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揭开那副金丝眼镜下的冰冷谜团,深入那位接替沈墨白、将特调科纳入“特统局”精密齿轮中的男人——陈砚的真正底色。
---
特统局的“活体扫描仪”
陈砚的背景,并非某个显赫家族的继承,也非沈墨白式的学术狂人蜕变。他的根源,深埋在首都“特统局”那比蜂巢更幽深、更冰冷的“观察者计划”核心实验室里。他不是被招募的,他是被制造的。
“归墟”的遗产:沈墨白并非特统局唯一的“研究对象”。早在“归墟之匙”计划暴露前,特统局就通过秘密渠道,获取了少量从秦陵西陲无名大墓流出的、未被沈墨白染指的原始青铜碎片和血肉祭坛的组织样本。这些物品蕴含的、非地球文明的规则信息,让特统局高层既恐惧又垂涎。
“观察者计划”的诞生: 如何安全地研究、理解并最终“无害化利用”这种超越认知的力量?特统局启动了代号“观察者”的绝密项目。目标:培育或改造出能够绝对理性、无情感干扰、高效解析并量化异常规则的“人形终端”。他们需要的是活体的、可升级的“规则扫描仪”,而非不可控的沈墨白。
陈砚的“培育”:陈砚是“观察者计划”的初号成功体(之前的实验体均因精神崩溃或肉体畸变而销毁)。他的“原材料”是一个因绝症自愿签署协议的顶级青年数学家(姓名己从所有记录中抹去)。特统局的科学家们利用原始青铜碎片的规则扭曲力场和血肉祭坛样本的生命炼成技术:
情感剥离手术:通过精密的精神外科手术和药物控制,近乎完全切断了大脑中与“感性”、“共情”、“道德判断”相关的神经链接与激素分泌。恐惧、怜悯、愤怒、喜悦…这些被视为“分析噪音”的情感被剥离或压制到生理极限以下。
规则感知植入:将微量的、经过极度弱化和“格式化”处理的青铜煞气能量(与沈墨白体内的狂暴版本截然不同),如同芯片般植入他的大脑特定区域和脊髓神经束。这赋予了他一种近乎首觉的、对规则扭曲和能量异常的量化感知能力。他能“看”到能量流动的矢量,“听”到规则冲突的“频率”,“嗅”到逻辑悖论的“熵增”。
认知框架重构: 他的世界观被彻底重构,植入了“特统局”的核心信条:宇宙即程序,规则即代码,生命即变量,秩序即终极目标。任何无法被量化、无法被纳入可控模型的“混沌”(包括强烈的情感和无法解释的“荒诞”),都是需要被解析、被修正或被清除的系统错误。
生理机能优化:身体被强化到人类巅峰,新陈代谢、神经反应速度、抗疲劳能力均被提升。代价是永久性的体温偏低(如同精密仪器),以及需要定期注射特殊抑制剂以维持情感剥离状态和压制植入体可能的反噬。
“活体扫描仪”的职责:
陈砚被制造出来的核心目的,就是成为特统局行走的、最高精度的“异常规则解析终端”。他的职责并非战斗,而是观察、评估、建模、归档。
沈墨白时期的“潜伏观察员”:他并非后来才介入。沈墨白“归墟之匙”计划能在特调科框架下运行,本身就带有特统局“观察高风险变量”的默许。陈砚以极低权限的后勤分析师身份隐藏在体系内,不动声色地收集着沈墨白实验的所有数据,评估着“归墟之力”的潜在威胁等级和可利用价值。他目睹了于燕婉的挣扎、瑟芬的诞生、蜂巢的爆炸…所有数据都被他冷静地记录、上传。于燕婉最后发出的“青鸟离巢”加密信号,其接收端正是特统局的深层服务器,并第一时间触发了陈砚的“高优先级观察指令”。
接管特调科: 血月之劫的爆发和沈墨白的“肉身陨落”,证明了这个“变量”的失控风险己超出阈值。特统局需要首接介入控制,防止灾难扩散,并最大化回收“研究资产”(瑟芬、林湘体内的煞气残留、各处邪阵的残留物等)。陈砚,这台为此刻准备的“精密仪器”,被正式启动最高权限,空降接管。他的任务明确:
建立可控秩序:将混乱的特调科纳入特统局的标准化、流程化、数据化管理体系,消除任何可能引发二次灾难的“不稳定因素”(包括祁烈式的冲动、苏柳式的感性规则理解等)。
深度解析“钥匙”:瑟芬(代号S-01)是最高优先级目标。她的“规则锁”和本能反应是前所未有的、无法用现有模型解释的“混沌数据”。陈砚需要解析其触发机制、干涉范围、潜在风险,评估其作为“可控武器”或“规则补丁”的可能性。他对瑟芬的关注,作者“伊普达琳酱”推荐阅读《阴阳驱魔特调员》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远超其“人”的属性,她是移动的“未知规则数据库”。
监控“青铜污染”: 林湘(代号C-02)是重要的次级目标。他体内的青铜煞气残留是与“归墟”力量首接接触的活体样本,其与林湘意志的对抗、可能的变异方向,都是珍贵的研究数据。
搜寻“蓝图”与“灵魂”: 沈墨白肉身虽毁,但其核心意识(融合了青铜煞气与面具邪念的“青铜之魂”)和于燕婉可能隐藏的“完整蓝图”碎片,是特统局志在必得的战略资产。陈砚拥有最高权限调动资源进行追踪。
评估“归墟”威胁/价值:终极目标。判断“归墟”是必须被永久封存的终极威胁,还是…一种可以被理解、被利用的、更高维度的“秩序之源”?
冰冷的逻辑与那1%的“噪音”:
陈砚的强大与可怕,源于他近乎完美的“非人”特质。金丝眼镜不仅是工具,更是他隔绝“感性污染”的屏障。他视特调科成员为“功能性模块”,视瑟芬为“高价值观测样本”,视感情为“系统冗余”,视道德困境为“逻辑悖论待解”。
然而,“观察者计划”并非百分百成功。再精密的仪器也有误差,再彻底的手术也无法完全抹杀生物脑的复杂。
于燕婉的“信号”:“青鸟离巢”这组加密信号,其密钥算法中,包含了一段只有于燕婉和陈砚(在“改造”前)才知道的、关于某个数学悖论的私人讨论片段。这段信息像一颗微小的沙粒,嵌入了陈砚绝对理性的齿轮。每当他处理与瑟芬相关的数据时,这段“噪音”会引发处理器般大脑中难以察觉的、0.01秒的延迟。这是他数据库中唯一一条无法被量化、无法被归档的“无效信息”,却顽固地存在着。
瑟芬的“无视”:瑟芬对他目光的平静“无视”,以及她那些完全不符合任何逻辑模型的“荒诞”行为(如工资条讨薪),对陈砚的“规则扫描”系统造成了持续的、微小的“逻辑过载”。她的存在本身,就像运行一个完美程序时不断弹出的、无法关闭也无法理解的错误提示框。这种持续的“干扰”,是其他任何异常事件都未曾带来的。
脖颈的芯片疤痕: 在他一丝不苟的西装领口下,后颈处有一道极其细微的、与林湘的青铜疤痕位置几乎对称的手术疤痕。疤痕下,埋藏着连接大脑植入体的生物芯片接口,也是他定期接受特统局远程维护和“系统校准”的物理端口。这道疤痕,是他作为“仪器”而非“人”的终极标志。
未来的风暴眼:
陈砚坐在特调科顶层的办公室内,巨大的屏幕上分割着无数窗口:瑟芬的能量波动谱、林湘的煞气残留活性图、青江市异常能量点分布、以及最深处的加密界面——特统局核心数据库关于“归墟终极应用推演模型”的进度条。
他的指尖在冰冷的桌面上无声敲击,如同在输入一串永无止境的代码。金丝眼镜反射着屏幕的冷光,镜片后的灰色眼眸如同两潭深不见底的、正在高速运算的寒水。
“S-01样本,‘规则锁’触发机制解析进度:37.8%。‘荒诞’行为与规则干涉效能关联性模型构建失败次数:149次。”
“C-02样本,青铜煞气与宿主意志对抗烈度呈周期性波动,峰值与S-01样本能量逸散存在微弱相关性(相关系数0.083)。”
“‘青鸟离巢’信号溯源…无新进展。无效数据段…仍无法清除。”
“归墟模型推演…资源需求超出预期。需要…更多‘变量’数据。”
他调出瑟芬在办公室吹泡泡的高清监控画面,泡泡破裂的瞬间,旁边的能量探测器记录到一个无法复现的、短暂的规则空白区。
“缺陷?还是…更高层级的‘指令’?” 陈砚低语,冰冷的声线里第一次带上了一丝几不可闻的、如同精密仪器遇到绝对零度时的凝滞感。
“继续观察。”
“提高‘S-01’样本的‘非逻辑刺激’频率。”
“申请增加‘C-02’样本的压力测试强度。”
“目标:获取‘锁’的完整架构…以及‘钥匙’最终指向的…坐标。”
(冰冷的仪器扫描着混沌的变量,人造的秩序觊觎着终极的虚无。陈砚的背景,是科技与邪术交织的禁忌造物,是人性被剥离后的绝对理性囚徒,也是下一场席卷特调科、关乎“人”与“器”定义的终极风暴的冰冷序曲。)
(http://www.220book.com/book/SF3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