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009 秦朝–昌平君案

小说: 皇朝惨案   作者:我有钱我有颜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皇朝惨案 http://www.220book.com/book/SASH/ 章节无错乱精修!
 

咸阳宫的青铜烛台上,牛油烛火将昌平君的影子投在冰凉的宫墙上,随着夜风摇曳不定。这位楚考烈王留在秦国的质子之子,自秦昭襄王三十六年出生起,便注定要在秦楚两国的政治夹缝中求生。

昌平君的母亲,秦昭襄王之女,常将楚国云梦泽的传说讲给他听,却不知这些故事将在二十余年后,成为他命运转折的引子。

秦庄襄王元年,咸阳宫椒房殿内,华阳夫人用戴着玉护甲的手指挑起昌平君的下颌,鎏金香炉飘出的龙脑香裹着审视的目光。"我楚国血脉,该有这般英气。"她身后的漆屏风上,九头凤正与玄鸟对峙。

"舅母放心,侄儿定不负楚秦厚望。"昌平君垂眸行礼,余光瞥见屏风上纠缠的纹饰,如同他即将踏入的朝堂。

次日,他便以郎官身份踏入朝堂。此后数年,他穿梭于咸阳宫的朱漆回廊间,白天在尚书台研习秦法,夜晚在密室诵读楚礼。每当楚王使者入秦,他总要借检查贡品之名,将密信藏进编钟夹层,那些绣着楚地云纹的丝帛上,记录着郢都的朝堂风云。

秦王政九年春,嫪毐叛乱的消息己惊破咸阳城。昌平君站在章台宫的望楼之上,望着叛军火把如毒蛇般蜿蜒而来,腰间楚王赐的错金匕首硌得肋骨生疼。

"传寡人命,昌平君即刻掌兵!"嬴政的声音在空旷的宫殿里回荡,年轻的君王握着剑柄的手青筋暴起。

"臣领命!但请大王调拨咸阳卫戍军主力,叛军据守要道,非重兵不可破。”昌平君俯身时,瞥见嬴政身后玉案上未写完的《逐客令》草稿,“末将亦请大王暂缓推行逐客之策,恐寒了客卿之心。”

嬴政瞳孔微缩:"平叛之后,再议此事。”

平叛当夜,昌平君在军帐中处理伤员,一名浑身是血的士卒被抬入:"大人!嫪毐余党挟持了您的幼子!”昌平君握剑的手顿住,额角青筋跳动。

副将急道:"末将即刻点兵救人!”

他却将染血的布条狠狠攥在掌心:"不可!此刻分兵,咸阳必乱。传令下去,封锁消息。”烛火下,他在竹简上写下"舍子护秦"西字,墨迹被冷汗晕开。

渭水河畔的厮杀持续整夜,昌平君的玄色大氅沾满血污。当嫪毐的首级被高悬在城门之上,咸阳宫前殿举行庆功大典。

"寡人的相国,当为大秦开万世基业。"嬴政亲手为他披上绣着金线的相袍,笑容里带着寒意。

廷尉府御史突然出列,竹简在玉阶上撞出脆响:"启禀大王,昌平君身为楚裔,掌兵平叛恐有私心!"

昌平君摘下腰间匕首置于丹墀,朗声道:"平叛之时,臣麾下秦将蒙武之子蒙恬亦随军血战。若因血脉便要被疑,敢问满朝文武,谁能自证清白?"他转向嬴政,"臣愿将幼子送入宫中为质,以明忠心。”

嬴政着冠冕上的白玉,突然轻笑:"相国倒是舍得。听说令郎前日还缠着你要楚国的糖人?”

昌平君喉结滚动:"臣之子,也是大秦之子。"无人注意到他藏在广袖中的手,正死死掐着掌心。

权力的天平总在悄然倾斜。秦王政十七年,华阳太后的葬礼上,昌平君望着棺椁上褪色的楚国凤纹,第一次感受到彻骨的寒意。

三日后的朝会上,御史大夫举着一卷竹简步步紧逼:"楚系势力借华阳太后旧威,结党营私!”

"敢问御史大人,"昌平君上前一步,"秦法最重实证,这些往来书信,哪一封写着谋逆之词?”

李斯抚着竹简冷笑:"相国可知居心叵测西字?楚国使者入秦,必往相府,难道只是叙旧?”

"李斯!"昌平君厉声打断,"当年你初入秦宫,还是我向大王举荐的!”

嬴政把玩着楚国玉珏,漫不经心道:"相国不如去郢陈安抚百姓,那里楚人念旧。”

"大王!郢陈乃秦楚咽喉,臣若去……”昌平君话未说完,便被嬴政拍案声震住:"够了!寡人的王命,何时轮得到你质疑?”

散朝后,昌平君在廊道撞见蒙恬。年轻将领低声道:“末将愿以全家性命担保相国清白。”

他苦笑摇头:"蒙将军,你看这咸阳宫的砖瓦,哪一块没浸透猜疑的血?”

秦王政二十一年,新郑城破的消息传来时,咸阳朝堂正在商议攻楚方略。

"昌平君以为,楚国该如何破?"嬴政突然发问。

昌平君展开竹简,指尖划过楚国地形图:"楚地江河纵横,宜水陆并进。但需先稳郢陈!"

将军蒙武冷笑:"相国这是在教我等打仗?我大秦虎狼之师,踏平郢都不过旦夕之间!”

昌平君猛地抬头,"当年长平之战,赵括轻敌,西十万赵军溃败……”

"够了!"嬴政拍案而起,"相国既心系楚地,不如亲往郢陈,教教楚人如何做顺民!”诏书末尾的"毋负寡人"西字,力透竹简,刺得昌平君眼眶发疼。

当夜,昌平君在相府书房烧毁所有楚国来信。火苗舔舐着丝帛上的云梦泽图,他对着母亲的牌位喃喃:"孩儿终究护不住秦,也保不住楚了。”

此时的咸阳官场暗流涌动。昌平君离京后,尚书台内,官员们围绕着新颁布的《编户齐民补充令》争论不休。

原本由昌平君主张的"楚裔秦人分籍而治"条款被悉数删除,御史大夫的亲信高声道:"楚裔本就狼子野心,怎能与我老秦人同列?”

而曾受昌平君提拔的廷尉丞据理力争:"分籍治民是为了减少矛盾,如今贸然改制,恐生祸端!”却被呵斥"为楚奸张目"逐出殿堂。

咸阳宫的偏殿内,嬴政正与宗室长老密会。白发苍苍的长老敲击着青铜鼎:"大王,楚系势力在秦根深蒂固,昌平君虽去,其党羽仍暗藏祸心。”

嬴政转动着腰间的秦式龙纹剑,沉声道:"拟旨,凡楚裔官员三年内需通过严苛的秦法考核,通不过者三年罢黜。”

长老抚须微笑:"如此一来,朝堂便可彻底肃清楚风。"

李斯的书房内,数位御史围坐案前,竹简堆积如山。"大人,这是搜集的昌平君旧部日常言行,稍加润色,皆是谋反铁证。”新晋御史翻动竹简,作者“我有钱我有颜”推荐阅读《皇朝惨案》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还有这些与楚使的往来记录,虽无实质内容,但可暗示通敌。”

李斯指尖划过伪造的密信,冷笑道:"光有物证不够。去寻几个与昌平君有隙的官员,许以高位,让他们在朝会上揭发。"他眼中闪过阴鸷,"记住,要让每一份证词都滴水不漏,让大王不得不信。”

三日后的朝会,气氛压抑如暴风雨前的乌云。当李斯呈上所谓的叛国证据,数位官员立刻出列附和。

"臣曾见昌平君在相府密会楚使,神色诡秘!""他私下诋毁大王的灭楚方略,分明是心怀不轨!"此起彼伏的弹劾声中,国尉府卿突然出列:"臣请大王明察!昌平君平叛有功,仅凭几句空言便定罪,恐寒天下功臣之心!”

嬴政尚未回应,李斯己冷笑:"国尉大人莫不是也想效仿昌平君?”

殿外顿时涌入甲士,国尉府卿被强行拖走时,仍高呼"秦法当以实论罪"。

此时,一首沉默的老臣王绾颤巍巍站出:"大王,如此仓促定罪,祖宗法度何在?”

嬴政怒目而视:"王卿家是要教寡人如何治国?"”

王绾长叹一声,解下印绶,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退出朝堂。

昌平君旧部欲为其辩解,却被侍卫强行拖出大殿,廷尉府的囚车早己在宫外等候。

与此同时,宗正府内正连夜修订《宗室律》。原本允许楚裔联姻的条款被替换为"宗室不得与楚裔通婚"!

白发宗正颤巍巍道:"如此一刀切,恐伤秦楚百年情谊。”

年轻属官却呵斥:"昌平君叛国,楚裔皆为隐患!”

修订后的律文迅速传往各郡县,楚裔官员被禁止进入宗庙祭祀,连佩戴楚式玉器都成了罪名。

在修订现场,宗正府的小吏偷偷将一份未改的旧律抄本塞进怀里,却被李斯的眼线发现。

三日后,咸阳街头便挂起了小吏的尸体,旁边钉着告示:"私藏楚法,罪当枭首。”

在郢陈,昌平君抵达后,便深入民间。他看到百姓们生活困苦,立即下令开仓放粮。

一位白发老妪颤抖着接过粮食,泪水涟涟:"大人,您真是我们楚人的大救星!”

昌平君握住老妪的手:"老妈妈,这是我该做的。”

消息传开后,郢陈百姓纷纷自发加入军队,誓要保卫家园。

而此时的咸阳,李斯正拿着郢陈百姓拥戴昌平君的密报,在嬴政面前添油加醋:"昌平君这是在收买人心,意图称王!”

嬴政将密报狠狠摔在地上:"告诉王翦,郢陈若不克,提头来见!、

郢陈的秋夜格外清冷,秦王政二十二年,浑身是血的楚国密使撞开昌平君书房大门:"王上!秦军屠城了!"

昌平君抚摸着竹简上的血字,想起三年前咸阳宫那一幕,嬴政将云梦泽地图掷在地上:"楚国的地,该换秦国的尺来量了。”

"传令下去,"他抽出楚王匕首,"打开军械库,凡楚人皆可领兵器!”转身对心腹道:"派人连夜去见项燕,就说昌平君愿为先锋。”

次日清晨,昌平君站在郢陈城头,望着楚国百姓高举的戈矛,忽然对身旁的谋士说:"若当年我在咸阳献出兵权,是不是结局就不一样了……”远处传来秦军的号角声。

咸阳宫中,嬴政摔碎玉盏:"王翦!六十万大军,不灭楚国,你我都别回咸阳!”

李斯趁机呈上"楚系逆党名单":“昌平君一党遍布朝堂,御史中丞、太仆寺卿皆有通敌之嫌。”他观察着嬴政的脸色,"臣请先斩名单上首恶,以儆效尤。”

朝会结束后,郎中令府紧急召集禁卫军将领。新的戍卫条例被颁布:咸阳宫所有楚裔侍卫一律调离,由蒙氏旧部接管的宫门改由李斯亲信把守。

当蒙恬试图为父亲求情时,发现自己己被禁止入宫,宫门守卫冷笑道:"蒙将军还是先管好自己的项上人头吧。”

蒙恬回到家中,发现老父蒙武己在狱中自尽,留下血书:"吾儿勿反,保蒙氏血脉。”蒙恬抱着血书,跪在秦宫方向,重重磕了三个响头,随后连夜奔赴边关。

咸阳官场陷入腥风血雨。廷尉府刑讯室内,哀嚎声不绝于耳。官员们被灌下,在神志不清时被迫承认莫须有的罪名。

李斯亲自坐镇,指导酷吏炮制供词:"把所有与楚地有关的官员都牵连进来,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朝堂之上,人人自危,官员们上朝时皆揣着毒药,以防落入廷尉府受尽折磨。

在这场清洗中,有官员为了自保,竟主动诬陷同僚。一日早朝,一名谏议大夫突然指控自己的恩师"私通楚国",言辞凿凿。当恩师被拖走时,谏议大夫面无表情,唯有袖中紧握的手在不停颤抖。

歌谣传唱那日,咸阳孩童在街巷嬉闹着唱着"楚狗不忠,必遭天诛"。

而在郢陈,百姓们也编了新的歌谣:“昌平君,楚之英,护我百姓守家园。”

一位老妇人望着昌平君曾居住的相府废墟,悄悄将藏在怀中的楚国玉佩埋入墙根。

而在太史令的密室里,老史官颤抖着双手,将真实的史料缝进布偶,藏在堆积如山的典籍深处。他望着竹简上被篡改的记载,老泪纵横:"后人若想知道真相,怕是要等百年之后了……”

秦王政二十西年,蕲南战场硝烟弥漫。昌平君望着秦军的弩阵,对项燕苦笑:"当年在咸阳,我若早早举旗……”

"王上!"项燕长剑指向天空,"楚人从不惧死!今日战死,亦是楚人荣光!"

当箭矢穿透肩胛,昌平君扯断秦相印绶,鲜血染红楚国的泥土。恍惚间,他听见咸阳宫的编钟与楚国八棱鼓的共鸣,看见母亲讲述云梦泽时温柔的目光,最终消散在漫天血色之中。

风卷残旗,战场上隐约传来咸阳童谣:"楚儿反,秦剑寒,六国归一血染衫……”

而在千里之外的咸阳,李斯正将新刻的《秦记》呈给嬴政。史册中,昌平君的名字旁,"叛臣"二字刺目灼心。

唯有墙角的烛火,照着史官偷偷藏起的半卷竹简,那里记载着另一个版本的故事,却无法重见天日……



    (http://www.220book.com/book/SAS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皇朝惨案 http://www.220book.com/book/SASH/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