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光中的新家园
第一缕晨光刺破云层时,星火己经站在了中央广场的瞭望台上。这座用石灰混合夯土建成的五米高台,是居住区的制高点。她深吸一口气,潮湿的空气中混合着新木材的清香和石灰特有的矿物气息。
俯瞰下去,二十栋灰白相间的二层小楼沿着三条主干道呈扇形展开。每栋楼房的墙体都采用了最新的"三合土"配方——石灰、黏土和细砂的完美比例,使墙面呈现出大理石般的细腻质感。星火眯起眼睛,注意到外墙镶嵌的几何纹样在朝阳下投下错落有致的阴影,这些用彩色石灰勾勒的图案不仅美观,更是加固墙体的重要结构。
"东区最后三栋的瓦片凌晨才铺完。"狼爪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这位年轻的战士首领难得脱去了皮甲,换上了崭新的麻布短衫,古铜色的手臂上还带着几处未愈的擦伤。他指向西侧一栋格外雄伟的建筑:"长老议事厅的青铜门窗,铜锤带着人熬了三个通宵。"
星火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那栋建筑的门楣上悬挂的青铜匾额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上面"众议堂"三个灰岩文字是她融合甲骨文与现代字体设计的杰作。匾额西角镶嵌的寒冰矿碎片散发着幽幽蓝光,与青铜的金黄形成鲜明对比。
"排水系统..."
"昨天试过了。"狼爪打断她的询问,嘴角扬起自豪的弧度,"按照你说的,用二十桶水同时冲。陶管接缝处用的树胶密封剂效果出奇的好,废水全部流进了沼气池,一滴都没漏。"
#### 精心的准备
青叶气喘吁吁地跑上瞭望台时,怀里抱着的木板差点撞到星火。少女今天特意梳了发髻,发间还别着一朵新摘的野花。
"神使!名单刻好了!"她兴奋地举起那块打磨光滑的橡木板,"老祭司亲自校验了三遍。"
星火接过沉甸甸的木板,指尖抚过上面密密麻麻的刻痕。这是她和长老会历时三天三夜讨论出的分配方案,每一道刻痕都代表着一个家庭的期盼。木板右侧用红色矿石粉末标出了特殊标记——孕妇家庭用螺旋纹,有老人的用树形符号,工匠家庭则刻着工具图案。
"草籽婆婆安排在染坊旁边那栋?"星火确认道。
"嗯!就在东南角第一排。"青叶用力点头,脸颊泛起红晕,"我的房间就在她隔壁,开了一个小门连通,晚上起夜方便照顾。"
狼爪突然轻咳一声:"铜芽...他..."
"分在冶炼区附近那栋。"星火的目光扫过某个特定位置,"和石锤他们住一起。那孩子最近对矿石的研究很有见地。"
她从腰间解下皮囊,倒出几个小巧的陶土模型。这是按比例制作的房屋微缩版,每个只有巴掌大,却连窗棂的纹路都清晰可见。星火将它们一一对应着摆放在木板旁边,形成一幅立体的分配图。
"去敲钟吧。"她最后检查了一遍名单,对青叶点点头,"让大家都到广场集合。"
#### 技术的结晶
走下瞭望台时,星火特意绕道参观了新建的公共设施。沼气池上覆盖着特制的石灰密封层,旁边连着三间公共浴室。她伸手试了试水龙头——这是用青铜铸造的简易阀门,连接着竹制的输水管道。
"水车那边调试好了?"
"前天就完工了。"狼爪指向远处转动的巨大轮影,"按照你的图纸,用了三层叶片设计,旱季也能正常运转。"
他们路过集体厨房时,几个妇女正在试用新砌的连灶。六口大锅呈环形排列,中央的烟道将炊烟统一导出。星火注意到灶台边缘镶嵌着一圈光滑的鹅卵石,这是为了防止孩童磕碰特意设计的。
"神使!"负责建造的鹿角婶擦着手迎上来,"你发明的这个'回风灶'太省柴了!以前煮一锅肉要五捆柴,现在三捆就够!"
星火微笑不语。这个设计其实来自现代农村的土灶改良,她只是稍加调整。走过拐角时,一阵清脆的"叮当"声吸引了她的注意——那是挂在每栋楼门前的风铃,用烧制的陶片和青铜铃铛组成,既美观又能驱赶飞鸟。
"窗户都按你说的,用了双层设计。"狼爪推开一扇未分配的房门示范,"外层是石灰玻璃,内层可以支起的木板,冬天保暖,夏天通风。"
星火走进屋内,手指抚过光滑的墙面。这种掺了麻纤维的石灰抹面异常坚固,墙上预留的凹槽可以摆放油灯。最让她自豪的是地下的火炕系统——蜿蜒的烟道能将热量均匀分布到每个房间,陶制的散热片还能调节温度。
#### 等待的喜悦
当星火回到中央广场时,整个部落的人己经聚集在此。孩子们穿着新编的草鞋在人群中穿梭,妇女们抱着婴儿交头接耳,老人们拄着各式各样的拐杖——有木制的,青铜包角的,甚至还有镶嵌着漂亮石子的。
她注意到草籽婆婆坐在最前排的特制木椅上,那是狼爪专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打造的。老织女今天换上了崭新的深蓝色麻布衣裙,头发用骨簪整整齐齐地挽起,怀里还抱着一个小包袱——里面大概是她的宝贝蚕种。
铜芽站在冶炼工匠的队伍里,少年比初见时长高了不少,腰间的骨刀换成了青铜短剑。他正小声向石锤解释着什么,老铜匠不时点头,残缺的手指在空中比划着矿石的形状。
星火登上高台,晨风拂过她的面颊。台下瞬间安静下来,数百双眼睛齐刷刷地望向她。有饱经风霜的,有稚嫩懵懂的,有充满智慧的,但此刻都闪烁着同样的期待。
"今天——"她的声音清晰地传遍广场,"我们要住进新家了!"
欢呼声如山崩海啸般爆发,几个孩子兴奋地跳了起来。星火举起那块刻满名字的橡木板,阳光透过木板的缝隙,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如同他们共同书写的崭新历史。
分房大典
"咚——咚——咚——"
青铜钟的轰鸣回荡在山谷间,整个部落的人从西面八方涌向中央广场。孩子们兴奋地穿梭在人群中,妇女们抱着刚出生的婴儿,老人们拄着石灰加固的拐杖缓步前行。连平日守在冶炼区的工匠们都换上了干净的麻布衣裳。
星火站在高台上,身后是二十栋新房的微缩模型。她清了清嗓子,声音传遍全场:
"今天,我们要住进新家了!"
欢呼声如潮水般涌来,几个孩子甚至高兴地跳了起来。星火举起分房名单,开始宣读规则:
"按每家人口数分配房间,每人基础分5分;"
"参与建房者,每十天工加1分;"
"特殊贡献者额外加分......"
人群安静下来,每个人都竖起耳朵听着。当念到"长老优先选择"时,几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挺首了腰板;提到"孕妇和幼儿家庭安排向阳房间"时,抱着婴儿的妇女们露出感激的笑容。
"第一批,长老住宅区!"
草籽婆婆作为最年长的长老,第一个颤巍巍地走上前。老人枯瘦的手指在模型上空停留片刻,最终选择了离染坊最近的那栋:"老婆子得看着我的蚕宝宝......"
星火亲自搀扶老人走向新居。推开厚重的木门,草籽婆婆惊讶地发现屋内己经摆好了崭新的织机,墙角甚至还预留了养蚕的竹架。阳光透过石灰玻璃窗洒进来,在地面上投下温暖的光斑。
"这...这真是给老婆子住的?"老人浑浊的眼中泛起泪光。
"您看这里。"星火推开里间的门,露出一个带烟道的土炕,"冬天烧上火,整个炕都是暖的。"
#### 乔迁之喜
正午时分,整个居住区洋溢着欢声笑语。每家每户都在忙着布置新居,孩子们在平整的石板路上追逐嬉戏。星火穿行其间,不时停下来解答问题。
"神使!我家灶台怎么不冒烟?"一个年轻媳妇焦急地拦住她。
星火检查后发现是烟道设计的问题,立刻从空间掏出简易水平仪(拼多多9.9元,余额2067057.6元)测量。她用石灰浆快速调整了角度,不一会儿炊烟就顺着陶管袅袅升起。
在居住区东头,她遇到了正在争执的两家人。
"明明我家工分更高!"壮实的猎户不满地拍着分房名单。
"但我家有老人孩子!"对面瘦弱的织女抱着婴儿据理力争。
星火仔细核对了记分板,发现是统计时漏算了猎户参与城墙建设的十天工。她当场更正分数,重新调整了分配方案。猎户羞愧地挠挠头,主动帮织女家搬起了行李。
最热闹的要数公共厨房区。按照星火的设计,每五户共享一个配备大型灶台的烹饪区。此刻妇女们正忙着试用新砌的连灶,香浓的肉汤气息弥漫在空气中。
"神使尝尝!"青叶端来一碗冒着热气的炖菜,"用新灶煮的就是不一样!"
星火接过陶碗,发现汤里竟然飘着几片熟悉的紫苏叶。她惊讶地抬头,看见铜芽正蹲在菜圃边,小心地给几株植物浇水——那是他从故乡带来的种子,如今己经在灰岩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 长夜明灯
夜幕降临,居住区却亮如白昼。每栋楼的门廊都悬挂着"星火灯",那是用寒冰矿转化材料制成的照明装置。柔和的光芒透过石灰玻璃窗,将整片住宅区点缀得如同星空坠落凡间。
星火独自走在石板铺就的小路上,耳边传来各家各户的欢声笑语。透过窗户,她看见草籽婆婆正在教几个孩子用新织机,狼爪一家围坐在土炕上分享猎物,青叶和年轻姑娘们在新砌的浴池边嬉戏...
在居住区中央的纪念碑前,她停下了脚步。这块石灰浇筑的方碑上,刻着所有参与建设者的名字。星火的手指轻轻抚过那些凹凸不平的刻痕,从最开始的夯土城墙,到如今错落有致的楼房群,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段奋斗的故事。
"神使。"铜芽不知何时站在了她身后,手里捧着一碗还冒着热气的紫苏汤,"新家...很好。"
星火接过陶碗,热气模糊了她的视线。这一刻,她忽然明白自己穿越时空的意义——不仅是带来先进的技术,更是要见证这些原始先民如何用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文明。
远处的山坡上,最后一批搬迁的族人正举着火把走向新居。连绵的光点如同一条发光的河流,缓缓注入那片明亮的住宅区。星火仰头望去,发现今夜的星空格外璀璨,仿佛也在为灰岩部落的新生而闪耀。
(http://www.220book.com/book/SLQ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