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73章 糖画

小说: 祛魅存真   作者:胡周小哈密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祛魅存真 http://www.220book.com/book/SMQK/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胡周小哈密”推荐阅读《祛魅存真》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一勺糖浆里的甜蜜时光与匠心。

街角的老石板被太阳晒得发烫,糖画艺人的铜勺在手中微微倾斜,琥珀色的糖浆如丝线般滴落,手腕轻转间,一条鳞爪分明的龙便在石板上 “活” 了过来。

围观的孩童踮着脚伸长脖子,鼻尖萦绕着焦糖的甜香 ——

这便是糖画,一门用糖液书写童趣,用铜勺勾勒岁月的民间艺术。

<从 “哄娃零食” 到 “街头艺术”:糖画的起源与蜕变>

糖画的起源可追溯至明代,最初只是小贩们为吸引儿童发明的 “糖玩意儿”。

据清代《坚瓠补集》记载,当时的 “糖丞相”(糖画的早期形式)是将糖捏成文官武将的模样,插在草杆上售卖,孩子们买去既可以吃,又能当玩具。

清代是糖画的兴盛期,技艺从 “捏制” 发展为 “绘制”。

艺人们改用铜勺舀糖,在石板上首接画图案,题材也从简单的人物扩展到花鸟、走兽。

《成都通览》中记载,清末成都的庙会、集市上,糖画摊前 “小儿绕之,争购龙、虎、鱼、鸟之属”,此时的糖画己不仅是零食,更成为街头巷尾的 “流动艺术展”。

近现代以来,糖画始终扎根民间。无论是春节庙会、元宵灯会,还是乡镇集市,总能看到糖画艺人的身影。

一根草杆插起的糖画,既是孩子们的甜蜜奖品,也是成年人的童年记忆 ——

那口融化在舌尖的甜,早己与庙会的喧嚣、艺人的吆喝一起,刻进了几代人的时光里。

<一勺一世界:糖画的制作技艺与吉祥寓意>

糖画的魅力,在于 “转瞬即逝的精致”——

糖浆冷却即凝固,艺人必须在数十秒内完成创作,每一笔都凝聚着数十年的功力。

制作技艺:糖与火的共舞。

熬糖:这是糖画的基础。将白砂糖与少量水按比例混合,在铜锅中慢火熬制,期间需不断搅拌以防糊锅,首至糖液呈琥珀色,用筷子挑起能拉出细长的丝(称为 “拔丝” 状态)。

火候的掌控是关键:火太小则糖太稀,画不出清晰的线条;火太大则糖发苦,颜色变深。

绘制:艺人端坐于石板前(石板需提前刷油防粘),铜勺舀起糖液,手腕悬空发力,以勺为笔,以糖为墨,快速勾勒图案轮廓。

先画主体(如龙头、鸟身),再添细节(鳞甲、羽毛),最后用糖液画一根 “小尾巴”,待糖稍凝,用刀轻轻挑起,插上竹签便成。

熟练的艺人能一气呵成,复杂的 “龙凤呈祥” 也只需一两分钟。

“转糖” 的乐趣:许多糖画摊会设一个转盘,盘上刻着不同图案(从简单的蝴蝶到复杂的龙),孩子们转动指针,转到什么图案,艺人便画什么。

转到 “龙” 的孩子会引来一片羡慕 ——

龙是最难画的,也是最大的,这份 “运气” 带来的快乐,比糖本身更甜。

图案与寓意:甜蜜里的祝福。

糖画的图案看似随意,实则藏着朴素的吉祥寓意:

十二生肖:最常见的题材,鼠的灵动、牛的憨厚、虎的威猛…… 每个生肖都对应着孩子的属相,画一只 “本命生肖”,寓意 “平安长大”。

神话形象:龙象征 “尊贵吉祥”,凤代表 “喜庆和谐”,孙悟空则因神通广大,成为孩子们最爱的 “保护神”。

花鸟鱼虫:蝴蝶象征 “蜕变成长”,鱼谐音 “有余”,牡丹代表 “富贵”,这些贴近自然的图案,传递着对生活的热爱。

地方特色:北京的糖画常出现京剧脸谱(如关羽、张飞),融入京城的戏曲文化;苏州的糖画则会画园林、评弹艺人,透着江南的雅致。

<地域里的甜:不同地区糖画的特色>

糖画的甜,也带着地域的风味。不同地方的艺人,用同一把铜勺,画出了不同的风情。

成都糖画:“立体糖画” 的故乡。

成都的糖画艺人堪称 “刀尖上的魔术师”,最擅长 “立体糖画”——

不仅能在平面上画龙画凤,还能画出 “糖关刀”“糖葫芦塔” 等立体造型。

艺人先在石板上画出部件(如刀身、刀柄),待糖稍硬,用手快速拼接粘合,凝固后便是一把威风凛凛的糖关刀,孩子们举着它,仿佛成了江湖侠客。

成都糖画题材多为《西游记》《三国演义》中的人物,线条刚劲有力,透着川人的爽朗。

武汉糖画:色彩里的热闹。

武汉糖画打破了 “单一琥珀色” 的传统,艺人们会在糖液中加入食用色素,调出红、绿、黄等颜色,画出的图案色彩鲜艳 ——

红色的凤凰、绿色的荷叶、黄色的鲤鱼,在阳光下像宝石般耀眼。这种 “彩色糖画” 尤其受小女孩喜爱,题材多为花草、蝴蝶、卡通形象,风格活泼明快,如同武汉的夏日一样热烈。

北京糖画:京味儿里的讲究。

北京的糖画艺人多在庙会、胡同里摆摊,题材融入了浓浓的 “京味儿”——

除了常见的生肖,还有京剧脸谱(红脸的关公、白脸的曹操)、天坛、颐和园等地标图案。

艺人的吆喝声带着京腔:“您瞧这龙,头是头,尾是尾,甜到心里不粘嘴!”

画完后,还会在糖画旁粘一小撮芝麻,增加香味,透着老北京的细致与讲究。

其他地区的特色。

广东佛山的糖画常与 “醒狮” 结合,画出威风凛凛的糖狮子,寓意 “驱邪纳福”;云南大理的糖画则融入白族扎染的几何纹样,糖液的流动感与民族图案碰撞出独特的美感。

糖画是最 “短暂” 的艺术 ——

它会在口中融化,会被阳光晒化,却能在记忆里留存一辈子。

从明代的 “糖丞相” 到如今的非遗技艺,糖画的魅力从未改变:它用最朴素的糖,画出了最生动的世界;用最短暂的存在,留下了最绵长的甜蜜。

当现代的孩子们依然为转中 “大龙” 而欢呼,当白发老人看着糖画想起童年,这门手艺便有了传承的意义 ——

它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 “甜蜜纽带”,提醒着我们:

生活再忙,也别忘了尝尝甜头。



    (http://www.220book.com/book/SMQ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祛魅存真 http://www.220book.com/book/SMQK/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