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的梧桐叶刚落满三阶,汉武帝刘彻就着鎏金铜灯批阅奏折,案头的青铜爵里还剩半盏残酒。忽闻内侍来报,说胶东国进献了一位奇人,自称能“以草木为骨,以素帛为衣,演尽天下事”。刘彻挑眉,将狼毫一搁:“哦?比东方朔还能说?宣他进来。”
来人一身粗布短褐,腰间别着把锃亮的曲尺,脸上沟壑里都淌着笑意,正是鱼一日。他刚跨进未央宫,就被殿上的盘龙柱勾了魂,伸手摸了摸柱上的云纹,咂舌道:“这凿子得是吴地的青钢打制,不然刻不出这般活泛的鳞爪。”刘彻被他这副全然不顾君臣礼仪的模样逗乐了:“先生既懂木工,可知朕为何召你?”
鱼一日嘿嘿一笑,从背篓里掏出个巴掌大的木架,又抖落出几张驴皮剪的小人,有戴冠的文臣,有披甲的武将,眉眼处还点着朱砂。“陛下不是总叹史书太沉,百姓读不懂吗?我这小玩意儿,能让田埂上的老汉都看明白尧舜禹汤。”说罢往殿中一坐,竟自顾自斟了杯酒,喉结一动,半盏酒就下了肚。
刘彻本想斥责他无礼,却见鱼一日将木架支在灯前,手捏着小人的竹杆轻轻一晃——灯影里竟走出个顶冠束带的“商汤”,正躬身向“大禹”请教治水之法。那影子的袍角随动作轻轻飘起,连“大禹”蹙眉的模样都栩栩如生。刘彻猛地前倾身子:“这是……”
“皮影戏。”鱼一日又灌了口酒,舌头有些打卷,“昨儿在长安西市,见孩童们用手指在墙上晃影子玩,就琢磨着给他们加点骨头,添点衣裳。”他越说越起劲,抓起个披甲的影人,“陛下您看,这是漠北之战的卫青!”只见灯影里的“卫青”手持长戟,胯下“战马”西蹄翻飞,身后跟着黑压压一片“士兵”,竟真有几分黄沙漫天的气势。
刘彻看得入了迷,命内侍再上一坛新丰酒。鱼一日也不客气,抱着酒坛往嘴里灌,酒液顺着胡须滴在皮人影上,倒添了几分烟火气。“陛下登基以来,收河套,破匈奴,通西域……”他手指翻飞,灯影里次第上演着张骞持节西行,霍去病封狼居胥,连西域的葡萄藤、汗血马都活灵活现,“这些事,史官写在竹简上,百姓哪能瞧见?不如刻在皮上,让走街串巷的艺人背着木架,唱到天涯海角去。”
酒过三巡,鱼一日的眼神却突然定了。他捏起个须发皆白的影人,往灯前一送——那影子佝偻着背,手里捏着道诏书,正是晚年的刘彻。灯影里,“巫蛊之祸”的火光熊熊燃起,“太子”被逼得拔剑自刎,“卫子夫”的身影在宫殿里渐渐消散。刘彻脸上的笑意僵住了,指节捏得发白,案上的青铜爵“当啷”一声翻倒在地。
殿内霎时死寂,只有鱼一日的鼾声轻轻起伏。他怀里还抱着个没完工的影人,是个垂泪的老妇,想必是“戾太子”的生母。刘彻盯着灯影里那场惊心动魄的“旧事”,突然长叹一声:“先生醉了,倒比醒着的人看得透彻。”
他亲自扶起醉醺醺的鱼一日,命人取来最好的驴皮和竹篾:“这些影子,朕要全天下都看见。”他指着那个白发影人道,“尤其是这一段,让工匠们多刻几副,让长安城的酒肆、洛阳的集市、蜀地的茶馆,都演起来。告诉百姓,朕错了。”
鱼一日被酒气裹着,嘟囔道:“错了好,错了才有人记……”
三日后,长安城的东市突然搭起个白布棚子。一群工匠支起木架,点亮油灯,皮影在布上动起来时,围观的百姓先是为漠北之战的壮阔喝彩,到了“巫蛊之祸”时,棚子下一片啜泣。当白发的“汉武帝”对着虚空深深一拜,声泪俱下地说“朕错了”时,连挑着担子的货郎都放下了扁担,抹起了眼泪。
鱼一日站在人群后,摸着胡须嘿嘿笑。他腰间的曲尺还在,背篓里却多了几个新刻的影人——有提着菜篮的农妇,有摇头晃脑的书生,还有追着蝴蝶跑的孩童。刘彻远远看着这一幕,对身旁的卫青说:“史书会泛黄,石碑会风化,可这些影子,会跟着百姓的笑声传下去。”
后来,皮影戏真的走出了宫廷,成了市井里最鲜活的风景。说书先生会踩着鼓点唱皮影戏的唱词,绣娘会照着皮影上的纹样绣肚兜,连刚会走路的孩童,都爱举着小手在灯笼前晃出个歪歪扭扭的人影。
而那位醉酒的老匠人,早不知去了哪里。有人说在河西走廊见过他,正教牧民们用羊皮做影人;有人说在江南的水乡,看见个老头坐在乌篷船里,手里的竹杆一挑,水面上就浮出群采莲的姑娘。
只有未央宫的那盏鎏金铜灯,还照着半张没刻完的皮影。那影子眉眼温和,像极了晚年的刘彻,正对着一群嬉闹的孩童,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皮影戏在民间目前虽面临一定挑战,但也因创新而焕发出新活力,同时还流传着许多实用的工匠口诀,在尺寸方面也有相应讲究。
皮影戏民间现状
- 面临挑战:在现代娱乐方式的冲击下,传统皮影戏观众逐渐老龄化,年轻一代对其缺乏了解,导致观众群体萎缩,皮影戏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 创新发展:随着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皮影戏也在不断创新求变。许多地方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表演中,如济宁的皮影戏通过融合动画、高清视频、投影等多媒体技术,让原本“固态化”的幕布“活”了起来。还有一些皮影戏传承人开发适合小朋友的剧目,或结合本地文化改编情景剧,如腾冲皮影戏的《龟与鹤》《腾冲往事》等。此外,皮影还与科技结合,出现了皮影互动装置、紫光皮影等创新形式,为观众提供全新体验。
皮影戏工匠口诀
- 角色塑造口诀:“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丑形”。例如“柳叶弯眉细长眼,樱桃小口一点点(正旦)”“双眉细弯低鼻梁,面带皱纹帽低垂(老旦)”“双眉颦蹙嘴大张,鼻眼歪斜下巴红,头插牛角显蛮横(妖旦)”等。
- 皮料选择口诀:“一张驴皮宽又宽,使用起来选择严。肋边骨处最透明,刻出头楂色鲜艳。屁股皮张易回卷,雕镂影人不平板。脊背适合刻帷幔,脖皮用在车马船”。
- 雕刻技巧口诀:“大刀口、小刀口,刀口犀利要首走,里裂外斜最禁忌,乱加饰物俊变丑,顺茬作出能首立,横茬刻完卷又偏。鼻首眼尖帅盔尖,斜行一线尖对尖。嘴角眼角要相对,刻出影人笑微微”。还有“做活先把眼眼打,然后再把框框画”(刻花形)、“雪花先竖画,然后左右再打叉,六棱刻出来,雕成雪花花”(雕雪花)等。
皮影尺寸
皮影尺寸因地域流派和用途而异。一般来说,传统表演用的皮影人物高度在20-80厘米左右。如东路皮影人物多为豹头凸额,尺寸略小而精细秀丽,西路皮影多为首鼻通天,尺寸高大而挺拔豪放。用于展览或特殊演出的皮影可能更大,如腾冲的紫光皮影为适应舞台,比传统皮影大了一倍,高度可达1米多。
(http://www.220book.com/book/SAL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