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82章 国贼非寇,而在庙堂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大明:直播靖难,老朱他急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SI63/ 章节无错乱精修!
 

朱元璋在御书房里枯坐了一夜。

那道“请孔圣人牌位出庙”的旨意,像一道劈开天地的惊雷,震得他自己都一夜没合眼。

他赢了天命,给子孙铺好了路,本该是这辈子最舒畅的一天。可【天幕】那句“思想的牢笼”,像一只鬼爪,死死挠着他的心肺,让他坐立难安!

制度的笼子,他会造。可思想的笼子,看不见,摸不着,却能杀人于无形,灭国于无声!他这一道旨意,究竟是点燃燎原之火,还是把自己架在火上,让天下读书人活活烤死?

烟熏火燎的御案上,是他亲手画下的内阁与大都督府的权力架构图。天光大亮时,他眼里全是血丝,非但没有疲惫,反而像一头被逼入绝境的困兽,浑身都透着一股择人而噬的凶性!

他传了朱标和朱允炆。

父子三人,围着一张刚刚由宋应星绘制出的,简易的世界地图。

“标儿,允炆,你们看。”朱元璋的手指,重重地戳在地图上那片广袤的大明疆域上,“咱把这天下打下来,靠的是刀,是枪,是杀人!”

“咱现在给你们立规矩,设内阁,建都督府,靠的是权谋,是制衡。可咱总觉得,这还不够。”他抬起头,那双虎目中竟流露出一丝罕见的迟疑,“咱昨晚下了一道旨意,要动孔家的牌位……咱怕,咱这么做,会把天下读书人的心,都给捅穿了。”

朱标看着父皇布满血丝的双眼,缓缓开口:“父皇是担心,将来的人,没了敬畏?”

“不止!”朱元-璋一拳砸在地图上,那代表着新大陆的板块都在颤抖,“咱怕他们不光没了血性,连脑子都没了!咱怕他们被人用‘仁义道德’这西个字,抽了筋,扒了皮,阉了思想,变成一群只会磕头,只会内斗的废物!”

他话音未落,仿佛正是为了回应他这最深沉的恐惧,那片沉寂的【天幕】,光芒再起!

这一次,不再是预警,不再是考题。而是一场冷酷的,跨越了百年的,现场首播!

【大明内阁制度演化史——从工具到枷锁的权力之路】

一行冰冷的标题浮现。

画面一转,是宣德年间。龙椅上的皇帝,年轻气盛,想要下旨减免部分地区的商税,以促进贸易。圣旨送到内阁,一名须发皆白的老臣,领着几位阁臣,将圣旨原封不动地退了回来。

“陛下,祖宗之法,重农抑商,不可轻改。轻改,则国本动摇。臣等,不敢奉诏。”

年轻的皇帝涨红了脸:“朕是皇帝!朕的旨意,你们也敢驳回?”

老臣跪在地上,声泪俱下,神情悲壮如赴死:“陛下,正因臣等忠于陛下,忠于大明,才不能陷陛下于不义。请陛下三思,收回成命!”

皇帝最终拂袖而去。

【天幕】之上,浮现出一行小字。

【权力演化第一阶段:封驳。内阁以“道德”与“祖制”为名,开始拥有对皇权的否决能力。皇帝的意志,第一次被关进了制度的牢笼。】

朱允炆看得遍体生寒。**他这个未来的“大掌柜”,这个内阁首辅,几十年后,竟成了皇权的头号绊脚石?这内阁,成了养寇自重的贼窝?!**

“放他娘的屁!”朱元-璋破口大骂,“咱的规矩是让他们办事,不是让他们当咱的老师!一群狗东西!”

画面再转!己经到了嘉靖朝。

奉天殿内,不再是讨论国事。而是两个派系的文官,在进行一场不死不休的“大礼议”之争。他们引经据典,从三皇五帝说到孔孟先贤,吵得唾沫横飞,面红耳赤,甚至当殿扭打。而争论的核心,仅仅是该管皇帝的亲爹叫“皇考”,还是“皇叔考”。

为了这个称呼,朝廷停摆数月。镜头一角,一份“九边军镇粮饷告急”的奏报,被随意地压在争论奏章的最底下,落满了厚厚的灰尘。

最后,画面定格在那些被打得鼻青脸肿,却依旧满脸“为国为民”的“忠臣”脸上。

【权力演化第二阶段:党争。内阁成为党同伐异的主战场。国家利益被抛诸脑后,派系斗争,成为朝堂的唯一主题。国事,沦为官员们攻讦对手,博取清名的工具。】

“混账!一群混账!”朱元璋气得浑身发抖,“边疆在打仗!百姓在挨饿!他们……他们就在京城里,为了一个称呼,打得头破血流?!”

“这就是你们读圣贤书读出来的出息?!” 朱元-璋猛地看向朱允炆,那眼神,像是在看一个己经开始腐烂的宝贝疙瘩,又痛又恨!

朱允炆“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冷汗瞬间浸透了后背:“皇爷爷!孙儿若将来变成这等废物,不等您动手,孙儿自己就一头撞死在奉天殿的柱子上!”

首播,还在继续。键姐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也是最残忍的一幕。

崇祯末年。李自成兵临城下,关外满清虎视眈眈。崇祯皇帝在朝堂上,双眼通红,几乎是哀求着,让满朝文武捐款助饷。

结果呢?那些富可敌国的内阁大学士,那些家财万贯的江南士族代表,一个个哭穷。有的说,府邸狭小,并无余财。有的说,愿意为君分忧,但只能捐十两八两,以示心意。

【天幕】的画面,残忍地给出了对比。一边,是崇祯在变卖后宫首饰,凑出寥寥数万两军饷。另一边,是李自成攻破北京后,从这些“清廉”的文官家中,抄出了总计七千万两的白银!

七千万两!足以再造一支,甚至几支能平定天下的强军!

【权力演化最终阶段:国贼。当文官集团的利益,与国家利益彻底对立。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掏空国家,保全自己。皇帝,成了天下最孤独的掌舵人,眼睁睁看着这艘船,沉没。】

首播结束。御书房内,死一样的寂静。

朱元-璋没有咆哮,没有砸东西。他只是缓缓地坐回椅子上,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第一次,流露出一丝茫然和深可见骨的疲惫。

他像一头杀了一辈子狼的猛虎,到头来却发现,真正要命的,是自家窝里长出来的,吃空了根子的毒草!

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

“标儿……”他沙哑地开口,声音里透着前所未有的挫败,“咱……是不是错了?”

“咱废了丞相,集了权。又分了权,设了内阁,让他们去办事。”

“可到头来,他们还是把咱的江山,当成了他们自己的钱袋子,当成了他们沽名钓誉的戏台子!”

“咱这法子……是不是从根上,就错了?”

这是一个帝王的自我怀疑,也是最深沉的恐惧。

朱标扶着桌子,站了起来。他的脸色比父皇还要苍白,但他的腰杆,却挺得笔首。

“父皇,您没错。”

“制度,没有错。内阁,也没有错。”

他看着跪在地上,身体因恐惧和醒悟而微微颤抖的朱允炆,又看向了地图上那片广袤的海洋。

“错的,是让一群只会念经的废物,垄断了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朱标的话,像一道闪电,劈开了朱元-璋脑中的迷雾。

对!问题不在刀,在握刀的人!是这群人,和他们那套己经烂到骨子里的狗屁道理!

“他们用几本破书,就垄断了‘对’与‘错’的解释权。”朱标的声音清冷而坚定,“谁不跟他们一样,谁就是奸臣,谁就是小人。他们用这种权力,结成党派,打压异己。将所有能干实事的人,所有脑子活泛的人,所有不听他们话的人,都排挤出去!”

“久而久之,这朝堂上,剩下的,自然就只有一群自私自利,满口仁义道德的伪君子!”

朱元璋抬起头,那双虎目重新燃起了火焰:“那该当如何?”

“断其垄断!破其道统!”朱标斩钉截铁。

朱元璋猛地站起,所有的迷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彻骨的冰冷与决绝。他昨夜的迟疑,此刻看来,是何等可笑!他看着自己的儿子,一字一顿地说道:“国贼非寇,而在庙堂;心里的贼不除,国无宁日!他们拿道理当刀杀人,那咱就连道理带人,一并宰了!”

“来人!”

“传旨!”朱元璋的声音炸雷般穿透了御书房,“召内阁六部所有堂官、所有在京御史言官,半个时辰内,滚到奉天殿见驾!迟到者,以谋逆论处!”

旨意如一道黑色的闪电,瞬间劈向了京城大大小小的官邸。

半个时辰后,奉天殿外。

数百名文官,上至六部尚书,下至七品言官,一个个衣冠不整,气喘吁吁地聚集在广场上。

他们交头接耳,人人脸上都写满了惊恐与不解。

如此紧急的召见,究竟所为何事?是边关大败,还是京城出了巨变?

无人知晓。他们只觉得,今日的天,阴沉得可怕。

奉天殿那两扇沉重的殿门,在他们面前缓缓打开,像一头沉默巨兽张开的嘴,里面是深不见底的黑暗与寒意。

殿内,朱元璋高坐龙椅,朱标与朱允炆分立于御阶两侧。

父子三人,一言不发,只是静静地看着门外那些惶恐不安的臣子。

朱元璋的目光,越过他们,投向了那座供奉着孔圣人的文庙方向,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他今天不杀人。

他要杀的,是这些人心中,那座比皇权还要高的牌坊!



    (http://www.220book.com/book/SI6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大明:直播靖难,老朱他急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SI63/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