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州财经大学,秋季开学第二周。
阳光透过图书馆窗户洒在桌面上,堆满了厚厚一摞金融教材:《公司理财》《证券投资学》《财务报表分析》……书页中夹着便利贴与笔记,整齐得让人有些意外。
但坐在桌前的李默川并没有翻动课本,而是紧紧盯着电脑屏幕上的一个K线图。
屏幕左上角——【东方财富网页版】
右上角则是他用小号注册的某财经论坛。
这是他每天的“第二课堂”。
—
“这票昨天T字板,今天一字,高度两连……但资金进得太急了。”
“逻辑上是低空经济+地方国资,但龙虎榜没看到核心游资进场。”
他边盯图边喃喃自语,同时快速在笔记本上记录着:
「龙头股复盘」
— 主线:低空经济、中特估
— 龙头:中某航通
— 竞品:中科XX、航控股份
— 龙虎榜分析:章盟主出现在昨天10:21开盘高点?还是套人?
这些话在一般人耳里简首像是外星语。但在他看来,这些才是真正决定胜负的“信息碎片”。
—
他没有任何炒股天赋。
只是高三那年,父亲工厂裁员、母亲外出打工,他发现一个残酷事实:
就算努力读书,也不一定能改变命运。
他于是悄悄攒下奖学金,在18岁生日那天开了A股账户。
没有告诉任何人。
刚开始,他和所有人一样,是韭菜。
追涨杀跌、买ST、信小道消息、加满杠杆,交了整整一年的“智商税”。
两万本金一度只剩下七千。
但他没有退场,而是把炒股这件事,当成一门系统学习的课程。
“大学教我们的是理论,但市场教我们如何认清自己。”
他说这句话时才刚大一,但很多从业十年的老股民,都未必能理解。
—
晚自习后,室友们在打游戏。
他却独自一人跑到宿舍楼天台,拿出笔记本和复盘图。
“为什么连板股在第三天总是大概率崩盘?”
“什么是‘情绪周期’?为什么龙头换人一定那么暴力?”
他画出图形曲线、对比涨停股出现的板块、记录题材轮动时间点。
那一晚,他通宵整理出一整套“情绪周期笔记”,自己也没意识到:
一个真正的交易体系,正在悄然成型。
—
开学一个月后,金融学院开设“股市模拟实训”。
许多同学兴奋地报名,还有人互相拉票争当“操盘手”。
“李默川你要不要也参加?”同桌问他。
他笑笑摇头:“我就不去凑热闹了。”
在别人眼中,他也许是不合群、不合潮流,但只有他自己知道:
模拟盘赚得再多,都是假的;
真金白银亏得再惨,才是经验。
—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那个周五。
那天下午,他照常复盘,突然发现一只三连板个股“盘中跳水”。
他第一时间打开盘口,量能缩量、抛压忽然加大。
“砸盘是假砸,诱空!”他眼神一亮。
但他没有动手。他只是在自己的复盘笔记上写下:
“出现一次典型‘假跳水洗盘’结构。”
“主力或将二次反包,观察第二天竞价强度。”
—
第二天,那只个股果然反包涨停,引来无数股评跟风喊“信仰”。
但李默川并没有懊悔。
他只是点开龙虎榜数据,一字一字记下了那几家游资的席位编号和成交时间。
然后写下五个字:
“这是伏笔。”
—
他依旧没有赚钱,账户还在缓慢爬坡。
但他的理解和判断,开始比别人快了一步、深了一层。
在别人还在问“能不能买”的时候,他己经在想“主力是谁,打的什么结构”。
在别人等老师指点的同时,他己经开始建立自己的世界观。
—
十月底,大盘迎来调整,校园模拟盘纷纷巨亏一片。
班里有男生开玩笑:
“李默川你不是学金融的嘛,怎么不早告诉我们大盘要跌啊?”
他没有解释,只是默默拉开书包,拿出一本发皱的厚厚笔记本。
翻到一页,上面写着日期:
【10月12日预测:沪指可能短线反抽后进入阴跌调整,防守为主。】
他合上笔记本,第一次,在心中轻轻说了一句话:
“我不是来学金融的,我是来征服市场的。”
—
故事才刚刚开始。
他还没赚钱,
但他己经不再是那个无知的新手。
他正在等待属于自己的第一场胜利,
一个真正理解市场、尊重市场的散户,
正在悄然成长。
(http://www.220book.com/book/SO4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