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州的初秋,阳光透过梧桐树叶,在乔云大桥纪念碑前洒下斑驳的光影。陈峰蹲在基座旁,用软布擦拭着父亲林国栋的名字,指尖抚过那些被雨水冲刷得温润的刻痕。一个月前,市政府正式批复了建立反间谍警示教育基地的申请,选址就在纪念碑旁边的废弃工厂 —— 那里曾是宏业集团的秘密仓库,沈培德当年就是在这里储存 “地脉 -Ⅱ” 声波武器的零件。
“陈队,第一批展品运到了。” 王磊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卡车的集装箱里,整齐码放着从刑侦局仓库调来的证物:“蝰蛇” 组织的加密电台、“魅影” 使用过的伪装成钢笔的毒剂注射器、沈培德的黑色笔记本…… 最显眼的是那个被修复的黑匣子,玻璃罩里的电路板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
林岚正在调试全息投影设备,当她输入密码 “19991015” 时,仓库的空地上突然浮现出林国栋的三维影像。那是根据监理日志里的照片还原的,西十岁的林国栋穿着蓝色工装,手里拿着水准仪,正在向施工人员讲解桥梁结构:“这里的钢筋间距必须严格按照图纸,差一毫米都可能出大事。”
“这是用 AI 修复的语音。” 林岚的眼眶有些,“我们提取了您父亲在会议录音里的声纹,让他‘亲口’讲述当年的故事。” 全息影像突然切换到事故前夜,林国栋在办公室里写监理日志,台灯的光晕里飘着细小的灰尘,“今天发现赵振宏更换了标号不达标的水泥,己上报,但没人理会。如果这座桥塌了,我对不起江州百姓。”
苏晴带着教育局的人在规划展区路线,她手里的蓝图上标注着七个主题区:“初心”“阴谋”“抗争”“牺牲”“破局”“重生”“传承”。“每个展区都要让参观者有代入感。” 她指着 “抗争” 区的设计图,那里将还原周明的办公室,桌上摆着他未写完的举报信,电脑屏幕定格在宏业集团的财务报表,“我们要让大家知道,反间谍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英雄。”
老吴颤巍巍地抱着一个木箱走进来,里面是林国栋的遗物:磨得发亮的安全帽、写满批注的《桥梁工程规范》、还有一本泛黄的笔记本。最后一页的日期是 1999 年 10 月 14 日,上面画着个简易的反谍宣传画 —— 一个人用放大镜识破了伪装成礼物的炸弹,旁边写着:“警惕你身边的‘糖衣炮弹’”。
“这是林工当年的心血。” 老吴的手指拂过画稿,“他总说,老百姓最缺的是反谍意识,就像大桥缺了钢筋,看着结实,一推就倒。” 他从箱子底层抽出一沓信,是林国栋写给市领导的,每封信都在呼吁加强公民国家安全教育,最早的一封写于 1995 年。
基地建设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资金。虽然市政府有专项拨款,但要完成全息投影、互动体验等高科技展区,预算还差很大一截。陈峰正发愁时,苏晴带来了好消息:“芯锐科技的王总愿意全额赞助,他说当年要是有人早点提醒他商业间谍的套路,公司也不会差点被‘眼镜蛇’钻空子。”
王总不仅捐了钱,还派来技术团队,帮助搭建 “网络陷阱” 体验区。参观者可以模拟收到钓鱼邮件,每一步错误操作都会触发警示,屏幕上会跳出相应的法律条文和真实案例。“我们设置了二十八个场景,从虚假招聘到学术交流,都是间谍常用的手段。” 王总的工程师调试着程序,“比如这个伪装成学术会议的邀请函,点开附件就会自动安装窃密软件,就像‘主教’用的那招。”
轩鸽1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教育基地的核心展品是林国栋的调查笔记,被放在防弹玻璃罩里。陈峰和林岚花了三个月,将零散的记录整理成完整的时间线:1998 年 7 月发现宏业集团与某国公司的可疑交易;1999 年 3 月截获赵振宏与境外的加密通话;1999 年 10 月 12 日录下 “地脉 -Ⅱ” 装置的测试声…… 每页笔记旁都配有实物证据,形成完整的证据链。
“这里要加个解说牌。” 陈峰指着 1999 年 8 月的笔记,上面写着 “刘工说有个‘外商’想高薪买我们的桥梁数据”,“刘工就是后来被策反的监理员,他的故事能让大家明白,间谍可能就在身边。”
开馆前的试运营邀请了三十名市民代表,其中有位叫张阿姨的退休教师,在 “牺牲” 区哭得不能自己。那里展示着遇难者的照片和遗物,她的丈夫是乔云大桥的焊工,当年为了阻止 “蝰蛇” 安装炸弹,被推下桥墩。“要是早点知道这些阴谋,他就不会死了。” 张阿姨在留言簿上写道,“我要当志愿者,给年轻人讲我丈夫的故事。”
试运营结束后,团队根据反馈调整了展区。在 “传承” 区增加了青少年互动角,孩子们可以用积木搭建 “安全防线”,每块积木上都印着反谍小知识;老吴的收音机被放在玻璃柜里,旁边的耳机能听到 1999 年的电波杂音和现在的反谍警示信号,形成跨越二十西年的对话。
开馆仪式定在 11 月 1 日,国家安全日的前一天。当市长按下启动按钮,全息影像里的林国栋对着人群微笑:“我知道,总有一天,真相会大白,正义会到来。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教会后人如何守护自己的家园。”
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人群中,周明的女儿举着 “反谍小卫士” 的牌子,她刚在互动区完成了所有挑战;李薇带着法医中心的同事,正在给参观者讲解毒剂的识别方法;赵天宇的母亲也来了,她捐出了儿子在狱中写的忏悔录,希望能警示更多人。
陈峰站在父亲的全息影像旁,突然觉得二十西年的追寻有了最终的归宿。林岚递给他一本刚印刷的教材,封面是乔云大桥的新旧合影,书名是《林国栋反谍笔记:从桥梁监理到国家安全》。翻开第一页,是父亲的笔迹:“国家安全就像建桥,每一个普通人都是一块砖,少了谁都不行。”
教育基地运营的第一个月,接待了超过五万名参观者。最受欢迎的是 “时空信箱”,人们可以写下对遇难者的话,这些留言会被投影在纪念碑的水幕上。有个小学生写道:“林爷爷,我长大了要发明反谍机器人,让坏蛋无处可藏。”
陈峰在整理留言时,发现了一封没有署名的信,字迹娟秀:“谢谢你们让我知道,我的父亲不是坏人。他的笔记能保护更多人,这是他最好的结局。” 陈峰认出这是自己母亲的笔迹,眼眶瞬间。
夕阳西下,教育基地的灯光次第亮起,与纪念碑的灯光交相辉映。陈峰、林岚、苏晴、王磊站在广场上,看着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心中充满了希望。他们知道,林国栋的 “晚年心愿” 不仅实现了,更在无数人心中种下了国家安全的种子。
就像乔云大桥的新桥横跨江面,这座教育基地也跨越了时空,连接起过去的牺牲与未来的守护。而那些曾经的伤疤、隐秘的阴谋、无声的抗争,终将化作照亮前路的光,让每个江州人都明白:反间谍,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与担当。
(http://www.220book.com/book/SE5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