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9章 洱海论道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大明擎天柱,李定国传 http://www.220book.com/book/SN3U/ 章节无错乱精修!
 

第二十九章 洱海论道

苍山十九峰的雪水顺着十八溪入洱海时,恰逢农历六月的“绕三灵”盛会。往年此时,大理的白族百姓会举着松枝沿湖巡游,今年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抗清方略研讨会”取代——李定国的令旗插遍了洱海西岸的渔家码头,三百艘战船环湖警戒,甲板上的定边铳枪口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将军,各路头人都到齐了。”高文贵踏着青石板走来,靴底沾着湖边的湿泥,“大理段氏的后人段世存带了族中长老,还有鸡足山的无住禅师,说是要跟您讨教‘止杀之道’。”

李定国站在崇圣寺三塔下,望着湖面粼粼波光。塔身上的唐代佛经石刻被雨水冲刷得发亮,“南无阿弥陀佛”的字样在晨雾中若隐若现。腰间的古纸微微发烫,自武冈密约后,《五华拳谱》的残页对“山水灵脉”愈发敏感,尤其在这苍山洱海交汇处,丹田处的金色纹路竟随湖浪起伏,仿佛与天地共振。

“让他们去蝴蝶泉边的花坞等着。”他转身走向寺内,僧人们正在打扫庭院,青铜香炉里的檀香袅袅升空,“告诉段世存,把他家传的《南诏战阵图》带来,本王有话要问。”

三刻钟后,蝴蝶泉边的花坞己成了临时会场。二十张竹榻沿泉眼排开,左侧坐着身披袈裟的无住禅师与几位高僧,右侧是头戴翎冠的土司头人,中间的主位空着,留给李定国。泉边的蝴蝶不知躲去了何处,只有几尾红鲤在水中悠闲游弋,搅碎了倒映的云影。

“晋王到!”随着亲兵的唱喏,李定国踏着满地落英走来。他今日换了身白族扎染的对襟褂子,腰间未悬监国剑,只别着那支改良后的定边铳,枪托上缠着青布——这是白族武士的装束,意在示好。

“晋王千岁!”土司们纷纷起身,为首的丽江木氏土司木增双手合十,他的银腰带在阳光下晃眼,“听闻您要议抗清方略,我等己备下战马三千、粮草万石,随时听候调遣。”

李定国摆摆手,示意众人落座。泉眼处的水雾氤氲而上,沾湿了他的鬓角:“诸位不必多礼。今日请大家来,不是要征粮调兵,是想讨教一个问题——这云南的土地,究竟该姓明,还是姓清?”

话音刚落,花坞里便起了骚动。武定土司的侄子凤朝文忍不住开口:“晋王说笑了!我等世代受大明恩荫,自然心向永历帝。只是……”他偷瞄了眼身旁的木增,“孙可望在贵阳虎视眈眈,清廷又在川藏布下重兵,咱们这点人马,怕是……”

“怕是两头不讨好,想保自家地盘罢了。”李定国接过话头,目光扫过众人,“去年禄劝安氏叛乱,在座诸位有谁没收到孙可望的密信?别以为本王不知道,你们中有人偷偷给清军送过硫磺,有人把女儿嫁给了吴三桂的副将。”

竹榻上的土司们顿时坐不住了。木增干咳两声:“晋王明鉴,乱世之中,自保亦是无奈之举。我等虽有私心,却从未敢忘汉家根骨——否则也不会来赴这场会。”

“好一个汉家根骨。”李定国从怀中掏出份账册,往石桌上一拍,“去年云南税银,土司缴纳的不足三成,却私设关卡盘剥商旅,甚至掳掠汉民为奴。这就是你们的‘根骨’?”

账册上的墨迹未干,记录着各土司领地的税银、人口、私兵数量,连木增暗中与西藏和硕特部交易的“茶马古道走私案”都赫然在列。凤朝文脸色煞白——他掳掠汉民的事,竟被查得一清二楚。

“晋王这是要清算旧账?”无住禅师突然开口,念珠在指间转得飞快,“贫僧听闻安龙行宫血战后,您在昆明闹市斩了十七名土司头人,血流三日不绝。今日设此会,莫非也要……”

“禅师多虑了。”李定国打断他,丹田处的金色纹路随内劲流转,一股沉稳的气息扩散开来,泉边的红鲤突然齐齐跃出水面,“本王今日不是来杀人的,是来立规矩的。”他将账册推到众人面前,“军政分离,各守其界——这就是本王的方略。”

“何谓军政分离?”段世存终于开口。这位大理段氏的后人穿一身青布长衫,腰间悬着柄家传的“大理刀”,刀鞘上的“段”字依稀可见当年南诏国的遗风。

“简单说,土地归你们管,兵马归朝廷管。”李定国屈起手指,在石桌上叩出声响,“土司保留自治权,可沿用本族律法,可收取赋税,但需按人口向昆明缴纳三成‘国防税’;各寨私兵全部编入‘团练营’,由定武营派教官统一训练,战时听朝廷调遣,平时负责保境安民。”

花坞里一片死寂,只有洱海的浪涛拍打着岸边。凤朝文第一个跳起来:“三成赋税?还要收编私兵?这跟夺我们的地盘有何区别!”他身后的几个小土司纷纷附和,腰间的佩刀“噌”地出鞘半寸。

“区别在于,你们能活下去。”李定国缓缓起身,腰间的古纸突然灼热,《五华拳谱》的“震山劲”图谱在眼前浮现,与洱海的浪涌频率奇妙相合。他并指如刀,在石桌上轻轻一划,坚硬的青石竟裂开寸许长的缝隙,“孙可望在贵阳造了百门火炮,吴三桂的‘铁蹄营’己到金沙江畔,你们觉得,凭那些只会打家劫舍的私兵,能挡住八旗兵的铁骑?”

无住禅师看着石桌上的裂痕,念珠猛地停住:“晋王的‘止杀之道’,竟是以杀止杀?”

“不然呢?”李定国目光如炬,“去年安龙行宫,王承恩太监被毒杀时,身上还揣着给百姓分粮的账册;衡阳战场上,十岁的孩童抱着清军的马腿,被活活拖死。禅师觉得,对这些人讲‘慈悲’,他们能活过来吗?”

他走到段世存面前,声音放缓:“段氏先祖曾建大理国,与大宋唇齿相依。如今宋亡明衰,若再各怀鬼胎,迟早要被清廷分而治之。本王给你们的,不是枷锁,是生路——跟着朝廷抗清,保住祖宗基业;若敢再通敌,安承宗就是榜样。”

段世存攥紧了腰间的大理刀,刀鞘里藏着本族秘传的《南诏战阵图》。这图谱记载着南诏国与吐蕃、大唐作战的阵法,其中“五丁开山阵”需配合《五华拳谱》的内劲催动,据说能以五百人抵五千兵。他祖父临终前说,此图需“真龙脉者”方能启用,莫非……

“晋王若能保证我等族人安全,”段世存突然起身,对着李定国深深一揖,“大理段氏愿献出土司印信,私兵全部编入团练营!”

木增见状,咬了咬牙也跟着起身:“丽江木氏附议!只是……那国防税能否减至两成?族中还有八百孤儿寡母,实在……”

“两成可以,但需派子弟入昆明讲武堂。”李定国当即拍板,“本王在大理设‘茶马司’,由你们轮流掌管,走私的利润分你们三成——前提是,把藏起来的硫磺、铜矿全部交出来,由军械坊统一调配。”

凤朝文看着两人都表了态,又瞥了眼石桌上的账册,终是颓然坐下:“武定……愿从晋王令。”

其余土司见状,纷纷附和。无住禅师长叹一声:“晋王此举,虽有雷霆手段,却藏菩萨心肠。贫僧愿率鸡足山僧众为大军诵经祈福,若需搬运粮草、救治伤员,任凭差遣。”

李定国拱手还礼:“多谢禅师。明日起,各土司派代表随高文贵去昆明签订文书,军械坊会送一批改良鸟铳到各寨,由团练营教官教你们如何使用。”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湖面,“三日后,本王要在点苍山下设坛,亲自演练‘五丁开山阵’,让你们看看,团结起来的力量有多大。”

暮色降临时,花坞里的人渐渐散去。段世存却借着送李定国回营的名义,悄悄递来个油布包:“晋王请看这个。”里面正是《南诏战阵图》,泛黄的绢帛上画着密密麻麻的阵脚,标注着“青龙位需炼体境武士”“玄武位配三眼火铳”等字样,与《五华拳谱》的“五丁开山”注解竟完全吻合。

“这是……”李定国指尖触到绢帛,腰间的古纸突然爆发出灼热的气浪,丹田处的金色纹路如活物般窜动,与图谱上的阵眼形成共鸣。他仿佛看到千年前的南诏武士踏着同样的步法,在点苍山下设阵,与吐蕃铁骑厮杀。

“先祖留下遗言,此图需与《五华拳谱》同用。”段世存压低声音,“传说南诏国的‘天龙寺’曾藏有完整拳谱,后来蒙古灭大理时遗失,只留下这半卷阵图。晋王既识得其中玄机,想必就是……”

“不必多言。”李定国按住发烫的古纸,他终于明白,为何《五华拳谱》在苍山会有异动——这里才是灵脉的源头,是《南诏战阵图》与拳谱共生的根基。“三日后的演练,还需段先生指点。”

回到战船时,高文贵正拿着份密信等在甲板上:“将军,孙可望在贵阳杀了三个主张议和的将领,冯双礼称病不出,看样子是要狗急跳墙了。”

李定国展开信纸,是白文选派人送来的,上面画着贵阳城防图,标注着“西门守将张勇与我有旧,可策反”。他将信递给高文贵:“让斥候营盯紧张勇,等洱海这边的事了了,咱们就挥师贵阳。”

夜渐深,洱海的月升起来了,像面银镜浮在水面。李定国站在船头,看着月光洒在战象队的营帐上——阿蛮正带着驯象师给战象擦洗藤甲,象牙上的铜铃被夜风吹得轻响。他掏出《南诏战阵图》,借着月光细看,图尾的小字写着“五丁开山,需借龙脉之力,聚气于阵眼,方可撼山动岳”。

丹田处的金色纹路随呼吸流转,与远处苍山的雪光遥相呼应。李定国忽然想起无住禅师的话:“止杀之道,非止杀戮,是止心乱。”他握紧图谱,终于明白,所谓的“仙武”从不是单打独斗的蛮力,而是如这洱海汇溪般,将分散的力量拧成一股绳——这或许,才是《五华拳谱》与《南诏战阵图》真正的奥秘。

三日后,点苍山麓的演武场人山人海。李定国身着南诏武士的皮甲,手持仿制的“南诏剑”,与段世存带领的五百团练营士兵站成阵脚。二十头战象列在阵后,象牙上绑着红绸,随着鼓点踏动西蹄。

“列阵!”李定国一声令下,士兵们按图谱变换队形,时而如游龙穿梭,时而如猛虎下山。当“五丁开山阵”的最后一个阵眼合上时,他猛地催动内劲,《五华拳谱》的“震山劲”与丹田金色纹路同时爆发,一股肉眼可见的气浪从阵中心扩散开来,远处的巨石竟被震得滚下山坡。

“神迹!真是神迹!”观战的土司们纷纷跪倒,凤朝文看着滚石扬起的烟尘,突然朝着昆明方向叩首:“臣愿誓死追随晋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李定国收势而立,额角的汗珠滴落,落在脚下的土地上。他知道,这阵法的威力不仅来自灵脉与武学,更来自人心的凝聚——当这些曾互相攻伐的土司、士兵真正为了一个目标并肩作战时,哪怕是清廷的铁骑,也能挡住。

“传我令。”他对高文贵道,“将《南诏战阵图》抄录百份,送各团练营研习。另外,让周显加快赶制‘连发火铳’,配合阵法使用。”

夕阳西下时,演武场的篝火燃起。段世存捧着《五华拳谱》的抄本走来,上面是李定国补全的“五丁开山阵”注解。“晋王,孙可望的细作刚才试图混进人群,被斥候营抓了,搜出封信,说要在贵阳称帝。”

李定国接过密信,看着上面“永历伪帝不足惧,李定国阵图可破”的狂言,突然笑出声来。他将信扔进篝火,火星溅起,映得天边的晚霞如血般红。

“告诉白文选,”李定国望着贵阳方向,声音里带着斩钉截铁的决绝,“准备好接应,本王的战象队,该去会会孙可望了。”

洱海的浪涛拍打着岸边,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决战擂鼓。李定国知道,洱海论道不是结束,而是真正抗清的开始——当西南的土司、士兵、百姓真正拧成一股绳,这半壁江山,终将重归大明。而他腰间的古纸与手中的阵图,会见证这一切的发生。

大明擎天柱,李定国传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大明擎天柱,李定国传最新章节随便看!

    (http://www.220book.com/book/SN3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大明擎天柱,李定国传 http://www.220book.com/book/SN3U/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