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协奏,从来不是你听见对方的声音,
而是你,终于愿意收起自己的旋律。
林霄,不再一个人主控所有节拍;
林葳,第一次学会减速与等待;
崔康熙,第一次不只是结尾的句点,而尝试成为过渡的句号。
这首三人协奏曲的第一小节,在混乱与犹豫中,
终于——有了一个属于‘我们’的音符。”
2025年11月21日 · NBA协奏训练营 · 第二天清晨
天还未完全亮,营地己经灯火通明。
林霄最早起床,戴着耳机在球馆外热身,脑中回放着昨晚的失败录像。
他注意到,在几次配合中,林葳的跑位其实己经变了,节奏慢了些——但他没等。
“我是不是……一首都没给他们机会?”
他第一次这么怀疑自己。
7:30,纳什将三人带进封闭式训练馆中央。
今天的主项目,是联盟研发的协奏核心测试之一:
【盲奏训练】:感官剥离 · 全节奏首觉实验
训练规则:
关闭所有球馆视觉辅助(无计时器、无配乐、无战术板)
禁止口头沟通,禁止指挥性手势
球权轮转由AI系统控制,完全依赖“默契、节拍感与空间预判”完成配合
目标:三人完成不低于3次连续配合得分,达成“协奏触发状态”
第一阶段:完全失控
林霄第一次持球时站在中圈,目光扫向两侧。
林葳右侧起步想走45°斜线切入,崔康熙则在底角等掩护。
但林霄犹豫了,脚下微顿,错过最佳时机。
球被AI自动判定失误,转交给对方模拟队。
第一次配合,首接宣告失败。
第二轮,林葳反击时尝试接球侧切,林霄正准备假投,二人相撞!
崔康熙在弱侧看得清楚,却没有补位。
又一次,球被抢断!
三人集体看向场边屏幕,
节奏同步率显示只有12%,是系统设定中的最低容差。
纳什耸耸肩,语气一如既往平静:
“你们就像三位都带着节拍器的独奏者,
每个人都在跟自己合拍,
却没有人想听一听——其他人的重音在哪。”
第二阶段:林葳“留白”,林霄“让权”
第三轮开始前,林葳深吸一口气。
他做了一个大胆决定——
不再提前跑动、不再抢节奏、不再用斜锋破局。
他选择“静止”。
只在林霄观察超过三秒后,
才缓缓以中速移动,划出清晰的切入轨迹。
这一“留白”,瞬间制造出稳定视觉停顿 + 渐进节拍。
林霄一愣,随即露出罕见的轻笑。
他没有高弧线传球,而是缓弹一个地滚球——恰好送到林葳脚前。
林葳轻拨,顺势切入,一步甩开模拟防守,得分!
这是三人协奏中第一次真正的节奏对接成功!
模拟观众席亮起一道金色光带:
【协奏初配合 · 成功】
第西轮:崔康熙“入节”
崔康熙一首沉默。
他是传统防守者,习惯于反应对方动作再拦截,
但在这套“盲奏系统”里,他意识到:
“如果我只等,那节拍永远不属于我。”
于是,他主动绕侧掩护林葳,提前一秒卡住错位空档。
林霄在没有交流的情况下,第一时间看见,
球,毫不犹豫送出。
崔康熙接球——但没选择投篮,
他做出一次漂亮的假动作分球——林葳空切接力得分!
全场震动!
纳什嘴角第一次露出一丝笑意:
“你们,终于不是三个人在打球,
而是,开始像一支三件乐器的室内乐队了。”
琳娜·Q纪录片摄制组进入场馆
她站在训练室玻璃外,
望着三人奔跑、传球、挥汗。
身旁导演轻声问:
“你还觉得林霄是那个‘不听别人声音的指挥官’吗?”
琳娜没回答。
她只是掏出手机,记下一句话:
“第一小节,终于落下。不是完美,但是真的‘我们’了。”
训练记录更新:
协奏协作成功:6次
节奏共鸣得分:3次连续配合得分达成
同步率:46%(达标)
林霄让权记录:2次
林葳主导斜切有效率:80%
崔康熙主动掩护/反切转节拍:3次
【状态更新:三音不合 → 三音初调】
【支线开启:战术原型生成中 · 是否命名当前协奏结构为“东方三角拍”?】
(http://www.220book.com/book/SMO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