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 71 章 画在也不怕生病了

小说: 百工之祖   作者:大道三千智取奇异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百工之祖 http://www.220book.com/book/SAL1/ 章节无错乱精修!
 

东岳大帝请客记:一场笑塌殿角的神仙工程与意外诞生的修复大师

东岳泰山之巅的凌霄殿最近总透着股不寻常的热闹。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黄飞虎对着案上那张描金绘彩的宫殿图纸唉声叹气,殿里的判官们大气不敢出——谁都知道,这位执掌幽冥十八重地狱的大帝,最近正为件"小事"犯愁:自打三百年前那场蟠桃宴上夸下海口,说要在泰山之巅造一座"三界第一观景台",如今各路神仙都等着看他的笑话呢。

"不行,得请个行家。"黄飞虎一拍龙椅扶手,震得殿梁上的金铃叮叮当当响,"去,把鲁国那位姓鱼的巧匠请来,就说本帝有好酒相候。

鱼一日接到请柬时正在给王母娘娘的瑶池补栏杆,一听东岳大帝有请,还特意强调了"千年何首乌酿的仙酒",当即扛着墨斗卷尺就上了泰山。刚进凌霄殿,就被黄飞虎按在酒桌上:"鱼先生,你看这图纸,本帝想在南天门旁边再扩三间暖阁,冬天看云海正好......"

鱼一日眯着眼瞅那图纸,越看越皱眉。图纸上的宫殿飞檐画得比岳阳楼还翘,柱子间距标得能跑马车,最离谱的是墙角居然画了圈石雕——那是地府才用的镇邪纹样。"大帝,"他捻着胡须,"您这暖阁要是按这图纸建,不出三年就得让山风掀了顶。"

黄飞虎不爱听了。他当年在朝歌当武成王时,府里的亭台楼阁哪个不是雕梁画栋?"鱼先生是嫌本帝给的木料不够好?"他端起酒爵一饮而尽,酒液顺着胡须往下滴,"本帝库里有万年沉香木,够你盖十座的!"

一来二去,两人就着酒劲吵了起来。鱼一日说建筑得顺天时应地利,黄飞虎说本帝的宫殿就得有三界气派。吵到兴头上,黄飞虎一挥手,想给鱼一日再满上酒,谁知仙酒有灵,酒杯"嗖"地飞了出去,不偏不倚砸在殿角的藏经阁窗户上。

"哐当"一声脆响,窗户没碎,倒是震得阁里架子上一卷东西掉了下来,"哗啦"散了一地。

等黄飞虎和鱼一日醉醺醺地晃到藏经阁,差点没被眼前的景象吓醒。地上散落的不是别的,正是当年唐太宗李世民御笔题字、画圣吴道子补绘的《泰山神出巡图》——这画卷可是三界闻名的珍品,边角早就有些残破,前阵子刚请了地府的画魂仙师修复好,正等着下月祭天用呢。

更要命的是,刚才飞出去的酒杯里还剩半杯酒,此刻正顺着画卷的一角往下渗,把画里泰山神的坐骑麒麟染成了"斑点狗"。

"完了完了。"鱼一日一拍大腿,酒意醒了大半,"这可怎么赔?"

黄飞虎倒是比他镇定,毕竟执掌地府多年,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他蹲下身捡起画卷,看着那片晕开的酒渍,突然"噗嗤"笑出了声:"你看这麒麟,倒像是穿了件新衣裳。"

鱼一日凑过去一看,还真别说,酒渍晕染的纹路歪歪扭扭,反倒给庄严的麒麟添了几分活泼。两人你看我我看你,突然抱着柱子哈哈大笑起来,笑得藏经阁的灰尘都抖落了三层——判官们在外头听见,还以为大帝被气疯了。

笑归笑,闯祸还是要补救。黄飞虎本想请画魂仙师再来修复,可人家正在瑶池参加笔会,一时半会儿赶不回来。正发愁呢,鱼一日突然一拍脑袋:"我记得人间有个姓苏的姑娘,修复古画的手艺比神仙还灵,要不......"

黄飞虎眼睛一亮:"那就请她来!就说......就说本帝的宝贝被酒洒了,酬劳随便开!"

苏州城里的苏婉儿接到这桩"奇怪的活计"时,正在给一幅宋代古画补色。来送信的是个穿青布衫的小童,说他家主人在泰山顶上有幅画被酒渍污了,愿出百两黄金请她去修复。

"泰山顶上?"苏婉儿犯嘀咕,"哪有人把古画藏在那种地方?"

可架不住小童再三恳求,又看着那沉甸甸的定金,她还是背着工具箱上了山。等被领到那云雾缭绕的藏经阁,看见殿里坐着个穿龙袍、长胡须的"大官",旁边还站着个拿墨斗的老者,她才后知后觉——这哪是普通人家,怕不是遇上什么奇人异事了。

"姑娘别怕。"黄飞虎尽量让自己显得和蔼些,指着桌上的《泰山神出巡图》,"你看这酒渍,能修好吗?"

苏婉儿定了定神,拿起画卷仔细端详。她没见过这么精美的古画,颜料里似乎还闪着微光,酒渍己经半干,正顺着绢丝的纹路往里渗。她深吸一口气,拿出随身携带的工具:"能修,但我得改改法子。"

寻常修复古画,遇到这种污渍,大多是用清水慢慢晕开,再用吸水纸吸干。可这画的材质特殊,清水一沾就会褪色。苏婉儿想了想,取来自己特制的米浆水,用细如牛毛的羊毫笔一点点蘸着涂抹,再用指尖轻轻——她的指尖带着常年握笔的温度,竟能让米浆水顺着绢丝的纹路游走,把酒渍一点点"赶"到空白处。

黄飞虎和鱼一日在旁边看得大气不敢出。百工之祖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百工之祖最新章节随便看!只见苏婉儿的指尖在画卷上跳跃,时而轻如鸿毛,时而重如点墨,原本晕染的酒渍渐渐聚拢,最后竟被她巧妙地改画成了几朵流云,非但看不出污渍,反倒让整幅画的意境更灵动了。

"妙啊!"鱼一日忍不住喝彩,"这手艺,比画魂仙师还多三分灵气!"

苏婉儿被夸得脸红,刚想谦虚几句,突然发现画卷角落有行极小的字——那是她修复时无意间发现的,像是用朱砂写的神谕:"泰山之巅,当有画魂传世"。她没吭声,只是默默把那行字用金粉轻轻勾勒了一遍。

等苏婉儿下山时,背篓里除了百两黄金,还多了一卷空白的绢布——黄飞虎说这是"泰山云雾织成的料子",让她留着画画。

苏婉儿没把这段奇遇告诉任何人,只是修复古画的手艺越来越神。有一次,宫里的画师们修复一幅被虫蛀的《千里江山图》,怎么也补不好缺损的山峦,还是请她去了。苏婉儿拿着那卷泰山绢布,裁下一角,用矿物颜料调配出一种前所未有的青绿色,补上去的山峦竟和原画浑然一体,连最挑剔的老画师都挑不出毛病。

从此,"苏姑娘"的名声传遍大江南北,成了人人敬仰的古画修复大师。有人说她得到了神仙指点,有人说她的指尖有仙气,只有苏婉儿自己知道,那年泰山顶上,那位爱喝酒的"大官"和爱笑的"巧匠",大概真的是神仙吧。

而泰山之巅的凌霄殿里,黄飞虎看着修复如初的《泰山神出巡图》,突然对鱼一日说:"早知道她这么厉害,当初就该请她来设计观景台。"

鱼一日摸着胡须笑:"这叫歪打正着。说不定啊,咱们弄丢的不是一幅画,是给人间送了个活神仙呢。"

两人又哈哈大笑起来,笑声顺着泰山的云海飘下去,落在苏婉儿的画案上——她正用那卷泰山绢布,画一幅新的《泰山云海图》,画里的山峦间,似乎总有两个模糊的身影,一个举杯,一个挥毫,笑得比阳光还灿烂。

古修复师是一群与时光对话、为文明续命的特殊匠人,他们的工作里藏着太多值得说道的故事与精神,既有对技艺的极致追求,也有对历史的敬畏与温柔。

一、“如履薄冰”的技艺:在毫厘间与时光博弈

古修复最讲究“修旧如旧”,这西个字背后是近乎苛刻的技艺要求。比如修复一幅古画,既要清除画面上的霉斑、尘垢,又不能损伤原始颜料;补全残缺的笔触时,要模仿古人的运笔习惯、颜料配比,甚至连纸张的纤维质感都要贴合原作。就像修复青铜器,得先分析锈蚀的成分,用特制的溶剂软化污垢,再用细如发丝的工具一点点剥离,稍有不慎就可能让脆弱的文物彻底损坏。这种在毫厘之间的操作,考验的不仅是手艺,更是耐心与专注力——他们常常为了一个几毫米的缺损,伏案钻研数周甚至数月。

二、“侦探般”的考据:让文物“自己说话”

修复不是简单的“修补”,更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考据。修复师需要变成“文物侦探”,从文物的材质、工艺、风格里寻找线索。比如修复一件瓷器,要先判断它的窑口:是景德镇的青花,还是汝窑的天青?胎土的成分、釉色的光泽,甚至器身上的细小开片,都是解谜的关键。遇到有破损的古籍,还要研究当时的装帧方式、字迹特点,甚至古人的书写习惯,才能让修补的部分与原作“无缝衔接”。这种对历史细节的深挖,让修复的过程变成了与古人对话的过程,每一件文物在他们手中,都能“说”出更多被遗忘的故事。

三、“牺牲式”的坚守:甘做文明的“隐形人”

古修复师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修复的痕迹要“可识别”却又“不突兀”。他们从不出现在自己修复的文物署名中,就像给断臂的维纳斯补全手臂,最终呈现的是文物原本的美,而修复师的工作,更像一阵“无痕的风”。很多修复师一辈子守着一间工作室,面对的是冰冷的文物、重复的工序,收入不高,名气不显,但他们甘之如饴。就像故宫的“钟表修复师”,为了让百年前的座钟重新滴答作响,要拆解上百个细小零件,一个个清洗、打磨、重组,耗费数月甚至数年,只为让文物“重获新生”时,人们看到的是历史的光辉,而非修复者的痕迹。

西、“与时间赛跑”的使命:给文明多留一份念想

很多文物在岁月中早己“伤痕累累”:古画可能虫蛀、霉变,古籍可能脆化、散页,青铜器可能锈迹斑斑、濒临碎裂。修复师的工作,本质上是在与时间赛跑,阻止这些承载着文化记忆的物件彻底消失。比如敦煌的壁画修复师,要在干燥、缺氧的洞窟里,用特制的材料加固起翘的壁画,一点点填补风沙侵蚀的空缺,让千年前的飞天依旧灵动;古籍修复师则像“书医”,给虫蛀的书页“打补丁”,将散架的线装书重新装订,让那些快要被时光磨没的文字,能继续传递古人的智慧。

他们的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一针一线、一涂一补间,让断裂的历史重新连贯,让沉默的文物再次“开口”。可以说,古修复师不仅是技艺的传承者,更是文明的守护者——他们用自己的双手,让过去与现在相遇,也让历史有了走向未来的底气。



    (http://www.220book.com/book/SAL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百工之祖 http://www.220book.com/book/SAL1/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