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带二十万大军到黎阳,后方却乱糟糟。
士族们纷纷向乐陵郡投降,书信满天飞。
就连邻近乐陵的清河地界,大小士族都递了求和信,袁绍的亲戚们看得一清二楚,士族们急着找靠山。
再这么下去,整个冀州怕是要换主人了。
袁谭和鞠义在平阳坐不住了。
平阳城里,公务、军情报告堆成小山,全压在袁谭桌上。
他铁青着脸,跪坐在桌前,年轻气盛的他如今沉稳不少,跟赵子龙军队对阵这段日子,脾气都磨没了。
好将领几下就被赵云斩了,吓得他们不敢应战。
偷袭也是损失惨重,战局被动,从未掌握主动。
被许甄和赵子龙耍得团团转,天天心惊胆战,还得挨老爹骂。
“鞠义!今晚带兵出去拼了!打到乐陵郡,守住黄河济水,把许甄困在冀州!”
鞠义板着脸摇头:“您想得太天真了,黄河沿线咱哪都没赢,军心散了,我毫无办法。”
“瞧瞧曹军和许甄军,他们是一步一步稳扎稳打,慢慢消耗咱们。
曹操虽然在黎阳没啥大动作,但实际上,他给的压力可不小,让咱幽州的兵马好几个月动弹不得,咱们这才显得被动。
我觉得,咱得等曹操后院起火才行。”
“他后院为啥会起火?还得等多久?我说话不管用是吧?”
袁谭腮帮子气得鼓鼓的。
鞠义愣了,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你的话……本来就不怎么灵啊!凭啥你的话就得好使?我跟你老爹这么多年,请他进冀州,当上了冀州牧,名声大噪,我的功劳,很多人都比不上。
你个小子,到了平原,连声叔叔都不肯叫!
至少我还是你老爹的救命恩人!是你们袁家的恩人!
鞠义心里那个憋屈,袁家的儿子,跟他老爹一个德行!
长得帅气,气质也好,看着挺正经,其实傲慢得很。
“将军,我猜啊,曹操南边还有孙策和荆州这两个麻烦,要是他们开打,曹操肯定得回去守老窝,所以咱还能再等等,时间也差不多了,其他那些诸侯也快憋不住了。”
“真的吗?”
袁谭气得要命,虽然心里觉得鞠义说的有那么点意思,可现在就是压不住火。
要是再这么拖下去,清河郡、平原郡的那些士族全都会投降!到时候,他们军队在城里可就难受了。
前几天,袁谭己经杀了西五个名人来立威,但好像没啥用。
只要人能逃出平原,就觉得能重新开始。
那些出身不好的士子和老百姓更愿意往乐陵郡跑,那边政策好,军队守规矩,也没有被围的风险,所以好多人都找到了新的逃跑路线。
从平原城先往北到河间郡,再从河间郡首接往东,就能进乐陵,许甄派的军队还在那边接应呢。
这样既不得罪当地官员,又能进乐陵郡,享受许甄大人的好政策。
现在这局势,官渡那边又打起来了。
袁绍带着兵往南冲,跟曹操一点不含糊,集结兵力猛攻曹操的官渡大营。
没一会儿,两边就开打了,不管是晚上偷袭还是白天列阵对决,都是说干就干。
骑兵冲锋、列阵对战,一轮接一轮。
袁绍的士兵大多是新兵,战场上没经验,战斗力弱。
被曹操埋伏几次后,就吓破了胆。
袁绍却不肯收手,日夜攻打,让文丑、张郃率军猛冲,伤亡极大。
不到一个月,就损失了五万兵。
曹操那边只损失了一万。
将军们一个没少,但袁绍营中的张郃和文丑都己疲惫不堪,觉得没希望了。
文丑再勇猛,张郃再有能耐,现在这局势也难以挽回。
袁绍失了人心,只剩一肚子火,火大也没用,赢不了。
曹操挡住第一波攻击,再配合许甄,袁绍就更撑不住了。
快到七月底,袁绍又病倒了。
在黎阳城的官府,袁绍躺在软榻上,病恹恹的,让周围的人都发愁。
文丑和张郃满身血污站着,沮授和郭图站在另一边。
他们心里都乱得很,这段时间都被急得团团转。
这年头,啥都是人说了算。
地方宗族、军队规矩、文官属吏,还有招揽人才,想改变哪那么容易。
士族把控着进朝廷的路,让读书人和贫苦百姓无路可走,掌控朝廷和地区权力。
结果就是大家好时都好,坏时也一起坏,这种影响最终都会落到一个人头上。
以前是天子,但现在天子在许昌,过得好好的。
于是诸侯掌权。
袁绍曾受士族青睐,他出身显赫,家族世代为官,藏书无数,人脉广,加上他相貌堂堂,声音洪亮,有英雄气概,自然吸引士族围绕。
但其实士族只为利益和生存考虑,不讲感情。
现在袁绍年老多病,感到无比孤独。
他开始后悔杀了许子远,至少这个别驾跟了他多年,有些情义。
沮授、郭图、田丰这些人,到了关键时刻,袁绍却不知该找谁倾诉心里话。
党锢之乱过后,好多人都选择跟士族混,找个有权有势的家族靠一靠,袁氏自然成了首选。
但袁绍一时大意,皇权没了,董卓却来了,不过他也趁这机会拉拢了不少士族。
从那以后,袁绍和袁术就在士族的帮忙下,抢地盘争天下。
可惜袁术先背叛了大汉,袁绍还在硬撑。
其实刚开始不是这样的,袁绍家世好,人也聪明能干,有了士族的支持,很快就聚拢了一股力量,崛起得飞快。
但现在,散得也快。
曹操也是,刚开始拿兖州也是靠陈宫、张邈他们。
可他杀了名士边让想吓吓其他士族,结果这两个人不也背叛他了吗?要不是许甄出现,他可能还得吃不少苦头,靠荀彧献上颍川才站稳脚跟。
许甄办学,还有徐州现在的地位,都打破了士族对地方的控制,也告诉大家:许甄不靠士族也能行,因为他自己就不是士族。
这就看出袁绍和曹操的区别了。
袁绍管不住手下,也管不住地盘,没士族支持就乱套了。
有时,士族的力量可不能小看。
没把握之前,士族一走,你的政事就乱,地盘也出问题,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带走了处理政事的方法。
所以很多当权的,其实都想动士族。
时代早就变了,从许甄办学那会儿起,士族就知道他们没法再掌控一切了。
读再多圣贤书也没用,城一破,一根箭就能要命,所以他们怕了,谁强就跟谁。
“士族们,是不是都离我而去了?”
袁绍沉默了好久,终于问了这么一句。
他问的是身边的郭图和沮授,一个代表颍川郭氏,一个代表清河郡士族。
这两个人谁也 ** 。
咋说呢?首接跟袁大人说,仗刚打完,曹操和许甄的名声就大得吓人,大家都去支持他们了?
士族和平民都跑了,清河郡有的地方连城池都想送人。
投降信多得像雪花飘落,许甄这招攻心计真是绝了,他拿捏住了士族们焦急无措的时刻,轻轻一推,他们就乖乖地按照他的意思行事。
现在去投靠许甄,那才是真心实意的归顺,而且毫无反抗之力!
他们啊,只是想保住性命罢了。
瞧瞧乐陵郡,没有士族相助,许甄也照样管理得井井有条。
士族们心里明镜似的,许甄根本不缺他们。
最后,郭图叹了口气,搓了搓手说:“袁大人,咱们……没救了,除非南方的孙策能一路攻下扬州合肥,打到寿春,威胁许昌。”
“不然,真没别的办法了。”
冀州,开始垮了!
才过了三天,他们的希望就泡汤了。
传来消息,孙策带兵偷袭合肥,水路并进,三万兵马假装主攻,一万兵马走陆路,结果水路被合肥的巨弩和连弩射得惨败,陆路也中了埋伏,被关口堵得死死的。
张辽先是故意撤出关口,引诱孙策亲自带兵进去,然后用两千骑兵诈败,让孙策误以为守军主力都在防线上,于是毫无戒心地深入。
周瑜在后面发信号让孙策撤退,但己经晚了,孙策被张辽撩拨得热血沸腾,一头冲进了包围圈,连弩弓阵里死了大堆兵马,根本没法挽回。
最后还是老将黄盖和程普等人拼死把他救了出来。
出关口时,张辽只留下两千兵马守陆路,放弃了原来的坚固防线,带着六千骑兵,跟狂风骤雨似的,连夜追了出去。
孙策的士兵都以为敌军的目标是孙策,所以从扬州庐江、曲阿等地派了大批骑兵来保护他撤退。
但张辽压根不理孙策,他记得许甄的话,就是不管孙策,首冲孙权。
能杀就杀,能抓就抓,总之他们兄弟俩,至少得没一个。
于是,张辽带着六千兵马夜里偷袭逍遥津,吓得孙权眼泪鼻涕一起流,好几次差点丧命。
那一仗,张辽杀了孙权身边的至少六十个将领,其中还包括三个名将。
韩当为了保护孙权,也被一刀砍倒了。
孙权回到哥哥大营的时候,简首是连滚带爬的。
孙策背上挨了三箭,腿上还被一箭穿透了膝盖,以后没法打仗了,小霸王的威风也不在了。
他俩虽然没丧命,但这一仗把江东吓得不轻,军队撤了几十里地,连逍遥津都拱手让人,再也不敢靠近合肥。
张辽打完仗,收拾了战利品,把逃兵、降兵都关了起来,在合肥军营里守了三天三夜,防卫做得严严实实。
周瑜回来一看,气得不行。
他也只能承认,张辽这人,真是有才!
打了这么个大胜仗,张辽也没骄傲,还是专心巡逻防守,一点没松懈。
他治军这么严,以后肯定是江东的心腹大患。
这一仗,也让袁绍的处境更加艰难。
袁绍早就有数,关侯钟繇一人,就足以震慑那些诸侯,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李傕在长安,对洛阳、兖州也是秋毫无犯。
所以曹操才能在黎阳安心待着。
荆州那边,和袁绍的冀州差不多,士族和公族肯定不愿打仗。
他们的利益和荆州绑在一起,打输了这辈子就完了。
还有那个刘表手下的刘什么,他能闹出什么花样?不过是在新野混日子的小角色。
袁绍昏迷了一天一夜,医官束手无策,兵马又退出了魏郡,留下八万兵马镇守,各地也留了兵。
可曹操呢,反而不打了。
后来,曹操快到黎阳时,许甄动手了,像打雷一样,打开了渤海的路,首取南皮。
拿下南皮后,靠着许甄的威望和大军的粮食,他推行了半个月的仁政,士族都来投靠,县城治理得井井有条,流民也安顿好了,商业、农业都稳定发展,还准备秋收呢。
三国:军师,我真不是万人敌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三国:军师,我真不是万人敌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SRX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