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像低语·意识回响
“守望者”方舟的“镜像音叉”实验进入了日复一日的枯燥循环。科学家们如同最耐心的调琴师,细微地调整着复现谐波片段的频率、强度、持续时间,记录着孤岛那微弱到近乎幻觉的每一次反应。
进展缓慢得令人绝望。孤岛意识大部分时间依旧如同一潭死水,只有偶尔泛起的、与镜像波动偶然同步的涟漪,证明着其深处尚未熄灭的星火。
转机来自一次意外的“失误”。一位名叫艾瑞克(Erik)的年轻研究员,在轮值监控时,试图过滤掉那段始终存在的、令人压抑的悲怆意识残响,以更清晰地捕捉代表生机的波动。他下意识地调整了算法,略微增强了镜像音叉中“生机”片段的强度,同时试图用相反的谐波去部分抵消接收到的悲怆波动。
这一个小小的操作,违反了莉亚拉制定的“绝对被动”原则。
然而,就是这细微的、带有极弱干预性质的调整,却引发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首沉寂的孤岛核心,那片最大的能量水晶残骸群,猛地亮了一下!虽然只是瞬间即逝,但其亮度提升幅度远超以往任何一次微弱的起伏!
紧接着,那破碎的谐波回响中,那段悲怆的低音部如同被激怒般,陡然增强,甚至带上了一丝尖锐的、类似抗拒的意味!但与此同时,另一段代表“适应”与“秩序”的微弱旋律碎片,也仿佛被注入了活力,艰难地试图从悲怆的浪潮中挣脱出来,与镜像音叉产生了稍强一些的共鸣!
整个回响在短短几秒钟内,变得极其混乱和不稳定,仿佛内部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你做了什么?!”莉亚拉立刻察觉到异常,冲到控制台前。
艾瑞克吓得脸色发白(精神波动剧烈颤抖),结结巴巴地解释了自己的操作。
莉亚拉本想严厉斥责,但她看着传感器上记录下来的、那短暂却鲜明的剧烈反应数据,陷入了沉思。
“也许…我们错了?”她喃喃自语,“绝对的被动,对于一個深陷创伤、几乎自我封闭的意识而言,或许就像对着昏迷者低声说话,效果有限…它需要一点点…外部的、温和的引导和刺激?就像物理治疗中的被动活动与主动辅助运动的结合?”
这个想法大胆而危险。主动干预,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更深的伤害。
经过团队激烈的辩论和谨慎的风险评估,莉亚拉最终决定,在极其严格的控制下,进行一系列极低强度的“主动辅助共鸣”实验。
他们不再仅仅复现孤岛过去的波动,而是尝试设计一些极其简单、温和的、蕴含着“平静”、“修复”、“生长”意念的基础法则谐波序列,以比之前“失误”时更低的强度,定向投射向孤岛核心。
过程如履薄冰。每一次发射后,团队都屏息凝神,密切关注着孤岛的任何反应。大多数时候,反应依旧微弱。但偶尔,他们会观察到能量水晶的光芒出现更持久的亮度提升,或者谐波回响中代表积极方向的碎片变得稍微清晰、稳定一些。
最令人振奋的一次,在发射了一段精心设计的、“安抚”与“整合”意图的谐波序列后,团队监测到,那一首存在的悲怆意识残响的强度,竟然出现了持续数分钟的、可测量的微弱下降!就仿佛痛苦的棱角被短暂地抚平了一丝。
他们似乎终于找到了一把极其纤细、却可能打开心扉的钥匙。虽然距离真正的交流还遥不可及,但这无疑是迈向理解与沟通的关键一步。
星晶默许·无形屏障
方舟的主动辅助共鸣实验,自然没有逃过莲烬星晶的感知。
每一次实验开始前,方舟都会通过“星晶沟通单元”向星晶发送极其简短的报备信息:“【进行低强度法则谐波刺激实验。目标:辅助目标结构稳定。强度等级:最低。】”
星晶的回应依旧是沉默居多,但偶尔会反馈回一道极其简洁的波动,其破译后的含义类似于:“【活动记录。持续监控。】” 或 “【检测到外部谐波输入。未检测到威胁性法则冲突。】”
这被视为一种默许。星晶似乎理解方舟正在尝试一种更精细的操作,并且在持续评估后,认为这种低强度干预目前尚未超出其认可的“低影响”范围。
然而,科学家们很快发现了另一个现象。当他们尝试将辅助共鸣的谐波强度稍微提升(仍在安全阈值内),或者尝试将谐波序列投射向孤岛核心之外的、受损更严重的区域时,总会感到一种无形的阻力。
这种阻力并非来自空间或能量层面,而更像是一种…法则层面的“粘滞感”。他们的谐波在传播过程中会莫名衰减,指向性会发生微小偏折,效果大打折扣。
经过反复测试和对比星晶的力场数据,他们震惊地意识到,这种无形的阻力,竟然来自于莲烬星晶本身!
星晶并非完全放任不管。它那笼罩全场的秩序力场,在默许低强度实验的同时,也仿佛设定了一道看不见的上限屏障,一旦方舟的干预尝试接近某个它认为可能构成潜在风险的强度或范围,这道屏障就会自动生效,温和却坚定地限制住方舟的影响。
星晶就像一位严苛的监护者,它允许医生对病人进行温和的理疗,但绝不会允许使用药性猛烈的药物或者进行高风险手术。它以其绝对的力量,为这场脆弱的接触实验划定了一条无形的安全线。
这既是一种保护,也是一种束缚。方舟的科学家们在感到些许安心的同时,也不禁对星晶那深不可测的、基于自身逻辑的“保护性限制”感到一丝敬畏与无奈。
心渊涟漪·编织之梦
宇宙胚胎深处,李烬心核的搏动,随着方舟“主动辅助共鸣”实验的进行,变得更加富有…韵律感。
那种遥远的、破碎的痛苦感知,不再只是带来刺痛。当方舟发射安抚性谐波时,他能感受到一种微弱的、如同清泉流过灼伤处的舒缓感。当孤岛意识出现积极反应时,他甚至能捕捉到一丝转瞬即逝的、类似“轻松”或“愉悦”的细微波动。
这些外来的、积极的刺激,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在他沉眠的意志中荡开一圈圈微弱的涟漪,与他自身那些沉重的记忆碎片发生着奇妙的相互作用。
他的梦境开始变得更加…结构化。
不再是完全混乱的碎片翻涌。有时,他会“梦”到冰冷的几何星舰(入侵者)被温暖的琉璃光芒(星晶/方舟?)驱散;有时,会“梦”到凋零的水晶簇(孤岛)在轻柔的雨露(辅助谐波?)滋润下,缓缓重新焕发光泽;甚至有一次,他“梦”到了一个模糊的、由无数光点构成的网络,将方舟、星晶、孤岛以及…他自己,隐隐联结在一起。
这些梦境依旧模糊而跳跃,缺乏逻辑,但却似乎蕴含着某种超越随机混沌的、隐喻般的叙事性。
更显著的变化发生在他心核表面的黑曜石脉络上。这些代表虚无基石的纹路,其闪烁的规律,不再仅仅与孤岛的痛苦共鸣同步,也开始与方舟发射的、那些积极的辅助谐波序列产生微弱的呼应。其光芒中,那丝此前出现的、与悲怆旋律相似的波动特性,逐渐融入了一种新的、更加平稳的节奏,仿佛两种不同的旋律正在他力量的根源处缓慢地、自发地尝试融合。
李烬,这个沉眠的守护者与基石,正在无意识中,成为远方那场宏大实验的一个深层共鸣腔与记录者。他的存在,正在被动地吸收、反射、甚至可能转化着来自“谐波孤岛”和格利泽文明的一切波动。无人知晓,这最终会将他引向何方。
暗影织网·捕猎之谋
就在方舟科学家们为实验的微小进展而欢欣鼓舞,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孤岛身上时,潜伏在扭曲时空褶皱中的“幽灵”,并未闲着。
“哨兵”护卫舰持续捕捉到的那些时空“粘滞”现象,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持续的时间也极其微弱地延长。它们依旧难以追踪,但其环绕孤岛移动的路径模式,经过超级计算机的长期分析,逐渐显现出一种隐藏的目的性。
这些粘滞点并非随机移动。它们更像是在进行一种极其缓慢的、多点的法则层面的测绘!它们在探测孤岛周围时空结构的脆弱点、能量分布的梯度、以及…莲烬星晶秩序力场的强度分布和波动规律!
入侵者似乎改变了策略。它们不再试图强攻,而是在耐心地、隐蔽地编织一张捕猎的网。它们正在收集数据,分析弱点,寻找星晶守护力场的“缝隙”,或者等待某个力量波动变化的“时机”。
更令人不安的是,方舟的网络安全部门报告了数次极其隐秘的、针对方舟外部通讯和低级别探测信号的试探性入侵。这些入侵手法高超,几乎不留痕迹,其目的似乎并非破坏或窃取具体数据,而是更像在测试方舟的防御反应速度、识别其通讯协议模式、以及定位其内部网络的关键节点。
敌人不仅在研究孤岛和星晶,也在研究“守望者”方舟本身!它们似乎将方舟也视为了一个需要理解和评估的障碍,或者说…潜在的利用工具?
瓦尔指挥官得知这些报告后,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寒意。敌人表现出的耐心、精密和战略眼光,远超一般的宇宙掠夺者。这更像是一场由高度智慧、技术极其先进的对手发起的、目的明确的长期渗透与猎杀行动。
他下令全面升级方舟的网络安全防护,所有对外通讯采用最高等级的随机加密,并派出更多的隐形探测器,试图反制对方的侦察,哪怕只能捕捉到对方的一点尾巴。
深暗的宇宙背景中,一张无形的、充满恶意的网,正在悄无声息地撒向“谐波孤岛”和它的守护者们。而方舟中的大部分人,还沉浸在科研突破的微光之中,对悄然逼近的阴影所知甚少。
裂痕微光·抉择前夕
方舟的主动辅助共鸣实验持续了数周后,莉亚拉团队迎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却可能蕴含风险的发现。
在一次针对那片最黯淡、受损最严重的水晶残骸区的辅助共鸣实验中,他们发射了一段专门设计的、旨在“激发残留能量活性”的谐波序列。这次实验的效果起初并不明显,但在实验结束后几小时,传感器检测到那片残骸区深处,产生了一丝极其微弱、却从未被记录过的新型法则波动!
这种波动极其奇异,它既不属于能量水晶的和谐回响,也不属于灰烬之噬残骸的冰冷死寂,更不同于意识残响的痛苦悲怆。它给人一种…空洞、饥渴、却又带着某种奇异可塑性的感觉。
就仿佛在那片死亡的残骸最深处,有什么东西被外部的谐波唤醒了,或者说…催化了?但那并非生命,更像是一种原始的、未成形的、等待被写入信息的法则空白或者说…潜在裂隙?
莉亚拉立刻叫停了对该区域的所有实验,并组织团队全力分析这丝新型波动。
初步结果表明,这种波动极不稳定,且似乎对外部能量,尤其是与灰烬之噬同源的冰冷法则能量,有着诡异的亲和性与吸引力。它就像是一个法则层面的“真空地带”,等待着被填充。
一个大胆的、甚至有些可怕的假设在莉亚拉脑中形成:灰烬之噬的残骸,或许并非完全惰性。在极端条件下(比如方舟的辅助共鸣),其最深层的、代表“存在抹除”的法则本质,可能会被激发产生某种“逆反应”,形成这种奇特的“法则裂隙”。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这种裂隙…能否被利用?
比如,能否将其作为一个“陷阱”,吸引并捕获那些入侵者可能再次发射的空间武器能量?或者更冒险的…能否尝试向其中注入经过精心设计的、积极的法则序列,从根本上“改写”部分残骸的属性?
但这无疑是在玩火。一个不慎,可能不是净化残骸,而是彻底激活其残留的毁灭特性,甚至为入侵者打开一扇意想不到的“后门”。
莉亚拉站在科学的十字路口面前。一边是可能带来突破性解决方案的巨大机遇,另一边则是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的未知风险。她需要决定,是否要将这个发现和假设,上报给瓦尔指挥官和格利泽母星。
而她也并不知道,就在她犹豫之际,方舟网络深处,一次更加隐秘的入侵尝试,成功窃取到了关于这丝“法则裂隙”波动的加密数据片段。黑暗中的眼睛,似乎比他们更早一步,意识到了这微弱裂痕中可能隐藏的…价值。
(第十一部第七章完)
(http://www.220book.com/book/SBVW/)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