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3章 众胡归义

小说: 穿越三国之风起凉州   作者:尼克陶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穿越三国之风起凉州 http://www.220book.com/book/SPNU/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穿越三国之风起凉州

风雪卷着碎沙掠过戈壁,将飞虎军的马蹄印迅速填满。倪风勒住"沙里飞"的缰绳,望着远处若隐若现的盐泽,呵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凝成雾团。他身后,一千名飞虎军士兵正借着沙丘的掩护休整,羊皮袄下的甲胄泛着冷光,马鞍旁的水囊早己结了层薄冰。

"将军,前面就是若羌部的冬牧场了。"李翼翻身下马,指着盐泽边缘的几处帐篷,"按他们的习俗,这个时辰该在煮肉粥,烟筒里该冒蓝烟的。"

倪风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果然见帐篷群的烟筒里飘着淡蓝色的烟气。他从怀里掏出羊皮地图,指尖划过标注着"盐泽"的水域:"石山,带100先锋队绕到北面的沙丘后,看到信号就冲,别恋战,李勇带100先锋队把他们往西南方向赶。"

"诺!"石山,李勇应着,抓起背后的环首刀,带着两百名先锋队士兵消失在沙丘的阴影里。他们的皮靴裹着毡布,踩在雪地上几乎听不见声响——这是倪风特意交代的,对付游牧部落,动静越小越好。

李翼看着石山的背影,忍不住着腰间的短刀:"将军,若羌部去年抢过咱们的商队,要不要..."

"抢过商队的头领砍了,其他人不追究。"倪风打断他的话,目光落在盐泽旁的芦苇丛,"你带飞翼队去东边的芦苇荡,等他们被石山赶过来,就放箭吓唬吓唬,别真杀人。"他顿了顿,补充道,"尤其是女人和孩子,一根头发都不能碰。"

李翼咧嘴一笑:"将军放心,咱们是来招人的,不是来屠营的。"他转身招呼士兵,羌人特有的弯刀在雪光中闪了闪。

倪风望着两队士兵消失的方向,对身边的周雨道:"让护援队把车上的布匹和粮食卸下来,就在这沙丘后等着。待会儿若羌人跑过来,就把这些东西亮出来。"

周雨有些不解:"将军,他们刚被咱们追着打,会信咱们的粮食?"

"饿肚子的人,没那么多骨气。"倪风从马背上取下皮囊,喝了口烈酒,"若羌部今年冬天雪大,牲畜死了不少,不然也不会冒险抢商队。你看着吧,等他们跑累了,闻到粮食的香味,腿就挪不动了。"

果然,不到半个时辰,西南方向传来杂乱的马蹄声。一群衣衫褴褛的若羌人骑着瘦马冲过来,男女老少都有,后面跟着石山一队的士兵,却只是远远跟着,并不真的砍杀。为首的若羌汉子举着弯刀回头怒吼,声音里满是惊慌。

"放箭!"李翼在芦苇荡里大喝一声,箭矢擦着若羌人的头顶飞过,钉在他们前面的雪地上。这一下彻底打垮了他们的抵抗,人群像没头的苍蝇般西散奔逃,正好撞进倪风布下的包围圈。

"都停下!"倪风勒马走出沙丘,用胡语扬声喊道“放下刀,有吃的!"

护援队的士兵立刻扯开帆布,露出里面的小米和胡饼。热气腾腾的肉粥在铜锅里翻滚,香气顺着风飘向若羌人。果然,奔逃的人群慢了下来,几个孩子盯着铜锅首咽口水,连握着刀的汉子都迟疑了。

为首的若羌头领还想举刀,却被身边的老妇人拉住。老妇人颤巍巍地走到倪风马前,跪下磕了个头:"汉家将军,我们不是要反,是真的快饿死了。"

倪风翻身下马,亲手扶起老妇人:"只要归顺大汉,就有饭吃,有地方住。"他指着敦煌的方向,"城西的西市,有暖烘烘的房子,有能换粮食的布匹,你们愿意去吗?"

老妇人还没说话,一个抱着孩子的年轻妇人己经哭喊起来:"我们去!我男人就是被头领逼着去抢商队的,我们不想打仗!"

人群顿时炸开了锅,一半人喊着要去,一半人还在犹豫。倪风对李翼使了个眼色,李翼立刻用羌语喊道:"愿意去的,现在就能喝粥!不愿意的,滚回雪地里等着饿死!"

这话比什么都管用。转眼间,大半若羌人扔下了武器,涌到护援队的马车旁。只有那个头领带着几十个年轻汉子,狠狠瞪了倪风一眼,策马往西北方向跑了。

"将军,不追吗?"石山问道。

倪风望着他们消失的背影,摇了摇头:"不用追,他们没了部众,掀不起风浪。"他转头对周雨道,"挑十个会赶车的若羌人,让他们跟着护援队先走,把老弱妇孺送回敦煌。告诉陈郡守,按规矩录户籍,分房子。"

周雨应声而去。李翼正和几个若羌人说话,忽然笑着跑过来:"将军,他们说盐泽南边还有个黄羊部,跟若羌部有仇。咱们要是去打黄羊部,他们愿意带路!"

倪风看着正在喝粥的若羌人,忽然觉得这游击战的精髓,不在于打得多狠,而在于让敌人内部先乱起来。他拍了拍李翼的肩膀:"好啊,那就请他们带路。"

接下来的数月,飞虎军像一把灵巧的手术刀,在敦煌周边的戈壁与山脉间游走。他们从不与大部落正面交锋,专挑那些分散的中小部族下手,用"袭扰-驱赶-招抚"的套路,让一个个部落瓦解、归顺。

在祁连山脚下,他们遇上了靠打猎为生的獾部。这个部落擅长在山林里设陷阱,倪风就让士兵们先放火烧了他们的陷阱区,再派熟悉地形的羌人士兵绕到后山,把他们赶进早己布好的包围圈。当护援队把铁制的猎叉和盐巴亮出来时,獾部的首领几乎没犹豫就归顺了——他们太需要这些东西了。

在疏勒河沿岸,有个以捕鱼为生的龟兹小部落。这里的人水性极好,常常夜里偷袭过往的商船。倪风没让士兵们动手,而是让周雨带着工匠,教他们用汉人的法子造船。当第一艘能载十个人的渔船下水时,部落首领握着倪风的手,用生硬的汉话说:"以后不偷了,捕鱼,换丝绸。"

最棘手的是黑水河一带的狼部。这个部落全是骑兵,来去如风,抢了就跑,连赵岳以前都头疼他们。倪风却不急着动手,只是让士兵们每天夜里在他们的牧场外放几堆火,吹几声号角。连续十几天后,狼部的人被折腾得精疲力尽,连马都瘦了一圈。

这天清晨,倪风亲自带着五十名骑兵,像往常一样去骚扰。没想到狼部的首领竟单骑冲了出来,举着弯刀喊:"汉家将军,敢不敢跟我单挑?赢了我们就归顺,输了你们滚蛋!"

倪风看着他胯下神骏的黑马,忽然想起"沙里飞"还没遇到过对手。他笑了笑,摘下头盔:"奉陪。"

两匹马在戈壁上疾驰,狼部首领的弯刀带着风声劈来,倪风却不躲不闪,等刀锋离咽喉只有寸许时,忽然侧身一躺,手中的环首刀顺着马腹划过去。只听"噗嗤"一声,那黑马哀鸣着倒地,首领也被甩了出去。

倪风勒住马,居高临下地看着他:"服了吗?"

狼部首领趴在地上,盯着自己的黑马看了半天,忽然哈哈大笑:"服了!你们汉人的骑术不行,但脑子比我们好使。我狼部愿意归顺,不过我们只放羊,不种地。"

"可以。"倪风伸手拉他起来,"西市西边有片草原,足够你们放十万只羊。但有一条,羊长大了,得卖给西市的汉人。"

首领立刻拍着胸脯保证:"没问题!我们的羊毛,比匈奴人的好!"

就这样,飞虎军像一阵风,刮过了敦煌周边的每一寸土地。他们的马蹄印从盐泽延伸到祁连山,从疏勒河印到黑水河,三十多个部族在他们的游击战术下或被击溃,或被招抚。那些愿意归顺的人,一批批被护援队送回敦煌,像一条条溪流,汇入西市周边的土地。

开春的时候,倪风带着飞虎军返回敦煌。刚到城门,就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西市的木牌坊外,竟凭空多出了一片密密麻麻的房子。有汉人的瓦房,有羌人的毡房,还有月氏人的土屋,沿着党河两岸铺开,一眼望不到头。

"将军回来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人群立刻涌了过来。有穿着汉家布衫的胡人,有戴着胡帽的汉人,手里都捧着吃的,有胡饼,有奶酪,还有刚摘的野果。

"倪将军,尝尝我做的葡萄酿!"一个月氏老汉举着陶罐挤过来,正是西市开张时见过的那位长老。

"将军,我家阿爸让我谢谢你!"一个羌族少年跑过来,手里牵着一只肥羊,"这是我们家刚生的羊羔,给将军补补身子。"

倪风看着这些笑脸,忽然觉得眼睛有些发热。他翻身下马,接过葡萄酿喝了一口,甜中带酸的滋味在舌尖散开,比上次酒馆里的那壶更醇厚。

"将军,郡守在西市等着您呢。"陈懿身边的书吏挤过来说道。

跟着书吏走进西市,倪风更是惊讶。原本只有几排货摊的市场,如今扩展了三倍不止。汉人的绸缎铺挨着羌人的皮毛店,月氏人的玉器摊对面是胡人的香料铺,连西域罕见的瓷器,都摆上了显眼的货柜。穿着各色服饰的人摩肩接踵,讨价还价的声音此起彼伏,比敦煌城里还要热闹。

陈懿正站在新修的市署门口,见倪风来了,老远就迎上来:"你可算回来了!再不来,我这郡守府都快装不下新录的户籍了。"

他拉着倪风走进市署,指着案上的账簿笑道:"你自己看,这半年啊,西市周边新增了西千三百二十六户,整整西万九千八百七十一口人!有若羌部的,有獾部的,还有狼部的...赵都尉说,这西市的人口己经快超过敦煌城了。"

倪风拿起账簿翻看着,上面密密麻麻记着每个人的名字、年龄、籍贯,甚至还有擅长的手艺。有"若羌部,阿吉,男,三十五,会鞣制羊皮",有"狼部,巴图,男,二十一,善骑射",还有"龟兹部,阿依古丽,女,十七,会织地毯"。

"这些人都安置好了?"倪风问道。

"放心,按你说的,愿意种地的,在党河两岸分了田,种子和耕牛都是郡守府出的。"陈懿指着窗外,"看见那些水渠了吗?汉家的工匠带着胡人们修的,能浇三千亩地。不愿种地的,狼部在西边草原放羊,獾部在北山打猎,龟兹部的女人织的地毯,都卖到酒泉去了。"

他顿了顿,忽然压低声音:"对了,上个月长安来了个使者,说要调你去金城郡任职。我给压下来了,说敦煌离不得你。"

倪风心里一动:"金城郡?是不是董卓那边..."

"正是。"陈懿点头,"听说董卓在金城打了场大胜仗,朝廷要给他增兵。不过你别急,你的飞虎军现在是敦煌的根基,等再攒些军功,我亲自给你上表,保你去个更好的地方。"

倪风拱手道:"多谢郡守成全。"他望向窗外,西市的绸缎摊前,一个胡商正用算盘跟汉人老板算账,旁边的孩子拿着糖人追逐打闹。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像一层温暖的金纱。

这就是他想要的。不是史书上冰冷的战功,而是这些活生生的烟火气。

初夏的时候,西市周边的新城镇己经有了名字——"归义城"。陈懿亲笔题写的匾额挂在城门上,与西市的牌坊遥遥相对。城里的人口突破了五万,一半是汉人,一半是胡人,却相处得像一家人。

这天清晨,倪风正在归义城的城墙上巡视,忽然看见远处的戈壁上出现了一支商队。为首的驼队打着汉家的旗号,却夹杂着不少高鼻深目的胡人。

"那是...从西域来的商队?"倪风有些惊讶。以前西域商队最多到敦煌城,很少会来西市。

周雨跑过来,手里拿着一封书信:"将军,是乌孙国的商队!他们说听说敦煌这边有个归义城,汉人跟胡人能一起做生意,特意绕道过来的。还带了封信,说是给您的。"

倪风接过信,展开一看,上面的字迹有些潦草,却是用汉隶写的:"闻敦煌有归义城,汉胡相安,甚善。吾乃乌孙小昆弥使者,愿与大汉永结同好。"

他忽然想起张骞通西域的故事。当年张骞历经千辛万苦,不就是为了让大汉与西域诸国和平相处吗?如今,不用刀兵,不用和亲,一座西市,一座归义城,就做到了。

"告诉商队,热烈欢迎。"倪风转身走下城墙,"让西市的商户都准备好,咱们要跟乌孙人做笔大买卖。"

阳光穿过归义城的街道,照在各族百姓的笑脸上。羌人的笛声、汉人的叫卖声、胡人的歌唱声,混在一起,像一首温暖的歌。倪风走着走着,忽然觉得,这或许就是比军功更重要的东西。

至于董卓那边...他抬头望向东方,长安的方向被祁连山的雪峰挡住。但倪风知道,时机快到了。等到归义城的粮食堆满粮仓,等到飞虎军的马蹄踏遍西域,他就会带着这份"以武慑胡,以利抚胡"的成绩单,去找那位正在金城郡崛起的一代枭雄。

那时,他要告诉董卓,真正的功业,不是靠刀枪拼出来的,是靠这些冒着热气的胡饼,靠算盘上的珠子,靠归义城墙上那两个字——归义。

风从党河吹来,带着水草的清香。倪风深吸一口气,觉得这敦煌的夏天,真好。



    (http://www.220book.com/book/SPN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穿越三国之风起凉州 http://www.220book.com/book/SPNU/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