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墙壁的普及与优化,所有新建或改造的石屋,双层墙壁,内墙承重,外墙保温,成为标准。
两层墙壁间的空气层厚度被精确计算,确保既能有效隔热,又不至于浪费空间或导致结构不稳。
缝隙处不仅用泥浆填塞,更混入了碾碎的干燥苔藓和蓬松的禽类绒毛,进一步提升气密性和保温性。
“暖泥”内衬的升级, 苏洛言指导下的“草泥”混合物配方持续改进。
除了基础的泥土、干燥粉碎的草/苔藓/松针、石灰外,实验性地加入了铁炉堡副产品——细密的炉渣灰,具有微孔结构,保温性好,以及少量磨碎的硫磺粉末,辅助防虫防霉。
这种“暖泥”被更厚、更均匀地涂抹在内墙,形成一道致密的“生物保温层”。
门窗的终极密封,厚重的门板内侧不仅钉多层兽皮,更在门框西周嵌入了浸透油脂的软木条或厚实的毛毡条作为密封垫。
窗户的双层/三层骨片/冰晶窗扇边缘,同样镶嵌了这种密封垫。
只有在正午阳光最盛、且无风时,才会短暂开启内层小窗进行必要换气。
屋顶的“积雪利用”, 苏洛言提出了一个看似矛盾实则有效的策略——在确保屋顶承重结构绝对安全的前提下,主动保留并平整屋顶的积雪,而非费力清除。
干燥蓬松的积雪本身是极佳的天然保温材料,厚达一尺以上的积雪层能有效阻止室内热量散失。
部落组织了专门的“屋顶巡查队”,定期检查积雪厚度和屋顶状况,防止局部过载或积雪板结,板结后保温性下降且重量剧增。
地下空间的深度利用:挖掘更深、更坚固的地窖。
用来储存木炭,更用于保存最珍贵的食物,熏肉、耐寒根茎、种子,和作为极端寒冷时期的临时避难所。
利用铁炉堡的余热蒸汽管道,优先保障核心地窖群维持在不结冰的温度,0-5摄氏度。
人体防线,武装到牙齿的保暖\(`Δ’)/
皮甲革命,战士和外出人员的标准皮甲,彻底摒弃了追求轻便灵活的设计,转而追求极致保暖。
结构变为:
内层:柔软吸汗的薄棉布或细亚麻布,来自贸易的布。
中间层:蓬松的、经过特殊鞣制保持弹性的多层兔毛、狐狸毛或禽类绒毛,鸭绒、鹅绒。
外层:坚韧防风防水的油鞣厚皮革,如野牛皮。
关键部位关节、胸口、后背,额外缝制小块硬皮或薄木片,既提供一定防护,也增加保暖厚度。
“连体”设计: 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冷风灌入,保暖皮衣、皮裤甚至靴子趋向于一体化设计,或者通过宽大的、可收紧的搭扣/系带紧密连接。
手套与袖口、靴子与裤腿之间也严格密封。
头部与面部的保护:厚重的带耳罩皮帽成为标配。
面部覆盖物至关重要:用多层薄皮或厚布制成的、只露出眼睛的“面罩”,类似滑雪面罩,内部可加衬薄绒。
呼吸时凝结的水汽是个问题,面罩设计有导湿内衬和可开合的小透气孔,需要时短暂打开。
脚部守护:靴子采用多层结构,内衬毛毡袜套,可更换,中层为厚实的毛皮垫层,外层是厚油鞣皮靴底和靴面。
靴底增厚,并刻上深纹路防滑。
在冰面活动时,额外捆绑由硬木和骨钉制成的简易冰爪。
全民“暖石”与“暖包”:利用石头良好的储热性。
每家每户都备有数块光滑的河卵石。
白天放在壁炉边烘烤至滚烫,晚上用厚布或兽皮包裹,放入被窝或揣在怀里,提供持久的局部热源。
更奢侈一点的,是用厚实的、密封良好的小皮袋装入烧热的木炭灰烬,需非常小心防止烫伤和窒息,制成简易的“暖手包”。
生命线:热量与食物的维系。
燃料的精细化管理: 木炭是生命线,使用受到严格管控。
分区供暖:部落划分成若干区域,非核心区域在非必要时段,如深夜减少甚至停止集中供暖,如地暖管道,鼓励家庭使用壁炉和“暖石”。
“余烬不息”计划:鼓励居民在壁炉/火塘中添加燃料时,采用“覆盖闷烧法”——将新柴压在尚有红热余烬的旧灰上,而非彻底熄灭再点燃,减少每次生火的热量损失和燃料消耗。
*寻找替代燃料: 搜集一切可燃烧物:干燥的动物粪便,晒干压块、废弃的油脂渣滓、甚至特定种类的致密苔藓块,燃烧时间长,但热量较低。
食物储备的多元化与保存。
深冻窖藏,利用极寒天气本身。
在远离居住区、温度更低更稳定的地方挖掘专门的“天然冰库”,储存大量肉类。
肉类分割后首接暴露在严寒中速冻,然后堆叠存放。
这是最原始的“冷冻保存”。
“活”的储备:在最大的、有地暖保障的核心地窖中,尝试小规模室内种植。
主要对象是极度耐寒、生长周期短的块茎类植物,如改良的耐寒萝卜、芜菁和某些菌类,如平菇。
利用铁炉堡的蒸汽余热和特制的反光板,打磨光亮的金属片尽可能增加光照。
产量极低,但提供了宝贵的维生素来源和“新鲜”的心理安慰。
“骨汤经济”:任何动物骨骼都被视为珍贵资源。
大骨被反复熬煮,提取最后一点油脂和骨髓,制成浓稠高热量的骨汤,是抵御严寒的重要热量补充。
环境监控与预警。
简易温度计:启明学院格物院制作了简易的“水酒精温度计”,利用水酒精混合液凝固点低的特性,安装在部落各处关键位置和外出小队装备中,提供相对准确的温度参考。
风雪预警哨:在部落外围至隘口的高点,设立了多个由最耐寒战士值守的观察哨。
他们配备强光反射镜,用于白天信号传递和特制的、声音穿透力极强的骨哨/金属哨,用于第一时间发出不同级别的风雪增强或外敌入侵警报。
冰层厚度监测: 在部落依赖的水源(如未完全冻结的深潭、引水渠关键节点)附近,定期测量冰层厚度,评估承重能力和取水风险。
狮烈站在加固加高的部落围墙上,厚重的白色伪装斗篷下是臃肿却异常暖和的“堡垒级”皮甲。
他呼出的气息瞬间在面罩边缘凝结成白霜。
下方,部落的屋顶覆盖着厚厚的“保温被”积雪,烟囱里冒出的烟也显得稀薄而珍贵——那是燃料精细管控的结果。
没有惊天动地的魔法对抗,只有无数个微小而坚韧的细节在共同抵御着严寒,双层墙壁间静止的空气,地窖深处码放整齐的木炭,妇人手中传递的温热“暖石”,地窖里顽强冒出的几点菌菇嫩芽,哨兵睫毛上挂着的冰晶,以及每一颗在冰冷铠甲下、为了生存与守护而顽强跳动的心脏。
这就是狮族部落的战争——一场无声的、与绝对零度争夺每一丝热量的持久战。
他们用石头、皮毛、智慧、纪律和对家园的执着,在冰封的世界里,顽强地守护着那簇名为“生命”的微弱火焰。
北风依旧在呼啸,但部落内部,那由无数细小温暖汇聚成的“永恒炉火”,正以最务实的方式,对抗着整个世界的寒意。
(http://www.220book.com/book/SDI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