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斜斜切进教室,把讲台上那沓地理试卷照得发亮。林秧秧盯着试卷上“描述季风气候对本地农业的影响”一题,笔尖悬在半空,思绪却飘向了窗外——校园小森林的风正穿过走廊,带着晨露浸润过的泥土气息,恍惚间,她仿佛看见季风掠过真实的稻田,金黄的稻浪与试卷上的铅字重叠。
前排同学转笔的“嗒嗒”声、后排悄悄传递的橡皮屑窸窣声,都没能打断她的神游。首到课代表抱着答题卡走过,校服下摆扫过她的课桌,林秧秧才惊觉,自己的试卷上,竟用铅笔细细描出了季风路径图,那些蜿蜒的线条,像极了灵侍绘魂披风上的记忆纹路——绘魂曾说,执念会让珍视之物永存,此刻,对地理风貌的好奇与热爱,正化作笔尖的温度,在试卷上慢慢晕开。
地理老师抱着一沓卷本站在讲台上,金属边框眼镜后的目光扫过教室:“这次测试,不只是考知识点,更是让你们用眼睛、用想象,触摸真实的世界。” 这话落进林秧秧耳里时,她恰好看见阳光透过教室玻璃,在试卷上的“喜马拉雅山脉”题旁,投下一道细长的光影,像极了雪山峰顶的日照金山。
测试进行到一半,教室后窗突然传来细微响动。林秧秧侧目,竟看见一只松鼠叼着松果,顺着窗缝探进半个身子。它棕褐色的皮毛在阳光下泛着光,松果上沾着的泥土里,还嵌着几粒草籽——这场景让她想起地理课本里“生物迁徙与气候带”的章节,那些枯燥的文字,此刻因一只松鼠的闯入,变得鲜活生动。
同桌悄悄推了推她的胳膊,林秧秧回神,却发现自己在“分析洋流对生态的作用”一题旁,画了幅简易的海洋生态链:洋流是蓝色的丝带,串起浮游生物、洄游鱼群,甚至还有几只笨拙的海鸟。这些涂鸦让试卷成了独特的“地理手账”,就像绘魂用披风记录画室记忆,她在用笔触,把课本里的地理知识,转化成属于自己的、带着温度的故事。
教室的吊扇慢悠悠转着,把热风切成碎片。林秧秧写到“阐述板块运动的地质意义”时,指尖突然发麻——绘魂的灵力隐隐涌动,那些关于“守护执念”的力量,竟与她对地理探索的热情产生共鸣。试卷上的板块边界线,仿佛变成了真实的地质断层,她能“看见”大陆碰撞时激起的烟尘,听见火山喷发前地底的轰鸣,这不是灵侍的魔法,而是地理学科本身的魅力,在热爱的催化下,突破了书本的界限。
交卷时,林秧秧的试卷边缘沾着阳光晒暖的温度,画满的批注与涂鸦,让它不像一份测试卷,更像一场关于“地理热爱”的私人展览。地理老师接过试卷时,镜片后的目光亮了亮,抽出她的卷子放在讲台上:“我们总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林秧秧同学用试卷证明,只要有探索的心,书桌前也能看见整个世界。”
窗外的小森林晚风轻吟,树叶沙沙声里,混着绘魂披风上的记忆碎片,也混着地理试卷上未干的墨迹气息。那些因测试而躁动的青春,那些在铅字间流淌的热爱,都与灵侍的故事交织——原来,青春的守护,可以是试卷上认真书写的地理答案,可以是赛场上为热爱奋力的歌唱,也可以是在知识的天地里,用好奇与想象,搭建起属于自己的、永远鲜活的世界地图,让每一个地理名词,都成为连接现实与热爱的、永不褪色的坐标……
当最后一位同学交上试卷,夕阳刚好把教室染成暖金色。林秧秧望着讲台上那沓试卷,知道这场地理测试,早己超越了分数的意义——它是灵侍力量的另一种延续,是把“珍视之物”从画室的画纸,拓展到更辽阔的知识领域,让守护的执念,在对世界的探索中,生长出更繁茂的枝桠。
(http://www.220book.com/book/SCG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