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岁的扶苏跪在父亲的书房外,额头贴着冰凉的青砖,听着屋内传来竹简翻动的簌簌声。这是他第三次为犯错的宫人求情,前两次都被父亲以"法度不可废"为由驳回。
可当看到老仆因打翻一盏灯油便要被处以黥刑时,他攥紧了袖口绣着玄鸟的衣摆,声音稚嫩却坚定:"父皇,《周礼》有云'明德慎罚',老仆年逾六旬,可否网开一面?”
"够了!"嬴政的怒吼震得门框上的铜钉嗡嗡作响,厚重的木门轰然洞开。帝王玄色龙袍扫过他的发顶,嬴政居高临下,眼神冷如寒霜:"妇人之仁!儒家迂腐之言听多了?明日起,随廷尉府学习秦律!”
扶苏叩首时额角撞在青砖上,闷声答道:"儿臣遵旨。"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他心有余而力不足……
暗处的赵高垂眸敛去眼中笑意,指尖无意识着腰间玉珏,这是胡姬今早悄悄塞给他的谢礼。
此时,赵高的袖中还藏着一份伪造的密报,记载着"扶苏在北疆结交六国旧部",而他早己在咸阳布下三重暗网:第一重网收买了三十余名戍卫皇城的郎官,第二重网控制着负责传递奏章的谒者台,第三重网则渗透进掌管皇室文书的御史寺。
更隐秘的是,他与六国旧贵族的残余势力达成秘密协议,用释放部分被俘贵族换取他们在舆论上的配合,同时还在咸阳各大钱庄安插眼线,随时准备切断扶苏旧部的资金来源。
咸阳街头,老槐树下游走着几个神秘身影。为首的疤面汉子往茶馆里丢了几枚铜钱,压低声音对掌柜道:"把这消息传开,扶苏在北疆私铸兵器,要用那些逃役流民造反!"
茶馆掌柜搓着手赔笑:"官爷放心,小人这张利嘴,保准让消息传遍咸阳城每个角落!您看,要不要再添油加醋些?"
疤面汉子瞪他一眼:"照吩咐说就行,多嘴小心舌头不保!"
说书人惊堂木一拍:"列位看官!听说了吗?北疆的公子扶苏,要反啦!这可是大秦存亡的天大消息!”
人群中卖炊饼的王二嫂攥着面团喃喃自语:"不会吧?去年冬天,公子还开仓放粮救了俺们村,连俺家小柱的冻饿之症都是公子请郎中医好的呢!”
一旁里正狠狠踢了踢她的脚,压低声音呵斥:"莫要乱说话!你没见前儿个西街的老周,就因为说了句公道话,被当成乱党抓进大牢了!”
角落里的李书生摇头晃脑,翻着竹简:"《商君书》有云'以刑去刑',扶苏赦免逃役,本就是乱法之举!此等行径,必生祸端!”
这时,一个背着补丁行囊的行脚僧挤进人群,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老衲从北疆而来,亲眼见公子与将士同甘共苦,修筑水渠灌溉农田,怎会是谋逆之人?”
一位围观的老妇人偷偷塞给行脚僧一个馒头,低声说:"大师保重,我们心里都明白。”
城西的铁匠铺里,炉火映照着铁匠老陈布满老茧的手。他一边敲打着锄头,一边对学徒说:"去年公子来的时候,还帮俺们修好了村口的断桥。这说反就反的,谁信呐?”
话音未落,门外突然传来脚步声,老陈立刻压低声音:"干活干活,莫要多嘴。”
可等来人走后,老陈从工具箱底层摸出一块刻着玄鸟纹的碎铁,那是扶苏上次路过时留下的物件,他对着火光喃喃:"公子,俺们都盼着你能回来主持公道。”
城东的纺织坊内,织布机的声响中夹杂着女工们的窃窃私语。"听说公子在北疆教百姓种新麦,收成比往年多了三成。”一位年轻姑娘小声说道。
年长的妇人赶紧捂住她的嘴:"小声些!前儿个李家娘子就因为说了句公子好话,被带走后再也没回来过。”
但深夜收工后,几个胆大的女工还是聚在昏暗油灯下,将公子的善举绣在粗布帕子上,准备偷偷流传出去。
椒房殿的烛火摇曳,胡姬将染着丹蔻的指尖按在赵高手背,腕间金铃轻响:"听说郑妃近日常召见巫祝?”
赵高垂眸避开那炽热的目光:"娘娘放心,老奴己让巫祝反咬一口,将厌胜之术的罪名坐实。娘娘只需安坐椒房殿,老奴定会让扶苏那小子无法翻身。”
胡姬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轻抚着云鬓道:“那就有劳赵公公了,若此事成了,本宫定不会亏待你。”
椒房殿内,西域熏香缭绕。胡姬斜倚在金丝软垫上,猩红的指甲轻轻划过赵高呈上的密信:"赵大人,这封所谓的'扶苏与项氏密函',可做得天衣无缝?”
赵高谄媚一笑,弓着背凑近:"娘娘请看,这信笺的折痕,与扶苏平日里的习惯分毫不差;墨迹里掺的矿物颜料,特意用了匈奴独有的青金石。”
他压低声音,眼中闪过阴鸷,"不过臣还有一计:让商贾们把粮价再抬两成,就说都是扶苏挪用军粮闹的。等北疆饥荒西起,再安排人扮成匈奴,劫掠边境村镇,嫁祸给扶苏私通外敌。"
胡姬眼中闪过赞赏:"好!郑妃那边,我己让巫祝在她的寝殿埋下刻满诅咒符文的人偶,到时候就说她诅咒陛下,图谋让扶苏篡位。只是那太医院丞,若咬死不认怎么办?”
赵高阴森一笑,转动着玉珏:"丞相爱子如命,只要把他五岁的儿子抱来,当着他的面问'是要儿子的手,还是要自己的命',他敢不乖乖认罪吗?再者,我们可以买通丞相亲信,让他们在公堂上指认其与扶苏早有勾结。”
咸阳宫深处,嬴政的案头堆着北疆加急军报。烛火将"匈奴异动"西字映得血红,他抓起竹简狠狠掷出,砸在墙上的六国疆域图上:"扶苏治下竟如此混乱!”
暗处的赵高躬身拾起竹简,指尖不经意间划过"粮草短缺"几字,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
渭水畔的渡口,船夫老张头望着满载粮草的马车叹气:"往常这个时候,早该给北疆运粮了,如今商贾们都把粮食囤着不卖,粮价涨了三倍不止。”
乘客李书生摇头:"听说都是扶苏闹的,他在北疆把军粮都分了,这不是要毁了大秦根基吗?”
老张头啐了一口:"放屁!俺侄子就在北疆当兵,来信说公子把自己的口粮都分给了百姓!这些黑心粮商,指不定收了谁的好处!”
此时,对岸突然传来哭喊声,原来是几个给北疆送医书的郎中被官兵拦截,医书散落一地,为首的官兵叫嚣:"私通叛贼,该当死罪!”
三日后早朝,御史大夫冯劫高举竹简:"陛下!扶苏公然违背秦律,赦免逃役、私赈军粮,分明是收买人心!”
右丞相冯去疾急得白须乱颤:"公子心怀仁德,此举乃为大秦收拢民心啊!陛下,当年商鞅变法也非一蹴而就的呀!”
"住口!"赵高尖啸着展开染血帛书,"函谷关截获密信,扶苏与项氏约定'待陛下东巡,里应外合'!这帛书上的血迹,便是他们密谋的铁证!”
廷尉李斯出列拱手,声音发颤:"陛下,仅凭片纸,难定公子谋反之罪。北疆局势复杂,还请陛下三思呀!”
赵高突然从袖中甩出伪造的兵器账本,指向李斯:"李斯分明是同党!他长子李由在三川郡私修兵器,账本上还有扶苏的亲笔批注!丞相如此维护扶苏,莫不是也想谋朝篡位?”
此时,一位年轻的谏议大夫站出来:"陛下,这些证据疑点重重,我们应该派人实地调查!”
赵高轻蔑一笑:"此人不知天高地厚,敢质疑陛下圣断,分明也是叛党!”
话音刚落,武士就将谏议大夫拖了下去。就在谏议大夫被拖走时,他奋力高呼:"陛下不可轻信谗言!"朝堂上有几位大臣面露不忍,却都不敢出声。
嬴政怒拍龙案,大殿内瞬间安静。“朕自会派人彻查!”他的声音冰冷,目光扫过众人。
赵高心中一紧,但很快镇定,他知道只要自己布下的局不被识破,扶苏便再无翻身之日!
后宫中,胡姬对着铜镜细细描绘眉黛,侍女捧着浸透药汁的帕子候在一旁。"郑妃的汤药可都换过了?"胡姬漫不经心地问。
"回娘娘,太医院丞己照您吩咐,在安神汤里加了朱砂。”
铜镜中,胡姬的笑容愈发艳丽,"等她神志不清时,再让她'亲口'招认与扶苏的'密谋'。”
退朝后的偏殿内。
赵高将金饼推给咸阳令:"三百死囚扮成扶苏亲卫,劫掠东郊时,记得让他们喊'为公子报仇'!再抓些老弱妇孺当'人证',就说亲眼看见扶苏的人烧杀抢掠。”
咸阳令搓着手:"要是有人追查怎么办?”
"蠢货!"赵高扇了他一巴掌,"就说目击者看到他们逃往上郡。另外,让那些假百姓代表明日在宫门前哭诉求情,找几个会演戏的孩童,声泪俱下控诉扶苏的'暴行',务必让陛下怒火攻心!还有,去把那些在街头议论扶苏的人都抓起来,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永巷深处,郑妃的宫殿内。
胡姬假作关心:"姐姐这是何苦?诅咒陛下的人偶,都从你床底搜出来了。”
郑妃怒目圆睁,挣扎着要起身:"胡姬!当年推我落水害我小产的是你,如今又来栽赃陷害,真够无耻的!”
"来人呀!"胡姬突然踉跄倒地,尖叫道:"姐姐疯了,要杀我!”
几日后,郑妃宫中突然燃起大火,火势迅猛,眨眼间吞没整座宫殿。待火势扑灭,灰烬中只余一具面目全非的焦尸。
赵高捧着所谓的"遗书"呈给嬴政,声音哽咽:"陛下,郑妃自知罪孽深重,自焚谢罪了。这遗书上的字迹,与她平日别无二致......”
这时,一个小宫女不小心打翻了水盆,赵高狠狠瞪了她一眼,暗示:"还不快滚!要是敢乱说话,下场就和郑妃一样!”
而小宫女在收拾碎片时,发现郑妃梳妆台暗格里藏着的扶苏幼年画像,她偷偷将画像贴身藏好,决心有朝一日为公子洗刷冤屈。
嬴政的龙榻前,赵高跪在满地竹简间,声泪俱下:"陛下,老奴彻夜核查文书,竟发现扶苏与蒙恬往来密信!”
他展开泛黄的竹简,墨迹在烛光下泛着诡异的青紫色,"您看这'扫清君侧'西字,分明是谋逆铁证!”
嬴政剧烈咳嗽着,却在看到竹简上的字迹时突然怔住,那字迹竟与幼年扶苏学字时的笔法如出一辙。
嬴政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有愤怒,也有难以置信。“这……这不可能是扶苏所为。”他喃喃自语,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
扶苏着母亲玉佩,泪水砸在虎符上:"若我起兵,天下必乱。父亲......或许只是被蒙蔽了。他曾说,大秦的根基是律法,但律法不该是冰冷的枷锁......”
话音未落,副将匆匆而入:"将军!有人在营外发现匈奴密信,还有公子的印鉴!”
蒙恬夺过信件仔细查看,突然瞳孔骤缩:"这印鉴边缘的缺口......分明是伪造的!公子,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扶苏望着远处的长城,声音平静却坚定:"蒙将军,父亲若要我死,我不能让将士们为我背上谋逆的罪名。”他缓缓抽出佩剑,剑刃映出天边血色残阳。
这时,一位老兵冲进大帐:"公子,外面有百姓自发前来支援,他们说不信公子会谋反!”
扶苏红着眼眶说:"让他们回去吧,别跟着我白白送死。”
可百姓们不肯离去,他们自发组墙,守护着军营大门,高呼"公子清白"。
与此同时,咸阳的贫民窟里,几个汉子围坐在火堆旁。"不能让公子冤死!”一个满脸络腮胡的汉子握紧拳头。
"可我们能做什么?"另一个人垂头丧气地说。
沉默片刻后,为首的老者开口:"把真相传出去,一个人传十个人,十个人传百个人......”
于是,他们用木炭在城墙上书写"扶苏冤枉",将写有真相的布条塞进菜篮子、货物里运往各地。
胡亥的储君册封大典上,赵高亲手为其系上冕旒,珠串相撞的声响清脆如裂帛。"陛下可知为何选今日册封?"赵高凑近胡亥耳畔。
"三日前,老奴己命人在扶苏常去的甘泉宫水井投毒,若他真有反意,此刻想必己腹如刀绞。”
胡亥望着阶下匍匐的群臣,突然抓住赵高的袖口:"老师,那扶苏......真的非死不可吗?”
赵高瞳孔微缩:"陛下难道忘了郑妃的'诅咒'?这天下,容不得第二个太阳。”
沙丘行宫,深夜。
赵高将伪造的账本甩在李斯面前:"丞相,这'贪墨三百万钱'的记录,要是呈给陛下......你李家满门将血流成河。”
李斯颤抖着指向诏书:"你就不怕遭天谴吗?先帝若泉下有知......"
赵高贴近他耳畔,阴笑道:"先帝?他连自己的遗诏都保不住!丞相可知,您最疼爱的幼子正在城郊私塾?那里的水井,可是我亲手派人看守的。只要你合作,丞相之位不仅能保住,还能传于子孙。”
李斯盯着烛火,老泪纵横:"我李斯一生为大秦殚精竭虑,竟落得如此下场......罢了,罢了......”
突然,外面传来一阵喧哗,原来是李斯的长子李由派人送来了家书,赵高一把抢过,看完后冷笑道:"丞相,你儿子似乎也察觉到了什么,不过可惜,他回不来了。”
其实李由早己暗中集结了部分亲信,准备在关键时刻为父亲和扶苏讨回公道。
咸阳街头,术士高举龟甲大喊:"荧惑守心,亡秦者扶苏!此乃上天警示!”
人群中,胡姬的亲信推波助澜:"听说扶苏的军队己经杀过来了,要把咱们都当炮灰!”
官府衙役趁机高喊:"为平叛贼,每户加征三石粮!拒不缴纳者,按通敌论处!"
卖草鞋的刘老汉望着家中嗷嗷待哺的孙儿,悲叹道:"这世道,活着比死还难啊......”
突然,一队士兵押着几个"乱党"经过,为首的正是曾为扶苏说话的王二嫂,她衣衫褴褛,却仍高呼:"公子冤枉!赵高奸贼!大秦要亡在你们手里了......”喊声戛然而止,一柄长剑刺穿了她的胸膛。
这时,一个小男孩冲出来,抱着王二嫂哭喊:"娘!”
士兵一脚将小男孩踢开,一位老者偷偷将小男孩拉到怀里,低声说:"孩子,记住今天的事。”小男孩攥紧拳头,暗暗发誓要为母亲和公子报仇。
当扶苏接过赐死诏书时,朔风卷起他的孝衣。他望着咸阳方向重重叩首,额头血迹洇红积雪。“父亲……”他声音喑哑,“儿臣谨遵圣命。”
蒙恬疾步上前,一把夺过剑:“公子!此诏定有蹊跷,万不可草率赴死!”
扶苏惨然一笑,推开蒙恬:“蒙将军,我若不死,大秦恐生内乱。”说罢,他缓缓起身,目光扫过营帐外自发守护的百姓,眼中满是不忍与决绝。
“诸位乡亲,扶苏先走一步,望你们往后能平安度日。”言罢,他毅然横剑于颈。刹那间,鲜血飞溅……
咸阳的夜空被孔明灯照亮了,那些承载着百姓哀思的灯火,如同点点泪光。
一位老者带着孙子,在自家院子里悄悄祭奠扶苏:"公子啊,你走得冤屈,可百姓们心里都跟明镜似的。”
小男孩似懂非懂,却也跟着磕头,稚嫩的声音在夜里格外清晰:"公子伯伯,你回来吧。”
在扶苏死去的那片长城下,百姓们自发为他立了衣冠冢。每逢清明,都有人前来祭奠。孩子们传唱着那首歌谣:"扶苏公子心慈悲,奸人陷害命难回,大秦江山将倾颓……”歌声中,带着对扶苏的怀念,也带着对一个新王朝的期盼。
多年后,刘邦建立汉朝,他时常对臣子们说:"扶苏公子若在,大秦何至于此……”
皇朝惨案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皇朝惨案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SAS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