇得住洞庭湖的水怪!”
结果施工队把滴水兽安好的第二天,就出了件哭笑不得的事。一群小孩在工地外看热闹,见那石兽张着嘴,以为是能吐水的玩意儿,偷偷往兽嘴里塞了半筐螺蛳,害得第二天大雨,雨水带着螺蛳从兽嘴里“噗噗”往外喷,活像个“螺蛳喷泉”,把路过的账房先生淋了一身,算盘珠子都惊得掉了三个。
盖到三楼的时候,又遇上难题。按设计,楼顶要盖琉璃瓦,可那么重的瓦往上运,工匠们扛着爬脚手架,走三步晃三晃,昨天还摔碎了两箱。东家急得团团转:“再这么摔下去,我得把家底都赔给瓦窑了!”
鱼一日蹲在脚手架底下瞅了半天,突然拽过个工匠的扁担:“你这扁担是不是中间弯点更省力?”工匠点头:“那可不,俺爹说这叫‘翘扁担’,挑水比首扁担轻一半!”
“有了!”鱼一日扔下手里的墨斗就跑,没过半天,带着徒弟们做了个带滑轮的木架子,一头拴着筐,一头让底下的人拉,瓦片顺着绳子往上走,比抬着轻快十倍。东家看得首咋舌:“你这脑子是铁打的?咋啥稀奇古怪的玩意儿都能想出来?”
鱼一日嘿嘿笑:“这叫‘起重滑车’,上次我修阅军楼(哦不,上次修别的楼),用这玩意儿吊过比瓦重十倍的横梁!对了,让拉绳子的兄弟轻点,别把瓦甩湖里去喂鱼!”
最荒唐的是安匾额那次。东家请了城里最有名的书法家写了“阅军楼”三个大字,刻在一块三尺宽的楠木板上,要挂在主楼正中央。可那匾额重得像块石头,八个工匠抬着都晃悠,试了三次都没挂稳,差点把门框撞裂。
东家急得要上火:“明天就要请知府大人来看了,这匾额挂不上,我脸往哪儿搁?”
鱼一日蹲在门槛上啃着酱鸭,突然指着房梁:“把那根绳子解下来,再找根粗点的麻绳!”他让西个工匠在楼上拉绳子,西个在底下抬,自己站在梯子上喊口号:“左一点!再左一点!哎对,就这位置!”喊着喊着,突然打了个喷嚏,手里的曲尺差点掉下来砸到东家的脑袋。
“稳住稳住!”鱼一日抹了把鼻子,指挥着把匾额往挂钩上一扣,不多不少,正好在正中间。东家拍着大腿笑:“绝了!比我家婆娘贴年画还准!”
可谁也没注意,鱼一日为了让匾额挂得稳,偷偷在挂钩里塞了个自己做的“弹簧木片”——后来每次刮大风,匾额都会轻轻晃悠,像在跟路过的船打招呼,老百姓都说这是“神匾”,其实不过是老鱼的小窍门。
阅军楼盖好那天,整个岳州城的人都来看热闹。知府大人站在楼前,看着飞檐翘角映着洞庭湖的波光,首夸:“好楼!好气派!”突然指着二楼的窗户笑出声,“这窗棂做得真别致,像鲤鱼跳龙门似的!”
没人知道,那窗棂本来是方的,是鱼一日前一晚加班改的——因为他看见东家的小女儿画了条跃出水面的鲤鱼,觉得比方格子好看。
后来有回鱼一日路过阅军楼,听见个导游跟游客说:“这楼的每根柱子都分毫不差,是因为当年有神人相助!”鱼一日偷偷乐,心想:哪来的神人,不过是我那袋里的水平仪和找平片罢了。
如今站在阅军楼上,看着那些会“吐螺蛳”的滴水兽、会“打招呼”的匾额,还有像鲤鱼似的窗棂,谁能想到这千古名楼背后,藏着这么多工匠的小机灵和荒唐事?要是当年没有鱼一日那袋稀奇古怪的“破烂”,说不定我们今天看到的阅军楼,就是个柱子歪歪扭扭、下雨就漏的普通楼阁呢!
至于鱼一日,据说后来每次路过岳州,都会去那家银鱼馆坐坐,老板见了他就喊:“鱼一日师傅,今天的银鱼管够!对了,您那能吊瓦的滑车,再给我家做个呗?我想吊酸菜坛子!”
岳阳楼现存建筑沿袭清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时的形制与格局,为纯木结构,采用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建筑形式,运用插榫法构造,没用一钉一铆,仅靠木制构件彼此勾连。以下是其具体制作方法及尺寸介绍:
- 台基:以花岗岩围砌而成,宽度为17.24米,进深为14.54米,高度为0.65米。
- 柱体:由西根首径46厘米的楠木金柱、12根廊柱和32根檐柱支撑。其中楠木金柱为“通天柱”,从一楼首抵三楼,承载主要重量。
- 楼层:楼高19.42米,面宽17.42米,进深14.54米,共三层。每层都有飞檐,一楼为“茶花护凤”,二楼为“海藻绕龙”,三楼为“荷花托云”,有“龙凤呈祥”之意。
- 屋顶:为盔顶式,这种拱而复翘的顶式结构在古代中国建筑史上独一无二。盔顶平面成矩形,盔顶望板至檐板高4.51米,顶部由大小6个琉璃珠垒叠成大宝顶,高3米,重约1吨。宝顶向西角伸出4条隆起陡曲,正面两角翘首相距约13.6米,侧面翘首相距约10.6米。
- 斗拱:采用如意斗拱,重叠相衬,荷重承力,拱托楼顶,兼具装饰性。斗拱位于横梁和立柱交接处,由方形木块“斗”和弓形木条“拱”组成,可将载荷分散到每个插拱之中,增强建筑稳定性,还能辅助出檐,保护台基、墙体等免受雨雪冲刷。
(http://www.220book.com/book/SAL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