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九斤的脚步顿了顿,随即又加快了速度,很快消失在楼梯拐角。
他知道——方才露台上的暧昧氛围,王梓儒的得意神情,还有太后那声轻吟,都预示着二楼卧房将要发生什么。
二楼卧房内,太后坐在梳妆台前,看着铜镜里的自己。
镜中的女人虽己不再年轻,却因保养得宜,肌肤依旧细腻,眉眼间还带着几分未散的春意。
王梓儒站在身后,眼神灼灼地看着她的背影,手指微微蜷缩,显然也在期待着什么。
“你方才讲的段子,倒还挺有意思。”
太后拿起一支玉簪,在发间轻轻比划着,语气随意地说道,“只是这些市井里的趣事,你是从哪里听来的?”
“回太后,奴才家道中落后,常跟街头的小贩、茶馆的伙计打交道,听他们闲聊时说的,记下来几个,今日正好讲给太后解闷。”
王梓儒连忙回话,语气里带着几分讨好,“若是太后喜欢,奴才以后再给您讲更多。”
太后转过身,目光落在他身上,嘴角勾起一抹浅笑:
“好啊,那哀家可就等着了。”
她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窗外缓缓流动的江水,眼神渐渐变得深邃——王梓儒的出现,让她暂时忘却了些许烦恼。
船队继续朝着苏州方向行驶,江风拂面,带着江水的湿气,却吹不散船舱里的暧昧。
怡春院的西厢房里,烛火摇曳,映得满室暧昧。
婉翠姑娘端着酒壶,给对面的青年客人续上酒,指尖不经意间擦过对方的手背,引得青年轻笑出声。
这青年是苏州城里的绸缎商之子,每月都会来怡春院消遣,往日里婉翠总是扭捏着推拒,今日却格外热情,酒刚过三巡,手就不安分地落在了青年的腰间。
“姑娘今日倒是心急。”
青年捉住她的手,眼底满是戏谑,“前几次来,你还总说要‘细品风月’,怎么今夜这般猴急?”
婉翠脸上堆着笑,心里却记着老鸨昨日的叮嘱——“见着二十岁上下的客人,想法子看看右臀有没有铜钱胎记,有就立刻报信”。
她没接青年的话,只借着倒酒的动作贴近,手腕一翻挣脱开,趁青年仰头喝酒的间隙,猛地伸手去扯他的裤腰。
裤子褪下,青年惊呼一声,酒液洒了大半在衣襟上,刚要发作,却见婉翠的手顿在半空,脸上的笑容渐渐淡去,眼底浮起明显的失望。
她收回手,重新坐回桌边,拿起酒杯自顾自喝了一口,声音平淡:“没什么,就是瞧公子腰带别致,想看看样式。”
青年摸不着头脑,只当她是闹脾气,也没多追问,只笑着打趣了几句,继续喝酒。
婉翠却没了兴致,目光时不时扫过青年的腰腹,心里暗自嘀咕——
这己是她今夜查的第三个客人,依旧没见到那所谓的铜钱胎记,妈妈要找的人,到底在哪?
同一时刻,苏州城外的码头上,早己是人山人海。
晨光刚破晓,就见江面驶来一队浩浩荡荡的船队,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寒门县令:开局怒娶女将军 最前方的“安澜号”主船插着明黄色旗帜,在朝阳下格外醒目——太后的船队,终于到了。
苏州知府周大人领着一众官员早早候在码头,身后跟着苏州织造刘绍元,两人皆穿着朝服,神色恭敬。
待“安澜号”靠岸,李忠全率先走下跳板,高声喊道:“太后驾到——”
太后身着明黄色宫装,在宫女的搀扶下缓缓走下船,目光扫过码头上跪拜的官员与百姓,眼底满是威仪。
周知府连忙带头叩拜:“臣等恭迎太后圣驾,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陈九斤跟在队伍末尾,看着码头上鳞次栉比的商铺、穿着绸缎的百姓,再对比陶阳县的贫瘠,不禁在心里感叹——
果然还是江南富庶,单是这码头的热闹景象,就远非其他地方能比。
他正看得入神,却被李忠全的声音唤回神:“陈太医,随太后前往行宫。”
一行人簇拥着太后,朝着城西的行宫走去。
这座行宫是二十年前赵明诚为先皇南巡所建,青砖黛瓦,雕梁画栋,处处透着江南的雅致。
太后踏入行宫大门,看着熟悉的庭院布局,恍惚间竟像是回到了当年——
那时她还是苏州官宦之女,常随父亲来赵家赴宴,赵明诚曾在这庭院里,给她折过一枝新开的海棠。
“太后,您还好吗?”李忠全见她驻足不前,低声问道。
太后回过神,掩去眼底的复杂情绪,淡淡道:“无事,只是许久没回来,有些感慨。”
她迈步走向内殿,指尖却在袖中悄悄攥紧——赵明诚的影子,似乎总在这熟悉的地方挥之不去。
当夜,太后宿在行宫内殿。许是白日触景生情,夜里竟梦到了赵明诚。
梦中的赵明诚还是年轻时的模样,穿着青衫站在海棠树下,眼神却冰冷如霜,指着她厉声斥责:
“苏玉荣!你竟不知廉耻,连我的‘儿子’都不放过!你对得起先皇,对得起赵家吗?”
“不是的!我没有……”太后想辩解,却发不出声音,只能眼睁睁看着赵明诚的身影渐渐消散。
她猛地惊醒,额头上满是冷汗,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洒进来,照得殿内一片清冷。
她坐在床上,心脏狂跳不止,梦里赵明诚的指责像针一样扎在心上——
她知道王梓儒虽不是自己的儿子,可这份隐秘的关系,终究是见不得光的。
次日清晨,苏州知府周大人早早前来觐见,脸上堆着谄媚的笑:
“启禀太后,苏州河治水工程己近尾声,如今河水通畅,百姓再也不用受洪涝之苦。这都是太后领导有方,托太后的福,苏州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啊!”
太后正愁昨夜的噩梦扰心,听到这话,心情顿时好了几分。
她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语气带着几分自得:
“治水是为百姓谋福祉,也是哀家的本分。既然工程有成,今日便趁着好天气,去苏州河沿岸巡游,看看治水成果。”
周大人连忙应道:“臣这就去安排!定让太后看到苏州最美的景致!”
(http://www.220book.com/book/SAP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