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新的机遇
在经历了新的挑战之后,李博和形如的公司迎来了新的机遇。国际市场上,他们的创新产品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可,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在国内,他们的绿色环保项目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政府和市场的高度评价。李博和形如意识到,这是一个提升公司国际竞争力的绝佳机会。他们决定加大在国际市场上的投入,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公司的整体实力。同时,他们也在国内积极拓展业务,开发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在这个新的起点上,李博和形如再次携手,迎接新的挑战。
当晨光穿透落地窗洒在会议室的长桌上,李博的指尖轻轻着那份刚刚送达的国际订单。这是一份来自欧洲的巨额合同,要求他们为整个智慧城市的能源管理系统提供核心技术支持。形如站在落地窗前,望着楼下熙熙攘攘的车流,突然觉得城市的心跳与公司的脉搏在这一刻同频共振。
"这不只是订单,"李博合上文件夹时,金属扣的清脆声响打破了沉默,"这是全球市场对我们技术语言的正式认可。"他的目光掠过那组在晨光中泛着冷光的专利证书,三年前他们为智能电网开发的分布式储能算法,此刻正被巴黎的工程师们翻译成法文参数。
国内业务拓展部传来的好消息像春风拂过紧绷的神经。上个月,环保部的专项检查组带着无人机突袭了他们的光伏工厂,却只在排放监测仪上找到了达标数据和一群忙碌的白大褂。总经理办公室的鱼缸里,那尾曾因水质恶化奄奄一息的锦鲤,如今正穿梭在用工业废水净化装置改造的生态循环系统中。表彰会上,市长亲自将"绿色标杆企业"的牌匾挂到形如手中时,她注意到老人西服内袋里露出的孙儿照片——那个曾因雾霾取消幼儿园户外活动的孩子,或许此刻正在他们捐建的新能源公园里奔跑。
国际业务拓展会议在云端进行。当东半球的夜幕降临,纽约、东京和法兰克福的屏幕逐一点亮。李博用流利的英语解释着他们的技术如何在极端气候条件下保持稳定性,而形如则在镜头外用中文同步校对PPT上的数据。当东京团队提出关于量子加密技术在能源交易中的应用时,北京研发中心的年轻工程师小周突然抢过麦克风,用带着乡音的英语阐述起他们正在测试的区块链微电网模型。会议结束时,东京的时钟指向凌晨两点,李博看着屏幕上的"谢谢"字样,突然想起二十年前在东京大学实验室通宵调试程序的自己。
新的办公区扩建工程在破晓时分奠基。挖掘机的轰鸣声中,李博将一块刻有公司标志的奠基石轻轻放在基坑中央。形如发现,这块石头背面不知何时被工匠刻上了"永续共生"西个字。阳光洒在奠基彩带上,那些用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彩带在微风中飘扬,像极了三年前他们为环保项目筹集资金时,员工们用旧T恤编织的宣传横幅。
供应链管理部的周总监突然申请紧急会议。当投影仪亮起时,屏幕上赫然是他们新开发的区块链溯源系统:一颗产自云南的咖啡豆,从种植园施肥记录到跨国运输的温控数据,再到最终成为欧洲某家咖啡馆的拉花,整个过程像一条发光的轨迹在地图上延伸。李博看着系统界面上跳动的实时数据,想起去年在云南考察时,那位傈僳族咖啡农用手机拍摄的豆子生长视频,此刻正作为产品溯源的一部分,被全球消费者扫码查阅。
形如在午休时收到一封匿名邮件。拆开加密附件时,她发现里面是某国际巨头提出的联合研发邀请——对方希望将他们的能源管理系统与自己的工业物联网平台整合。咖啡机咕嘟作响的声音里,她想起三年前在行业峰会上被这位巨头技术总监质疑时的场景,那时对方的言辞尖锐得像手术刀。此刻,她将邮件转发给李博,附上一行字:"这次,我们是平等对话的医生。"
当夕阳给玻璃幕墙镀上金色时,李博站在尚未完工的新办公楼天台上。形如不知何时来到身边,两人望着远处正在调试灯光的新能源摩天轮——那是他们为城市夜景工程设计的环保地标。摩天轮的LED灯逐渐亮起,组成的数据流在夜空中闪烁,恰似他们三年前在实验室调试第一代智能照明系统时,那些在显微镜下跳跃的电子轨迹。
新机遇像潮水般涌来时,李博将三年前那张被揉皱的环保项目预算表,从抽屉深处翻出来压在办公桌上。形如则在员工食堂增设了"创新成果展示角",那里摆放着用废弃电路板制作的艺术品,每一幅都标注着创作者的名字和当初被否决的创意提案编号。当晚,当全球各地的分公司通过卫星连线举行虚拟庆功会时,李博看着屏幕上此起彼伏的笑脸,突然意识到:这场跨越时区的胜利庆典,早在他们决定为那所山区小学安装第一盏智能护眼灯时,就己经悄然开场。
(http://www.220book.com/book/SEM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