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西十章 长河入海
十二月的敦煌寒风刺骨。林小鱼站在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的穹顶大厅,望着全息投影的"丝绸之路数字长廊"——这是联盟成立一周年的献礼工程,将沿线三十七个文化遗产点串联成一条璀璨的光带。
"林老师,阿富汗巴米扬展区调试好了!"技术员小刘从梯子上爬下来,"莱拉博士刚发来的最新扫描数据。"
小鱼走近查看。投影里,巴米扬大佛遗址与敦煌第0窟比邻而居,两地的壁画在虚拟空间中交相辉映。当游客点击某个青金石色块时,系统会同时显示敦煌与巴米扬的颜料分析结果,证明它们同源。
"联盟数据库派上大用场了。"陈述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裹着厚厚的羽绒服,鼻尖冻得通红,手里却捧着杯热气腾腾的杏皮水,"尝尝,苏晚从伦敦寄来的配方改良版。"
甜中带酸的熟悉味道让小鱼眼眶发热。那个曾经跟在身后记笔记的女孩,如今己成为联盟欧洲区的协调人,正在筹备明年的大英博物馆特展。
"张研究员呢?"小鱼环顾西周,"不是说好参加彩排吗?"
"在248窟。"陈述指向窗外,"说要在'老地方'等我们。"
两人踩着积雪走向莫高窟。崖壁上的洞窟在冬日阳光下静谧庄严,第248窟前多了块新立的石碑,上面刻着马教授的遗训:"守护过去,启迪未来"。
张研究员的轮椅停在窟前,老人正仰头望着窟檐出神。听到脚步声,他颤巍巍地递过一封信:"早上收到的,哈桑教授的亲笔。"
信纸上,波斯文与中文并列写着:"病躯难赴敦煌之约,特赠家传颜料谱一卷,愿丝路文明永续。"随信的小包裹里是本泛黄的册子,记录着中世纪波斯与中国的颜料贸易细节。
"明年开春,"老人着颜料谱,"联盟该去波斯了。"
窟内的全息投影仪正在调试。随着陈述的操作,248窟的北壁"活"了过来——表层壁画渐渐透明,露出隋代线描,然后是更早的底层草图。最后,张孝友的虚拟形象出现在画面中,正指导着来自吴兴的匠人们调和颜料。
"这是根据湖州发现复原的。"陈述解释道,"我们想展现艺术传承的过程。"
张研究员久久凝视着投影,突然说:"知道老马为什么选248窟吗?"他指向墙角,"1959年他在这里发现底层线描时,我还是个愣头青。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八零团宠:科研大佬的锦鲤小娇妻 那天他说......"老人声音哽咽,"'小张啊,有些秘密要留给对的时代'。"
雪花从窟顶的明窗飘入,落在三人肩头,又迅速消融。在这方见证过无数秘密的洞窟里,时间仿佛完成了某种轮回。
开幕式当天,敦煌罕见地放了晴。来自二十二个国家的代表齐聚数字中心,共同启动"数字长廊"。当各国代表同时按下手印,大厅中央的全息地球仪亮起,三十七个文化遗产点如同明珠般闪耀,串联成横贯欧亚的光带。
"这只是开始。"刘司长在致辞中宣布,"明年联盟将启动'青年守护者计划',资助各国年轻学者交叉学习。"
午宴上,莱拉播放了巴米扬团队的祝福视频。当画面切换到新发现的洞窟时,小鱼惊讶地看到壁画上出现了熟悉的忍冬纹——与敦煌第0窟如出一辙!
"我们是一体的。"莱拉举起酒杯,眼含泪光,"过去是,将来也是。"
下午的学术研讨会上,苏晚通过全息投影"现身"。她站在大英博物馆的敦煌展厅里,身后是即将启运的展品:"这次我们特别加入了张孝友单元,用数字技术再现他的艺术旅程......"
会议结束后,一个意外消息传来:哈桑教授在德黑兰病逝。老人临终前嘱托学生将毕生收藏捐赠给联盟,其中包括张孝友晚年作品的波斯摹本。
夜幕降临,数字中心安静下来。小鱼和陈述留在控制室,查看"数字长廊"的首日访问数据——来自163个国家的二十七万人次浏览,最热门的正是敦煌与巴米扬的对比展区。
"他看得到。"陈述突然说。
小鱼望向窗外。莫高窟的轮廓在星空下静谧庄严,而新落成的数字中心灯火通明,如同古老文明面向未来打开的一扇窗。在这扇窗前,无数身影正在忙碌:莱拉在喀布尔整理史料,苏晚在伦敦训练新学员,各国年轻修复师在电脑前研究共享数据......
"明年计划去哪?"陈述翻看日程表,"波斯?印度?还是......"
"先回杭州。"小鱼微笑,"该把张孝友的故事讲给他的故乡听了。"
床头柜上,马教授的工具、哈桑的颜料谱、莱拉的青金石并排陈列,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这些来自不同时空的物件,如同文明长河中的浪花,终将汇入同一片海洋。
窗外,新年的钟声从敦煌城区隐约传来。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第0窟的菩萨塑像在月光下慈悲微笑,见证着守护者们代代相传的誓言,也见证着那条始于敦煌、通向世界的文明之路,正在星光照耀下,向着更辽阔的未来延伸。
(http://www.220book.com/book/SF2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