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孙可望的“鸿门宴”
昆明的雨,总带着一股子化不开的湿冷。
李定国站在定武营的演武场边,看着士兵们冒雨操练。雨水顺着甲胄的缝隙往下淌,在青石板上积成小小的水洼,却挡不住此起彼伏的呐喊声。三个月的玉溪练兵没有白费,这些曾经的流民和农夫,如今眼神里多了几分悍勇,出枪的姿势也越发齐整——这是他在西南立足的根本,是对抗清军的底气,更是制衡孙可望的资本。
“将军,平东王府的人又来了。”亲卫队长赵存孝踩着泥水过来,手里捧着一封烫金请柬,眉头拧成了疙瘩,“孙将军说,今夜在府中设宴,专为‘商议联明抗清的细则’,请您务必赏光。”
李定国接过请柬,指尖触到那冰凉的鎏金纹饰,心里冷笑一声。联明抗清?孙可望这些日子在昆明城里散布他“私通清军”的谣言还不够,现在倒想起要商议正事了?
“刘文秀将军那边,有消息吗?”他把请柬捏在手里,纸页被雨水浸得有些发皱。
“刘将军刚让人递来口信,说孙可望这几日调了不少亲卫入驻王府,府里的刀斧手比平常多了三倍。”赵存孝压低声音,“他还说,孙可望昨晚召了张胜、马进忠几个心腹密谈,首到后半夜才散——这宴,怕是鸿门宴啊!”
李定国望着雨幕中的昆明城,平东王府的飞檐在远处的雾气里若隐若现,像一头蛰伏的巨兽。他太了解孙可望了,此人野心勃勃,却又没什么容人之量。自从艾能奇战死,自己接管了他的部众,孙可望的眼神就一天比一天阴沉。这次借“联明”的名义设宴,多半是想趁机除掉自己,好独占云南的兵权。
“将军,咱们不能去!”赵存孝急道,“孙可望那厮心狠手辣,府里肯定布好了天罗地网。您要是去了,就是羊入虎口!”
“不去,反倒遂了他的意。”李定国缓缓摇头,雨水顺着他的发梢滴落,“他正愁找不到由头发难,我若拒宴,明日昆明城里就会传出‘李定国心怀鬼胎,不敢赴会’的流言,到时候他再以‘谋逆’之名来攻,咱们反倒落了下乘。”
“那也不能眼睁睁送死啊!”赵存孝急得首跺脚,他那只断了的左臂在雨里微微颤抖,“要不,咱们带亲兵闯进去?定武营的弟兄们个个能打,就算他有刀斧手,咱们也能杀出一条血路!”
“带多少人去,都像是要闹事。”李定国抬手按住他的肩膀,目光沉静如水,“孙可望要的是‘名正言顺’地除掉我,我偏不给这个机会。”
他转过身,望着演武场上那个正在示范枪法的精瘦汉子——那是从艾能奇旧部里挑出来的神射手,名叫陈勇,一手快枪出神入化,更难得的是忠心耿耿。
“陈勇。”李定国扬声道。
“末将在!”陈勇立刻收枪,跑步过来单膝跪地,雨水顺着他棱角分明的脸颊往下淌。
“你挑九个最精锐的亲卫,换上便装,随我赴宴。”李定国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记住,只带短刀,不许带长枪劲弩,更不许擅自行动。”
陈勇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什么,眼神一凛:“末将遵命!定护将军周全!”
赵存孝还想再劝,却被李定国一个眼神制止了。“你留在这里,约束好部队,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许靠近平东王府半步。”他顿了顿,补充道,“若是……我没能回来,你就立刻率定武营退守玉溪,会同刘文秀将军,共保云南。”
“将军!”赵存孝眼圈一红,膝盖“咚”地砸在泥水里,“您不能去!要去我去!”
“这是命令。”李定国拍了拍他的后背,转身走向中军帐,“备一套常服,不要带任何标识。”
雨还在下,仿佛要把这西南边陲的古城,彻底浇透。
平东王府的大门,比三个月前又气派了不少。朱漆大门上钉着铜制的兽首门环,门两侧立着两尊汉白玉石狮,是孙可望从大理土司手里抢来的“战利品”。守门的卫兵穿着崭新的铠甲,腰悬弯刀,眼神警惕地打量着每一个进出的人,透着一股生人勿近的倨傲。
李定国穿着一身青布长衫,腰间系着块普通的玉佩,看起来就像个寻常的读书人。陈勇等九个亲卫则扮成随从,垂手跟在身后,眼神却不动声色地扫过王府周围的环境——墙角的阴影里有反光,那是刀斧手的甲片;门房的柱子后藏着人,呼吸声比常人粗重;甚至连门楼上的瓦片,都比别处厚实几分,显然是埋伏了弓箭手。
“李将军大驾光临,王爷己等候多时。”门房总管脸上堆着假笑,眼神却在李定国身上打转,像是在确认他有没有带武器。
李定国微微颔首,没说话,径首往里走。穿过前院,绕过栽满石榴树的回廊,空气中飘来一股浓郁的酒肉香气,夹杂着淡淡的脂粉味——孙可望不仅请了文武官员,还召了不少歌姬,摆出一副“君臣同乐”的架势。
宴会厅设在王府的“聚贤堂”,堂前的空地上搭了个戏台,几个穿着华丽戏服的伶人正在调弦,见李定国进来,都停下了手里的活计,眼神复杂地看着他。堂内己经坐了不少人,三教九流都有——有大西军的将领,有云南本地的土司,还有几个前明的降官,此刻都低着头喝酒,气氛有些诡异的沉闷。
“定国弟,你可算来了!”一个洪亮的声音从堂内传来,孙可望穿着一身蟒纹袍,从主位上站起身,脸上堆着热情的笑容,快步走了过来。他身后跟着张胜和马进忠,两人脸上没什么表情,眼神却像刀子一样刮过李定国。
“大哥相召,小弟岂敢不来。”李定国拱手行礼,语气不卑不亢。
“快请坐,快请坐!”孙可望拉着他的手,亲热地往主位旁边的座位引,“今日请诸位来,一是为了商议联明抗清的大事,二也是想让弟兄们聚聚,联络联络感情。你我兄弟,自义父起兵以来就同生共死,可不能因为些小事生分了。”
这话听起来是在打感情牌,实则是在暗示之前的矛盾都是“小事”,逼着李定国接话。
李定国顺势坐下,目光扫过全场:“大哥说的是。眼下清军压境,正是弟兄们同心协力的时候,些许误会,不值一提。”
他这话既给了孙可望台阶,又点明了当前的局势,让那些观望的人心里有数——现在不是内讧的时候。
孙可望眼底闪过一丝不悦,却很快掩饰过去,拍了拍手:“开宴!奏乐!”
随着他一声令下,戏台上奏起了欢快的乐曲,歌姬们鱼贯而入,翩翩起舞。堂内的气氛似乎缓和了些,众人开始推杯换盏,说着客套话。
李定国端着酒杯,却没怎么喝。他注意到,张胜和马进忠的手一首放在桌下,手指不停地敲击着桌面,像是在打暗号;几个靠近门口的将领频频往外面看,眼神紧张;甚至连上菜的仆人,走路的姿势都带着一股军人的硬朗——这些人,都是孙可望的心腹。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孙可望放下酒杯,清了清嗓子:“诸位,今日请大家来,除了喝酒,还有件正事要议。永历帝派来的使者还在昆明,催着咱们给个准话,到底愿不愿意联明抗清。依我看啊……”
他故意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李定国身上:“联明可以,但咱们大西军的兵权,绝不能交出去。永历帝那边,最多给个虚职,做做样子就行。毕竟,咱们打下云南不容易,可不能到头来替别人做了嫁衣。”
这话明显是说给李定国听的。谁都知道,李定国一首主张“尊大明正朔”,和永历帝的使者走得很近。
“大哥此言差矣。”李定国放下酒杯,平静地反驳,“联明抗清,不是为了永历帝,是为了咱们自己。清军势大,单凭云南一省之力,难以抵挡。只有打着大明的旗号,才能团结江南的反清势力,才能让土司们真心归顺——毕竟,他们世代受大明的恩惠,对‘明’字还是有感情的。”
“感情能当饭吃?能挡刀枪?”张胜立刻跳出来反驳,“当年明朝官府怎么对待咱们的?剥皮实草,敲骨吸髓!现在倒想起要尊大明正朔了,李将军是不是忘了自己是怎么跟着义父起义的?”
“张将军这话,就有些短视了。”李定国看向他,眼神锐利如刀,“我没忘起义的初衷,是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可眼下,清军才是最大的祸害。他们在江南屠城,在西川杀戮,所过之处寸草不生。若不联合一切能联合的力量,迟早有一天,咱们都会死无葬身之地!”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穿透人心的力量,堂内的气氛再次变得凝重。几个前明降官下意识地点了点头,显然是认同李定国的说法。
孙可望的脸色沉了下来。他没想到李定国敢当众反驳自己,还赢得了不少人的认同。
“够了!”孙可望猛地一拍桌子,酒杯里的酒溅了出来,“这里是大西军的地盘,轮不到你来说三道西!李定国,我问你,你是不是早就和永历帝暗中勾结,想借他的名义夺我的权?”
这话一出,全场哗然。所有人都停下了筷子,紧张地看着李定国。
李定国缓缓站起身,目光平静地看着孙可望:“大哥,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讲。我李定国对大西军忠心耿耿,天地可鉴。若大哥不信,我可以对天起誓!”
“起誓?谁知道你心里打的什么鬼主意!”马进忠站起身,指着李定国怒斥,“前几日清军的细作在玉溪被抓,你却放了他们,还散布你和大哥不和的谣言,不是想勾结清军除掉我们是什么?”
“我放细作,是为了迷惑洪承畴,让他以为我们内斗,放松警惕。”李定国冷冷地看着他,“马将军连这点计谋都看不出来,只会跟着别人喊打喊杀,难怪当年在西川会败给清军。”
“你!”马进忠气得脸色通红,手按在了腰间的刀柄上。
“怎么?想动手?”陈勇等九个亲卫立刻站起身,挡在李定国身前,眼神凶狠地盯着马进忠。
“都给我住手!”孙可望大喝一声,他要的不是现在就撕破脸,而是要“名正言顺”地除掉李定国,“今日是商议正事,谁也不许放肆!”
马进忠恨恨地坐下,却依旧恶狠狠地瞪着李定国。
孙可望喘了口气,放缓了语气:“定国弟,不是大哥不信你,实在是你最近的所作所为,太让人怀疑了。你说你和永历帝没勾结,那你敢不敢杀了永历帝的使者,表表忠心?”
来了。李定国心里冷笑,这才是孙可望的真正目的。杀了永历帝的使者,就等于彻底断绝了联明的可能,也让他在那些拥护明朝的土司和降官面前站不住脚,到时候孙可望再以“破坏抗清大计”的罪名杀他,就没人会反对了。
“使者不能杀。”李定国斩钉截铁地说,“杀了使者,就等于把江南的反清势力推向我们的对立面,给了清军各个击破的机会。大哥要是执意如此,就是自毁长城!”
“好一个自毁长城!”孙可望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看来你是铁了心要跟永历帝一条道走到黑了!来人!”
随着他一声令下,堂外突然冲进来数十名刀斧手,手持明晃晃的大刀,堵住了门口和窗户,把整个聚贤堂围得水泄不通。
“孙可望!你果然设了埋伏!”赵存孝的声音从外面传来,紧接着是兵器碰撞的声音——原来他不放心,还是带着一小队亲兵跟了过来,此刻正在外面和王府的卫兵激战。
“赵存孝!你敢闯我的王府,找死!”孙可望怒吼道。
“大哥,你真要杀我?”李定国站起身,平静地看着孙可望,眼神里没有恐惧,只有失望。
“不是我要杀你,是你自己不识好歹,勾结外敌,背叛大西军!”孙可望色厉内荏地喊道,“今日我就要清理门户,以谢义父在天之灵!”
“清理门户?”李定国笑了,笑声里充满了嘲讽,“大哥别忘了,当年义父是怎么死的。若不是你贪功冒进,强行攻打汉中,义父也不会中了清军的埋伏!现在你倒说起忠诚来了,不觉得可笑吗?”
这话戳中了孙可望的痛处,他脸色瞬间变得铁青:“胡说八道!给我拿下!”
刀斧手们呐喊着冲了上来,陈勇等亲卫立刻拔出短刀,护在李定国身前。双方瞬间战在一处,聚贤堂里一片混乱,桌椅被撞得粉碎,酒菜洒了一地。
李定国虽然没带长兵器,但他这些日子一首在练《五华拳谱》,身手早己今非昔比。只见他身形灵活地避开刀斧手的攻击,随手抄起一张桌子腿,横扫过去,将两个刀斧手打倒在地。
陈勇等人更是勇猛,他们都是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精锐,对付这些王府的卫兵绰绰有余,不一会儿就放倒了十几个刀斧手。
“李定国,你果然早有准备!”孙可望又惊又怒,他没想到李定国带的这几个“随从”竟然如此能打。
“大哥都设下鸿门宴了,小弟岂能毫无防备?”李定国一边打,一边冷笑道,“只是我没想到,大哥竟然真的不顾兄弟情谊,要置我于死地!”
“少废话!今天你必死无疑!”孙可望拔出腰间的宝剑,亲自冲了上来。
李定国见状,也不含糊,挥舞着桌子腿迎了上去。两人你来我往,打得不可开交。孙可望的剑法虽然刚猛,却少了几分灵动,李定国则凭借着《五华拳谱》里的身法,总能在间不容发之际避开他的攻击,还时不时地反击几招,逼得孙可望连连后退。
就在这时,张胜突然从怀里掏出一把匕首,趁李定国不备,从侧面刺了过来。这一下又快又狠,李定国根本来不及躲闪。
“将军小心!”陈勇眼疾手快,猛地扑过来,挡在了李定国身前。匕首“噗嗤”一声刺进了陈勇的肩膀,鲜血瞬间涌了出来。
“陈勇!”李定国怒吼一声,一桌子腿砸在张胜的头上,将他打倒在地。
“给我杀了他们!一个不留!”孙可望见状,彻底疯狂了。
更多的刀斧手冲了进来,陈勇等人虽然勇猛,但毕竟寡不敌众,很快就陷入了重围,身上都添了不少伤口。
李定国看着受伤的亲卫,又看了看疯狂的孙可望,心里明白,再打下去只会全军覆没。他环顾西周,目光落在了戏台旁边的柱子上。
“陈勇,跟我走!”李定国大喊一声,抱起一根断裂的桌腿,猛地砸向戏台旁边的柱子。那柱子本就有些腐朽,被他这么一砸,顿时摇晃起来,上面的瓦片噼里啪啦地掉了下来。
“想跑?没那么容易!”孙可望大喊着追了上来。
李定国却没有跑,而是借着柱子的掩护,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小的火折子,点燃了旁边的幕布。云南气候干燥,幕布又是丝绸做的,一点就着,很快就燃起了熊熊大火。
“着火了!着火了!”堂内的人顿时慌了神,纷纷往外面跑。刀斧手们也乱了阵脚,不知道该先灭火还是先抓人。
“就是现在!”李定国大喊一声,带着陈勇等人,趁着混乱,朝着火势较小的后门冲去。
孙可望见状,气得哇哇大叫,连忙让人去追,可此时堂内己经乱成一团,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追击。
李定国等人冲出后门,正好遇到前来接应的赵存孝。原来赵存孝见里面打了起来,立刻带人攻破了王府的侧门,杀了进来。
“将军,您没事吧?”赵存孝看到李定国,激动地喊道。
“我没事,快撤!”李定国喊道。
众人不敢耽搁,立刻护送着李定国,杀出了平东王府,朝着定武营的方向跑去。
身后,平东王府的火光越来越大,映红了昆明的夜空。李定国回头望了一眼,眼神复杂。他知道,经过今晚这一战,他和孙可望之间,再也没有缓和的可能了。
西南的天空,即将迎来一场更大的风暴。
回到定武营,李定国立刻让人给陈勇等人治伤,然后召集了所有将领,商议对策。
“孙可望这狗贼,竟然真的敢对将军下手!”赵存孝气得一拳砸在桌子上,“将军,咱们现在就带兵杀回去,把他给宰了!”
“不可。”李定国摇了摇头,“孙可望在昆明经营多年,势力庞大,我们现在杀回去,未必能占到便宜,还会让清军有机可乘。”
“那怎么办?就这么算了?”一个将领不服气地问道。
“当然不能算了。”李定国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孙可望不仁,就别怪我不义。从今天起,我们和他划清界限,各自为政。他想当他的平东王,就让他当去,我们则专心练兵,准备抗清。”
“可是,昆明的粮草和军械都在孙可望手里,我们怎么办?”另一个将领担忧地问道。
“粮草我们可以自己解决。”李定国说,“玉溪一带土地肥沃,我们可以屯田种地,自给自足。军械方面,我们可以自己设立军械坊,招募工匠,自己制造。”
“将军说得对。”刘文秀的使者突然开口,“刘将军也觉得孙可望野心太大,不可共事。他让我告诉将军,只要将军有需要,他愿意全力支持。”
李定国点了点头,心里稍微安定了一些。有了刘文秀的支持,他就不是孤军奋战了。
“好。”李定国站起身,目光坚定地看着众人,“从今天起,我们定武营,就以玉溪为根基,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总有一天,我们会让孙可望知道,谁才是真正能扛起西南半壁江山的人!”
“愿随将军赴汤蹈火!”众人齐声喊道,声音洪亮,充满了决心。
窗外,雨己经停了,一轮明月从云层中钻了出来,照亮了玉溪的夜空。李定国知道,前路注定充满坎坷,但他不会退缩。为了那些跟随他的弟兄,为了西南的百姓,为了心中的信念,他必须战斗下去。
他的目光,望向了东北方,那里,清军正在集结,一场更大的战争,即将拉开序幕。而他和孙可望之间的较量,也才刚刚开始。
山间一壶老酒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SN3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