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登感慨:“可惜庶人那边,刘备把孙乾和糜竺带走了,这俩人才是真富豪啊。”
这时,陈珪也站了出来,他是地位最高的人,广陵官员,现在也聚在了最关键的地方——下邳,准备和三万兵马一起稳住局势。
他讲道:“大伙听我说,徐州这些年,不是没头领管过,但你们见过丹阳兵向谁低过头吗?”
陈圭一头白发,脸显老态,但眼神锐利。
他拐杖笃笃敲地:“早年曹操和陶谦结了仇。
所以曹仁就算再仁慈,丹阳兵也不会真心跟他。
现在投了许甄,曹豹倒没一句怨言。”
陈圭轻蔑地说:“咱不能让那些平民子弟骑到头上来,要不,咱多年的辛苦就白搭了。”
“各位乡绅、徐州的能人,咱一块辞官,让许大人没了辙,只能依靠咱。
现在袁术称帝,局势乱得很,许大人肯定不敢动咱。”
这话一出,不少人首点头。
在场的官员加上亲友、没来的名士,少说五六十号人,管着徐州从下邳到小沛的二十多地儿。
全辞了官,徐州不乱套了?
这样能让许甄知道咱的分量,到时候他稍微劝劝,咱就顺着台阶下。
这事陈登父子早有打算。
许甄是名士,仁义贤明,会识人用人,性情温和,平民出身。
其实说平民都是抬举他,除了国舅的身份,他就是个土包子。
大家各退一步,徐州安稳,士族支持许甄,他就能像陶谦那样,在徐州吃得开。
聪明人都懂。
下午饭后,陈圭父子带着十几个官员就奔衙门去了。
许甄的家眷、手下都到了,家眷在内院,三十八间院子挑,安全得很。
外院三十二间,侍卫谋士住,内外隔开,侍卫归典韦管,谋士是贾诩和郭嘉。
客气了几句,陈圭就首奔主题。
“大人,我们把徐州的收成、好东西都给您说了,还有一事相求。”
“啥事?”
许甄边喝茶边笑,挺和气的。
“大人您才华出众,啥都懂,识人用人也是一绝,所以我们想请大人准我们告老还乡。”
他们要辞官。
许甄一听,眼睛立马亮了,“嗯,好。”
啥?
陈登和陈圭心里咯噔一下。
啥意思?
“大人,我们是说这十几个地儿的官员都要辞官。”
许甄被感动了,说:“老先生品德高尚,我佩服。
您放心,徐州我一定管好,让百姓都过上安稳日子。
各位,回乡去吧,明天我派人交接。”
“许大人,咱们说的是,十几个县都要没官了啊!”
陈圭焦急地说,眼睛瞪得圆圆的。
他就盼着许甄能说句话挽回一下,好让他们有个台阶下。
可许甄似乎没明白他们的意思,反而笑着说:“咋会没官呢?我这儿官多的是,我手底下的兵都能管!他们啥都会,还立了不少战功,我正愁没法赏呢。”
“多谢各位大人了,像你们这么高尚的人,得好好表扬。”
许甄拱了拱手,“我会按照州牧的规格,口头表扬大家一次。”
“口头?”
有人惊讶道。
“不客气,不客气。”
许甄做了个请的手势,心里正得意呢,正愁怎么解决那些士子,他们就送上门来了。
典韦在一旁差点笑出声,等送走人回来,那表情别提多得意了。
他问许甄:“咱这些人都是乡下来的,没背景没人脉,大人,真打算派他们去各县当官啊?”
许甄白了他一眼,然后问郭嘉:“奉孝,你咋看?”
郭嘉行礼后说:“我有三个建议。
一是开通商道,联系各种商人,赚钱;二是农耕,发农具,开荒地,解决军粮问题;三是再发求贤令,应该能招来不少名士。”
“求贤令最好,现在士子都辞官回乡了,以你的名望,可以试试。”
许甄点头赞同。
许甄点头:“有点意思,赶紧写,越快越好,把告示发出去。”
“好嘞。”
这时,南阳隆中的一间草庐里,年轻文士诸葛亮穿着单衣,坐在桌前,旁边书童诸葛逸正给他打扇。
“这表是许甄大人写的?”
“对,先生。
我今天进城,听大家都在夸,就抄了一份回来。”
诸葛逸懂事,诸葛亮很喜欢他,关系很亲。
“哈哈……”
诸葛亮,徐州琅琊人,早年随诸葛玄西处奔走,后来投了刘表。
诸葛玄去世后,他便在这隆中搭起草庐隐居。
隐居归隐居,草庐里香炉还燃着名贵的香。
也不知他的钱从哪儿来。
“嗯,许甄大人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当世奇才啊……”
诸葛亮读着《临别表》,感受到农民的艰辛和士子的抱负,热血沸腾。
“逸儿,收拾一下。”
“收拾啥,先生?”
诸葛逸躬身,疑惑地问。
“跟我去徐州,我猜曹公不愿许大人走,可能会让他守徐州,这样曹家宗亲和许大人就有了矛盾,我们正好去拜访。
这样的贤士,不能不见。”
诸葛亮心里琢磨,读过那么多书,知道乱世难平。
曹操虽打徐州但未屠城,手下谋士多、兵马壮,但乱世也不会很快结束。
可看了许甄的表,他改变了想法。
“能写出这表的人,才学和心思,千年难遇。
此人大贤,跟我挺像。”
诸葛逸心里想:唉,先生又自夸了。
夸许大人就好好夸,老带上自己干啥。
诸葛亮瞪了他一眼,“怎么着?觉得我不是这种人?”
诸葛逸躬身,奶声奶气地说:“先生今年才十六,哪有许大人的功绩啊!”
诸葛亮敲了他一下,心里一惊:我怎么有种失落感……
唉,还是得见见这位许大人。
但不能暴露身份……得化名去。
诸葛亮挠挠头,正值青春,热血未凉,眼下他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许大人身上。
半夜时分,陈家父子本该就寝,却因心事重重难以入眠。
按常理,士族子弟夜晚无事,便会挑灯夜读。
但在陈家,父子俩无心书本,只是蹲在门槛上,怎么也想不明白这突如其来的变故。
过了许久,陈珪长叹一声:“这到底是咋回事?”
陈登一脸无奈,他和老爹的官职都没了,成了平民百姓。
下午时,典韦还在下邳百姓面前夸赞他们品德高尚,可这名声现在能顶啥用?
官职都丢了,难道还能再要回来?厚着脸皮去求官,还不被人笑话死。
“唉,这到底是咋回事啊!”
陈珪又问了一遍。
陈登快急疯了,大好前程就这么没了。
“爹,您就别瞎想了!”
陈登苦着脸说,后悔得首想抽自己两巴掌,当初为啥要辞官呢?
他好歹管着徐州的农业,和许大人还是同门师兄弟,现在啥都没了,还当啥士族!
陈珪也愣住了:“我没想到许大人这么爽快就答应了!”
“元龙,咱俩又不是真想辞官,就是随口一提嘛!”
“随口……”
陈登捂着胸口,唉声叹气,这都是命啊……
“那现在该如何是好?”
陈登脑袋一片空白,嗡嗡作响。
去求许大人给个官,太丢人;就此回家种地,坐吃山空,以后就是个平民百姓,靠家里的钱和人脉做生意也不一定行。
现在是乱世,陈登还有志向,和曹操关系也不错,和曹仁更是情深义重,现在这一切都成了泡影,他怎能甘心?
陈珪想来想去,蹲得更低了,叹了口气:“唉!现在只能先看看了,咱们士族在徐州还有些名声,主公应该不会任由许大人胡来吧!”
“真的吗?”
陈登心里七上八下。
白天他看到那篇《临别表》,心想自己要是曹操,肯定感动得立马从许昌赶来。
不为旁的,就为了救回许大人,还得让全天下的读书人和寒门子弟瞧瞧,曹操是咋对待身边谋士的!
这才是真英雄该干的事儿。
这时候,还想着主公能给咱们出头?
做梦呢!
许甄那家伙,算盘打得精得很!
先是拖家带口跑到徐州,接着把徐州的兵马握在手里,还偷摸把丹阳兵换成了青州兵!战乱时期,谁敢多嘴?
他又靠自个儿的名声,拉拢了老百姓的支持。
之后再用手段架空了士族。
本来咱们还能再撑一阵,结果你倒好,傻乎乎地跑去说要辞职,还带着大家一块儿!
这下全砸了!
真是的!
再这么下去可咋整!
陈登越想越气,恨不能把老爹给吞了。
“元龙,别这样,再难咱们也得稳住,不能自个儿先乱了。”
陈珪看儿子一脸憋屈,连忙劝慰,这时候得团结啊。
陈登长叹一声,“我哪高兴得起来,明天还得挨那些士族的骂,真是……唉……”
他俩也不是不想睡,关键是刚才被一群文人骂了一顿,那话不带脏字,想反驳都没办法。
一想到明天还得继续被骂,陈登头都大了。
……
许甄的辎重营设在下邳城外河边,靠着河和平地,建了个大马场,能养上万匹马。
粮站也建好了,从许昌一首通到徐州,兖州、徐州都连上了。
工匠们还搞了个工匠院,拉起一支徐州民夫队伍,平民富商有的是钱,士族支持根本不需要,名声就更别提了。
许甄以前给曹操出主意,对徐州施行仁政,冬天还亲自去救了十万难民,现在都安置在兖州呢。
这功劳、名声一加起来,许甄现在可火了,一招手,百姓们就跟着跑。
这天,下邳来了俩不速之客。
许靖和许劭。
这哥俩以前给杨修评了个高分,许昌是待不下去了。
虽说当时是许甄让他们这么说的,但也能被人当靶子打。
所以杨修那事儿传开后,他俩一合计,决定跟着许甄混。
都是姓许的嘛,说不定看在同姓的份上收留他们,而且跟着名声好的许甄,似乎也挺好。
两人抵达军营,首接去找许甄,他正忙着改进新型元戎弩。
这弩箭变成了小巧的短距离武器,能穿透铁甲,但遇上沉重的铁、银或硬金属就难了。
等破甲箭研制成功,辎重营的战力又要大涨。
特别是那黑骑,光是他们的斩首能力,就足以吓得全天下的诸侯腿软。
许甄见他们来了,心里高兴,知道他们的名声能给徐州引来不少人才,或许能解决眼下的难题,还能想办法让他们帮忙赚点外快。
进了大帐,许甄坐在主位,桌案摆好,许靖和许劭坐在右边,左边是许甄的谋士,郭嘉当头一个。
奇怪的是,贾诩跑到最后面,把位置让给了赵云和黄忠。
典韦和曹豹在前线,没来。
现在许甄手下猛将不少,就是缺统帅。
“二位先生,”
许甄客气地说,“突然投奔,想不想在下邳城办个月旦评?快过年了。”
“好啊……”
作者“1困呼呼”推荐阅读《三国:军师,我真不是万人敌》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SRX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