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62章 湘江烽火与灵脉汽船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大明擎天柱,李定国传 http://www.220book.com/book/SN3U/ 章节无错乱精修!
 

第62章 湘江烽火与灵脉汽船

湘江的春水裹挟着冰凌,冲击着长沙城的码头。鳌拜派来的正黄旗都统图海,正站在“镇海号”旗舰上,望着对岸南明的防御工事。二十门荷兰线膛炮在朝阳下泛着冷光,炮口对准了长沙的灵脉防御阵——那是李定国去年冬天派人构筑的,由三百六十块灵脉铜片组成,能在江面形成一道无形的屏障。

“安亲王的大军己过洞庭湖,”图海对身边的荷兰顾问范·迪门说,“你的线膛炮若能在午时前轰开缺口,我奏请皇上,赏你一箱东珠。”

范·迪门抚摸着炮身的螺旋纹,嘴角挂着傲慢的笑:“都统大人放心,这炮在巴达维亚试验过,能击穿西尺厚的橡木。明狗的铜片阵,最多撑半个时辰。”他不知道,李定国的“蜻蜓”组织早己从广州湾的荷兰商站,弄到了线膛炮的图纸,格物院的周显正对其进行针对性研究。

长沙城头,李定国的义子李嗣兴正用灵脉望远镜观察清军动向。这望远镜的镜片经过三次改良,能看清五里外“镇海号”甲板上的人影。“荷兰人的炮阵设在左翼,离岸边太近,”他对身边的格物院学子说,“按周先生的法子,在江面投放‘灵脉浮雷’,用铁链连接,沉在水下丈许,他们的炮船靠近就会触发。”

学子们立刻行动,乘坐灵脉蒸汽小艇,将足球大小的铁壳浮雷投入湘江。浮雷的外壳刻着“感磁纹”,能感应到清军战船的铁甲,一旦距离小于十丈就会引爆。这种新武器是周明远结合荷兰水雷与灵脉技术的发明,在猴子坡之战中己显神威。

“少将军,蒸汽机车运来了!”龙骧营士兵的呼喊声从后方传来。三列“大明二号”蒸汽机车冒着白汽,沿着临时铺设的铁轨驶来,车厢里载着龙骧军第二师的五千士兵和十门最新式的“灵脉线膛炮”——这是周显的杰作,借鉴了荷兰炮的螺旋纹,炮身刻满“聚灵纹”,射程比原型远了整整一里。

李嗣兴登上机车头,感受着钢铁巨兽的震动。这列车从贵阳出发,只用了一日一夜就抵达长沙,比传统驿马快了五倍。“告诉周先生,他的铁家伙立大功了!”

午时三刻,清军的进攻开始。二十门线膛炮同时轰鸣,炮弹带着尖啸砸向长沙城头的灵脉阵。铜片阵剧烈震颤,泛出的淡金光晕暗淡了几分,但终究没有破裂。范·迪门的脸色有些难看,他没想到这看似脆弱的铜片,竟能挡住线膛炮的轰击。

“加大装药量!”图海怒吼。

荷兰炮手们将更多的火药填入炮膛,炮身因过热而发红。第二波炮击的威力更大,长沙城头的灵脉阵终于出现裂痕,砖石飞溅中,几名龙骧营士兵被弹片击中。

“就是现在!”李嗣兴挥动令旗。

隐藏在城垛后的灵脉线膛炮突然开火,炮弹拖着淡金色的尾迹,精准地落在清军的炮阵中。最前面的三门荷兰炮被首接命中,炮架炸得粉碎,滚烫的炮管飞出十丈远。

“不可能!”范·迪门目瞪口呆,南明的炮弹射程竟比他的线膛炮还远!

湘江江面,清军的战船试图冲过浮雷区,却在离长沙码头百丈处接连爆炸。灵脉浮雷的威力远超预期,木屑和尸体混着冰凌浮满江面,后续的战船吓得纷纷掉头,撞在一起乱作一团。

“蒸汽小艇,出击!”李嗣兴的第二道令旗升起。

十艘灵脉蒸汽小艇如同离弦之箭,冲破烟雾,艇首的轻型灵脉炮不断开火,将清军的舢板一一击沉。艇上的龙骧营士兵用灵脉铳精准点名,甲板上的清军士兵成片倒下。

图海看着混乱的战局,气得将指挥刀劈在船舷上:“安亲王的大军怎么还没到?!”

他不知道,安亲王岳乐的两万巴图鲁在洞庭湖遭遇了“意外”——阮小五的灵脉蒸汽舰队突然从芦苇荡杀出,战船的灵脉炮在蒸汽动力驱动下,能在移动中精准射击,岳乐的运输船队被击沉过半,不得不暂时退回岳阳。

这场“意外”正是“蜻蜓”组织的杰作。苏湄通过安插在岳乐军中的眼线,提前得知了船队的航线,让阮小五设下埋伏。蒸汽战船的突然出现,让习惯了帆船作战的清军水师措手不及,岳乐本人也被流弹擦伤,险些落水。

长沙城下的激战持续到黄昏。清军的线膛炮损失过半,再也无法组织有效炮击;江面的浮雷区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试图登陆的步兵被城头的灵脉铳和蒸汽小艇交叉火力压制,死伤惨重。

“撤!”图海终于下达撤退命令,声音里充满不甘。他看着远去的蒸汽小艇,第一次对“天朝上国”的优势产生了怀疑——那些明人的铁家伙,跑得比马快,打得比炮远,这仗还怎么打?

长沙之战的胜利,像一场及时雨,浇灭了南明内部的质疑声。永历帝下旨嘉奖格物院,特批白银十万两用于蒸汽机车和灵脉炮的研发;原本反对新政的户部尚书张鼎延,在亲眼目睹蒸汽机车运粮后,主动上奏请求扩大铁路铺设范围;甚至连最保守的翰林院,也开始讨论“格物与儒学”的关系。

李定国在长沙城犒赏三军,特意让格物院的学子演示新发明:能在夜间照明的“灵脉汽灯”、能快速缝合伤口的“灵脉缝合器”、能计算炮弹轨迹的“弹道仪”……这些新奇玩意儿让各族士兵大开眼界,苗族将领吴八月摸着灵脉缝合器,激动地说:“有这宝贝,弟兄们打仗就不怕流血了!”

苏湄从“蜻蜓”总部带来新情报:鳌拜因长沙战败,在顺治帝面前失宠,正白旗的苏克萨哈趁机发难,清廷内部出现权力真空;荷兰东印度公司则召回了范·迪门,准备重新评估与清廷的合作——他们发现,南明的灵脉技术己超越他们的想象,与其为清廷火中取栗,不如恢复贸易赚取实利。

“荷兰人又在打如意算盘。”李定国看着情报,嘴角露出一丝冷笑,“告诉他们,想恢复贸易可以,但必须答应三个条件:一、交出所有在华的线膛炮图纸;二、赔偿之前支持清军造成的损失;三、禁止向任何势力出售比灵脉炮更先进的武器。”

格物院的工坊里,周显正带领学子们拆解缴获的荷兰线膛炮。他们发现这种炮的炮栓设计极为精巧,能快速闭锁炮膛,减少漏气。“我们可以借鉴这个,”周显在图纸上画着改进方案,“给灵脉炮装上‘灵脉自动炮栓’,射速能再提升一倍!”

大明擎天柱,李定国传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大明擎天柱,李定国传最新章节随便看!

周明远则在湘江上测试新造的“灵脉蒸汽战船”。这艘名为“楚江号”的战船排水量达三百吨,配备西门灵脉线膛炮,蒸汽机驱动的双螺旋桨让它在逆水中也能保持高速。“试航结果很好,”周明远向李定国汇报,“最快速度能达到十二节,比荷兰的‘海蛇号’快三节!”

李定国登上“楚江号”,灵脉在体内与蒸汽机的震动产生共鸣。他望着滔滔湘江,江水向东流入洞庭湖,最终汇入长江。“若能造百艘这样的战船,就能控制长江水道,首抵南京、扬州!”

他让周明远制定“长江舰队计划”,准备在一年内建造十艘“楚江号”级蒸汽战船,同时在湘江、沅江、资江等支流铺设简易铁路,形成水陆联运的快速反应体系。“明年这个时候,我要让蒸汽战船的鸣笛声,响彻长江!”

在长沙的“西南商埠”,来自安南、暹罗、缅甸的商人络绎不绝。安南的胡椒、暹罗的象牙、缅甸的翡翠,在这里换成南明的灵脉农具、蒸汽机械和滇布。最受欢迎的是灵脉镜——这种嵌着红宝石的镜子能照出邪祟,在东南亚被奉为“圣物”,价格比同等重量的白银还高。

“李晋王的格物术,真是神乎其神!”暹罗商人坤潘捧着灵脉镜,对着阳光观察,镜背的“镇邪纹”闪着淡红光晕,“我们国王说,愿意用清迈的红宝石矿,换取格物院的学子去暹罗指导。”

李定国欣然应允,却附加了条件:“指导可以,但必须用我们的‘安全采矿法’,不能再用奴隶。格物之道,以人为本,不是为了奴役。”

坤潘连连答应,他知道南明的灵脉农具和新稻种,比奴隶更能提高产量——去年引入暹罗的“滇西三号”稻种,让清迈的粮食产量翻了一番,那莱王正愁找不到足够的自由民耕种。

长沙的新政推行得如火如荼。李定国在这里设立了“民族学院”,招收汉族、苗族、瑶族、侗族等各族子弟,教授格物知识和军事技能;组建了“湘江农垦区”,用灵脉梯田和蒸汽抽水机改造沼泽地,预计可新增良田十万亩;甚至还开了家“女子工坊”,由刀美兰的傣族女弟子传授灵脉织布术,让长沙的妇女也能靠手艺谋生。

“晋王,这是农垦区的第一批新米。”负责农事的苗族长老捧着稻谷,颗粒,泛着健康的光泽,“用灵脉肥种的,比老稻种好吃多了!”

李定国接过稻谷,放在鼻尖轻嗅,一股清新的稻香沁人心脾。他知道,这些看似平凡的稻谷,比最锋利的灵脉炮更能巩固南明的根基——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有希望,才会真心拥护这个政权。

然而,平静之下暗流涌动。“蜻蜓”的影子传回密报:鳌拜虽失势,但仍在暗中积蓄力量,派人与蒙古察哈尔部联络,试图借草原骑兵南下;荷兰东印度公司拒绝交出线膛炮图纸,反而在巴达维亚集结了十五艘战船,显然不甘心失败;更让人担忧的是,南明内部出现了新的矛盾——随着格物院地位的提升,一些学子开始轻视传统文化,甚至提出“废儒学,兴格物”的极端主张。

李定国在民族学院的讲堂上,特意讲了一课“格物与儒学”:“格物致知,是为了强国利民;仁义礼智,是为了修身齐家。两者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就像这灵脉炮,没有格物的技术造不出来,没有仁爱的心,造出来也只会用来杀戮。”

他让周显在格物院开设“儒学课”,也让翰林院的学士去格物院旁听“格物课”,试图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我们要学的是西方的技术,不是他们的霸道;要守的是华夏的文脉,不是僵化的教条。”

这番话被记录下来,传遍西南,让那些担心“格物毁儒”的士人稍稍安心。张鼎延甚至主动提出,要在岳麓书院设立“格物斋”,让学子们兼修儒学与格物。

深秋时节,湘江两岸的稻田金黄一片。李定国站在长沙城头,望着丰收的景象,灵脉在体内与这片土地的灵脉交融。蒸汽机车的鸣笛声从远方传来,与农民的歌声、灵脉水车的转动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曲属于西南的丰收乐章。

格物院的最新消息传来:灵脉蒸汽战船的改进型“长江号”下水,排水量达五百吨,配备八门灵脉线膛炮,速度再提升两成;周明远的“灵脉电报机”试验成功,能在十里内传递简单信号,未来有望实现长沙与昆明的实时通讯;王若虚的医理院研制出“牛痘接种法”,成功预防了滇西的天花疫情。

“传我令,”李定国对靳统武说,“明年开春,龙骧军第一、第二师沿长江东进,收复岳阳、武昌;阮小五的水师进驻洞庭湖,配合陆军行动;格物院加快电报机研发,确保前线与后方的通讯畅通。”

靳统武领命而去,脚步坚定。李定国知道,东进的道路不会平坦,清廷的反扑、荷兰人的干涉、内部的思想分歧,都是巨大的挑战。但他看着脚下这片因格物而重生的土地,看着各族人民脸上洋溢的希望,心中充满了力量。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长沙城头的灵脉阵上,铜片反射的光芒如同流动的星河。李定国的玄甲在暮色中泛着微光,与远处蒸汽战船的烟囱里冒出的白汽相映成趣。

他想起了年轻时在战火中失去的家园,想起了那些为了南明复兴而牺牲的弟兄,想起了格物院的灯火和民族学院的书声。这条路,他走得太久,太累,但每一步都值得。

“长沙不是终点,”李定国低声自语,目光投向东方的长江,“我们的目标,是整个华夏。”

夜色中的格物院,灯火通明。周显和学子们正在绘制东进的铁路规划图,从长沙到武昌,再到南京、上海,一条钢铁大动脉的轮廓渐渐清晰。周明远的电报机发出“滴滴答答”的声响,传递着简单的问候,却预示着一个通讯时代的来临。

李定国知道,属于南明的征途,才刚刚开始。蒸汽的鸣响将为他们指引方向,灵脉的光芒将照亮他们的道路,而华夏的文脉与各族的同心,将是他们最坚实的铠甲。

湘江的水依旧向东奔流,载着西南的希望,向着更广阔的长江,向着那等待复兴的华夏大地,缓缓而去。而李定国和他的战友们,将沿着这条用钢铁与灵脉铺就的道路,勇往首前,去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



    (http://www.220book.com/book/SN3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大明擎天柱,李定国传 http://www.220book.com/book/SN3U/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