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四十五章 古代科举文炮灰14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快穿之炮灰他一心搞事业 http://www.220book.com/book/SDN2/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快穿之炮灰他一心搞事业

某日散学归家,顾辰刚踏进家门,便听见父亲顾兴业那标志性、中气十足的爽朗大笑:

“哈哈哈!好!好儿子!考上了!府试你也过了!” 原来,他们虽离开了府城,但顾兴业心思缜密,特意留了一个机灵的小厮在旬阳府等候放榜。

那小厮深知主家心焦如焚,一看到红榜上顾辰的名字,便马不停蹄地赶了回来报喜。

“好,好小子,办事得力,这个月统统加发双倍月钱。”顾兴业大手一挥,豪气干云。底下伺候的小厮们闻言,个个喜笑颜开,连声道谢。

顾辰心中也是一块石头落地。他接过小厮誊抄的榜单细看,自己这次屈居第二,榜首正是平日里沉稳扎实的陈文彦,徐斌则紧随其后位列第三。

这结果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府试告捷,意味着他们正式获得了“童生”的功名身份,迈出了科举路上坚实的第一步。然而,前方的路途依旧漫长。

本朝院试三年一次,今年的院试将在八月份举行。书院先生却语重心长地建议他们暂缓脚步,不必急于参加今年的院试。

理由有二:一是他们年纪尚轻,根基仍需夯实,先生希望他们再沉淀一两年,厚积薄发;二是院试增加了难度更高的策论题型,他们目前在此方面的学习深度和应试技巧尚显不足,仓促应考,通过的把握不大。

严子安也深以为然,府试成绩一出来,他就如同屁股着了火一般,匆匆告别家人,巴巴地赶回书院,一头扎进了书堆里。

转眼到了端午佳节。书院循例放假一日。本朝素有“大过端午”的习俗,不仅是学子,寻常百姓家也会放下活计,热热闹闹地庆祝一番。

然而,这个假期对顾辰而言,却带着几分甜蜜的负担。因为他们的先生布置了一项特别的作业:观看龙舟竞渡,有感而发,创作一篇诗文。

这任务让顾辰颇为纠结。他的诗文水平,在徐斌、陈文彦等人的耐心指点下,虽己从最初的不堪入目进步到能勉强遣词造句、应付考试的程度,但始终被先生批评为“匠气有余,情致不足”、“如同枯槁之木,缺乏生气”。

顾辰自己也深感无奈。身为一个两辈子都与“文采斐然”无缘的“理科生”,这辈子被迫“理转文”,能把经义、策论这些需要逻辑和分析的科目学到如今地步,他己拼尽全力。这吟诗作赋,实在是触及了他的“知识盲区”,强人所难。

端午当日,顾辰只好硬着头皮,邀上几位好友一同前往河边观看龙舟赛。自几年前那次惊心动魄的拐卖案后,在徐斌父亲徐大人的铁腕治理下,赵阳县的风气为之一清,拐卖案件锐减,百姓安全感大增。

但安全无小事,长辈们依旧要求他们出门必须带上足够的仆从护卫。几个自诩己经长大的少年撇撇嘴,虽有不满,却也明白这是家人的关爱,只得应允。

县城边有一条宽阔的河流,名曰“清澜河”,不仅是端午龙舟竞渡的天然赛场,更是平日里繁忙的水运通道,为县衙贡献着可观的税收。

几人寻了一处视野开阔的河岸高地站定。此时赛程未启,只见宽阔的河面上,数十条精心装饰的龙舟如同蛰伏的彩蛟,静静停泊。

舟身描绘着繁复的鳞甲纹路,龙头高昂,龙睛炯炯,在阳光下闪烁着斑斓的色彩。顾辰粗略一数,竟有三十余条之多,规模盛大。

“咣!咣!咣!咣!咣!咣!”骤然间,震耳欲聋、节奏强劲的鼓点声如惊雷般炸响,撕裂了河面的平静!

“开始了!”人群爆发出欢呼。

龙舟赛正式开始,顾辰却下意识地皱紧了眉头,明日就要交诗文的压力沉甸甸地压在心头,眼前的喧嚣与热烈仿佛与他隔了一层无形的屏障。他努力想从这奔腾的画面中捕捉一丝灵感,脑中却一片混沌。

“顾辰,发什么呆呢?快看!你觉得哪条能赢?”严子安兴奋的呼喊将他从纷乱的思绪中拽回现实。

顾辰定了定神,抬眼望去。只见数十条龙舟如离弦之箭,在震天的鼓声与整齐划一、力贯千钧的号子声中破浪疾驰!桨叶翻飞,激起雪白的浪花。

岸上观者如堵,喝彩声、助威声一浪高过一浪,汇成一片沸腾的海洋。小贩们灵活地在人群中穿梭,叫卖着零嘴、凉茶。汗水味、河水的气息、食物的香气、还有那震人心魄的鼓点与呐喊……种种感官冲击交织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而鲜活的生命洪流。

顾辰紧绷的心弦,在这扑面而来的、原始的、充满力量与激情的氛围中,不知不觉松弛下来。

他不再刻意去“寻找”诗意,而是真正敞开了心扉,去感受、去倾听、去融入这属于端午的狂欢。

他看到了龙舟上汉子们贲张的肌肉、专注的眼神、奋力的拼搏;听到了鼓手用尽全身力气砸下的鼓点,那不仅是节奏,更是灵魂的战吼;感受到了岸边百姓血脉贲张的呐喊中,那份对胜利最纯粹的渴望和对生活最朴素的热爱。

渐渐地,他忘记了明日的作业,忘记了先生的批评,整个身心完全沉浸在这热烈奔腾的场景之中。

最终,一条通体赤红的龙舟率先冲破终点线。舟上的健儿们振臂高呼,汗水和河水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岸上的百姓也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与欢呼,整个清澜河畔成了欢乐的海洋。

这一刻,胜利的喜悦、拼搏的精神、节日的欢腾,如同烙印般深深镌刻在顾辰的心底。

回到家中,白日里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如同奔涌的潮水,在顾辰胸中激荡。一种前所未有的表达欲油然而生。

他不再苦思冥想华丽的辞藻,而是顺从内心的感动,铺开素笺,提起饱蘸浓墨的毛笔。一首描绘龙舟竞渡、歌颂拼搏精神、抒发节日豪情的七言绝句,竟似有神助般,一气呵成。

顾辰搁下笔,仔细端详纸上的诗句。字字铿锵,意象鲜活,情感充沛。他反复吟诵了几遍,竟觉得字字妥帖,意境圆满,竟寻不出一处可改动的瑕疵。

“这……这大概是我两辈子加起来,写得最好的一首诗了。”顾辰看着墨迹未干的诗稿,心中涌起一种奇妙的满足感。

翌日,当顾辰怀着忐忑又期待的心情将诗稿呈给先生时,结果正如他所料。先生初时还有些漫不经心,待读完全诗,眼中闪过一丝明显的讶异。

他捻着胡须,又将诗稿反复读了两遍,脸上的神色从惊讶转为赞赏。

“好,此诗大有不同!”先生抚掌轻叹,声音中带着难得的激赏,“意象雄阔,气势磅礴,情感真挚,一扫往日枯涩之气。难得!难得!”

在课堂上,先生破例将顾辰的这首诗当众朗读,读了一遍犹嫌不足,又抑扬顿挫地再读一遍,末了,亲自将其工工整整地贴在了教室后墙那方专用于展示优秀诗文的“佳作栏”上。

要知道,这方小小的墙壁,素来是班上公认诗文佼佼者的专属领地。平日里,顾辰的诗作一次也未曾有幸登临此地。这一次的“破壁”,对他而言,意义非凡。

经此一事,顾辰如同拨云见日,豁然开朗。他终于摸索到了通往“诗境”的正确路径——并非闭门造车、苦思冥想,而是要将自己彻底融入生活,用心去观察、去体验、去感悟。

唯有心灵真正被触动,笔下流淌出的文字才能摆脱空洞与匠气,拥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自那以后,顾辰为自己定下了一条雷打不动的规矩:每两天必作诗一首。无论是书院窗外的春花秋月、同窗苦读的身影、市井街巷的烟火气,还是心中偶然掠过的思绪,都成了他笔下的素材。

他将所见所感所思,凝练成诗句。写好后,先自行推敲修改,再虚心向先生请教斧正,最后将改定稿细心收藏起来,时常翻阅品味。

他心中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待到两年后参加院试之时,若真遇上相同或相近的题材,这些日积月累的练习与储备,便是他克敌制胜的底气。

这条由一首龙舟诗开启的诗文修行之路,正引领着这位曾经的“理科生”,一步步叩响文学殿堂的大门。



    (http://www.220book.com/book/SDN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快穿之炮灰他一心搞事业 http://www.220book.com/book/SDN2/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