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微熹,游小浮站在偏殿窗前,手中捏着一页泛黄的《天官书》,指尖轻轻纸页边缘。昨夜池边对峙之后,她并未松懈半分,反倒愈发警觉。沈侧妃虽被逼退,但那账册上的朱泥印记与磷粉痕迹,让她隐隐察觉到,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
太子府近日风平浪静,可越是如此,越显得不寻常。
她低头翻阅书页,目光落在一段关于“铜镜聚光”的记载上。书中提及,昔年有方士借九面铜镜反射日光,在祭天仪式中制造异象,以示神迹。她心头一动,想起父亲实验室里那些棱镜实验——若将原理稍作调整,是否能人为制造出某种天象?
她将书合上,转身走向案几,从袖中药粉包夹层取出一片磷粉残渣。阳光斜照入窗,粉末在瓷盘中微微泛着幽蓝光泽。她眯起眼,心中己有计较。
午后,御花园深处。
游小浮缓步穿过垂花门,衣袂轻扬,面上神色平静,实则心绪翻涌。她此行目的,是去见一名洒扫班的老嬷嬷,对方曾无意间提起,贵妃近日频繁出入内务坊,调拨了一批铜镜与朱砂,说是为祭天大典做准备。
她刚走近假山后的小径,便听闻前方传来低语声。
“……贵妃娘娘说,这次祭天,必须让太子殿下‘应验’天怒之兆。”
“可这铜镜怎会发热?我方才擦拭时,差点烫了手。”
游小浮脚步一顿,悄然靠近几步,透过树影望去,果然见两名洒扫宫女正蹲在地上,擦拭着几个木箱。箱盖半开,露出一角铜镜,镜面映着日光,竟真的有些发烫。
她心头一震,迅速隐入阴影之中。
铜镜发热,说明它们并非普通器物,极可能是经过特殊处理,用于聚焦日光,制造某种视觉幻象。若真如此,贵妃意图借助天象异变,嫁祸太子“失德”,进而动摇皇帝对其的信任。
她不动声色地退回原路,脑海中己开始推演对策。
当夜,偏殿书房灯火未熄。
游小浮坐在案前,摊开一张草图,上面画着祭坛布局与太阳运行轨迹。她一边比对《天官书》中的古文,一边用炭笔勾勒铜镜阵列的角度。她记得小时候曾在父亲实验室见过类似的光学模型,只需合理布置镜面角度,便可将阳光折射至特定区域,甚至制造出短暂的彩虹效果。
她缓缓吐出一口气,眼中光芒闪烁。
若能在祭天当日,抢先一步制造出“人造彩虹”,不仅能让贵妃的布局失效,还能将众人的注意力引向天象变化本身,而非太子的所谓“天怒”。
她将图纸收起,起身走到柜前,打开暗格,取出一卷旧绢布。这是她在整理东宫藏书时偶然发现的一幅《祭坛星图》,上面标注着历年祭天仪式的天象记录。她手指滑过其中一行字:“天虹现于辰时三刻,主吉。”她嘴角微扬,心中己有定计。
翌日清晨,游小浮早早前往洒扫司,与掌事嬷嬷商议当日祭坛洒扫安排。
“近来天气多变,贵妃娘娘特地下令,要避开正午强光,以免祭品受晒。”她语气平稳,“不如将洒扫时间提前半个时辰,趁晨露未散,地面尚湿,也便于清理。”
嬷嬷点头称是,命人调整班次。游小浮顺势提出:“还有一事,祭坛外围的铜镜需仔细擦拭,否则反光不清,恐影响大典观感。”
嬷嬷笑道:“正是呢,这批镜子是从冯公公那边调来的,据说都是精挑细选的好货。”
游小浮闻言,眸光一闪,表面却不动声色,只道:“那就劳烦嬷嬷多加留意,我去看看其他安排。”
离开洒扫司后,她快步走向祭坛方向,沿途观察地形与光照角度。她知道,自己只有一次机会,必须精准无误。
祭天当日,天未亮尽,云雾缭绕。
游小浮披着薄氅,站在祭坛西侧,身后跟着几名心腹宫女。她们各执铜镜,依照她昨夜所绘图纸,悄悄调整角度。每面铜镜都被固定在石阶缝隙中,镜面朝向东南方,等待第一缕晨光穿透云层。
她抬头望天,眉头微蹙。今日乌云密布,阳光稀薄,若按计划实施,恐怕难以成形。
她深吸一口气,决定启用备用方案。
她低声吩咐:“调整两面角镜,改用风向计算折射路径,若云层裂隙出现,立即捕捉光线。”
宫女们点头,迅速行动。
就在此时,远处传来钟声,祭天仪式即将开始。
贵妃身着华服,立于祭坛东侧,神情自若,目光却时不时扫向天空。她似乎也在等待什么。
游小浮站在人群后方,双手交叠于袖中,静静等待时机。
忽然,一阵风掠过祭坛,吹散部分云层,一线晨光破空而下。
她眼神一凝,低声喝道:“动手!”
数名宫女同时转动铜镜,镜面反射的光束交错汇聚,一道七彩光弧骤然出现在祭坛上方,宛如天降虹桥,横跨苍穹。
人群中响起惊呼。
“天虹再现!”
“主吉之兆啊!”
贵妃脸色骤变,猛地回头,却只见那道彩虹己在众人惊叹中悄然消散。
游小浮嘴角微扬,缓缓退入人群之中。
她知道,这只是开始。
祭坛西侧一处高台,冯保负手而立,目光如鹰隼般冷峻。他望着那一抹消失的彩虹,唇角微微扬起,似笑非笑。
“有意思。”他低声喃喃,随即转身离去,身影隐入晨雾之中。
(http://www.220book.com/book/SIF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