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之后?”
皇帝萧敬点头,“甚好!
就定在十六。
皇弟,到时候可得备上那小龙虾,尤其是这麻辣味的,朕还要带着后宫的嫔妃们,去你府中讨杯喜酒,再尝尝这人间美味。”
萧玦躬身应道:“臣遵旨。定当备妥佳肴,恭迎皇兄驾临。”
太和殿外的日头渐渐升高,阳光穿过雕花窗棂,洒在御案上那三只空了的白瓷盘里,仿佛还残留着小龙虾的鲜香。
皇帝萧敬,看着阶下意气风发的皇弟,又想起那个能把害虫变成佳肴的聪慧女子。
不由得抚掌而笑,这桩因小龙虾而起的姻缘,倒真是应了那句“化腐朽为神奇”,想来往后的日子,定会更有滋味。
天刚蒙蒙亮,郡主府门前的石板路就被踩得发烫。
挑着竹筐的百姓们排起长队,筐里的小龙虾张着螯钳,噼里啪啦撞得竹篾作响,混着此起彼伏的笑语,把整条街都闹活了。
“张大哥,你这筐里的虾个头可真匀净!”
排在队尾的李二柱,踮脚往前瞅,竹筐绳勒得他肩膀发红,脸上却笑开了花,“估摸着得有二十斤吧?
这一趟下来,够给娃扯身新棉袄了!”
被唤作张大哥的汉子首起腰,抹了把额头的汗:“哪止二十斤?
昨儿下半夜,就带着婆娘去河沟里捞,网网都沉得拽不动!
你看这虾壳,红亮得跟涂了油似的,郡主府的管事说了,这样的能多给两文钱!”
他说着拍拍腰间的钱袋,里头的铜钱叮当作响,“前儿卖的钱还没花完呢,这趟又能揣回半袋,够给老爹抓副好药了!”
队伍前头,卖豆腐的王婶正跟旁边的刘大娘唠嗑,竹筐上搭着块湿布,遮住里头的小龙虾。
“你是没瞧见,昨儿我家那口子扛着筐回来,腿都在打颤,手里攥着钱却首乐。
长这么大,没见过捞虫还能赚这么多!”
她扯着蓝布头巾擦了擦手,“往常这时候,地里的苞米刚灌浆,青黄不接的,全家老小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这下好了,光卖虾就攒下两贯钱,够给二丫攒嫁妆了!”
刘大娘笑得眼角堆起褶子,指着筐里的虾:“可不是嘛!
前阵子还愁这虫啃坏了秧苗,要去县衙哭诉求救济,结果郡主一句话,害庄稼的虫就成了金疙瘩!
我家三小子说了,等这波虾捞完,就去镇上给我扯块花布,做件新褂子!”
正说着,府门“吱呀”一声开了,管事带着几个仆役出来过秤。
“李大叔,您这筐十八斤半,按市价给您算,外加两文钱赏,共是一百九十二文!”
管事一边记账,一边递过铜钱,李大叔接过钱,手指沾着唾沫数了三遍,咧着嘴笑道:“多给了?
哎呀,郡主真是体恤咱老百姓!
这钱揣着,比吃了蜜还甜!”
旁边刚过完秤的赵小子揣着钱就往外跑,被他爹一把拽住:“跑啥?”
“我去给俺娘买脂粉!”
赵小子红着脸喊,“昨儿她还说,郡主府的丫鬟都用茉莉香的,俺也给她买一盒!”
周围的人都笑起来,赵老爹也笑着踹了他一脚:“没出息!
先去买两斤五花肉,让你娘炖着吃!”
日头爬到头顶时,排队的百姓渐渐少了,筐里的小龙虾却还在源源不断地送来。
卖菜的陈老汉,提着空筐往回走,路过布庄时特意停下来,指着最贵的那块绸缎对掌柜说:“给我扯三尺!
做件坎肩,赶明儿郡主大婚,我也穿得体面些去道贺!”
掌柜的笑着应承:“您老这是沾了郡主的光!
这几日啊,来扯布的百姓就没断过,都说要做身新衣裳,谢郡主给的好营生呢!”
陈老汉摸着刚扯的绸缎,阳光照在上面泛着柔光,他想起昨儿在云清火锅店外。
听人说郡主就要嫁给摄政王了,忍不住咧开嘴笑,谁能想到,前阵子还让人头疼的小龙虾,不仅填饱了肚子,鼓了钱袋,还让咱老百姓跟着沾了喜气呢!
这日子啊,真是越过越有奔头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SD9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