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4章 琴键上的双城记(二合一大章)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都市校园之我的黄金时代 http://www.220book.com/book/SSCH/ 章节无错乱精修!
 

帝都大学的秋意渐浓,金黄的银杏叶铺满了通往琴房大楼的林荫道,踩上去沙沙作响,如同大地谱写的温柔前奏。对于音乐系的学子而言,季节的更迭不过是背景音,真正主宰他们心跳节奏的,是永无止境的琴音、笔尖划过五线谱的沙沙声,以及那份在繁重课业缝隙中悄然滋长的、名为思念的旋律。

江屿这周的大二课程表仿佛被施了空间压缩魔法,《高级曲式与作品分析》像一座精密运转的迷宫,教授严厉的目光扫过,任何一点对“动机发展”或“调性布局”的含糊都会引来毫不留情的追问。《管弦乐配器法》则如同指挥一场无声的千军万马,木管组的音色融合、铜管组的力度平衡、弦乐群的层次铺陈,每一个细节都关乎最终音响的生死。更别提每周雷打不动的小提琴专业主课,导师的要求己臻化境,帕格尼尼随想曲的每一个颤音、每一个跳弓都必须在显微镜下完美无瑕。他的生活被分割成琴房309的密闭空间、堆满总谱的图书馆角落,以及深夜台灯下分析乐谱到眼花的书桌。

而苏晚,作为大一新鲜人,正经历着音乐系著名的“炼狱期”。《视唱练耳》教室如同刑场,老师那双堪比精密仪器的耳朵,总能从她尽力模仿的音阶中揪出那0.1音分的偏差。“升F!还原F!苏晚,你的耳朵需要上发条了!”老师的叹息让她恨不得钻进地缝。《基础和声学》更是噩梦,西部和声的规则像紧箍咒,禁止平行五八度、解决七音、正确的声部进行……她对着习题本上被红笔圈出的“声部超越”和“不良进行”,眉头拧成了麻花。《音乐史(一)》则是一场信息洪流的洗礼,从格里高利圣咏到蒙特威尔第,海量的年代、人名、作品名需要死记硬背。她的大提琴专业小课导师同样以严格著称,巴赫无伴奏组曲的纯净线条容不得半分杂质,一个音准的飘忽就能换来半小时的“慢练酷刑”。她的世界,是琴房308的反复磨炼、公共课阶梯教室的奋笔疾书,以及和室友在宿舍哀嚎“和声作业杀我”的深夜。

两人的课表,如同两条偶尔相交的溪流,唯一的交汇点,便是那两堂合上的公共大课——《西方音乐史》和《音乐美学》。这两堂课,成了他们灰色课业生活中,最明亮、最值得期待的“鹊桥”。

周三上午,《西方音乐史》阶梯教室。

江屿通常和室友林峰等大二男生坐在中后排。苏晚则和同寝室的女生占据中间靠前的位置。上课铃声响起,头发花白、激情澎湃的老教授开始讲述浪漫主义时期肖邦的“钢琴诗人”特质。江屿的目光,总会不受控制地越过前面一排排的脑袋,精准地落在那抹熟悉的背影上。

他看见苏晚挺首的脊背,看见她随着教授讲到精彩处微微点头时,马尾辫发梢的轻轻晃动。他看见她遇到笔记难点时,无意识地用笔尾轻轻戳着下巴,留下一个小小的红印。他看见她偶尔偷偷从帆布包里摸出一颗水果糖,飞快地塞进嘴里,然后像只偷腥的小猫般满足地眯一下眼。这些细微的动作,在他眼中被无限放大,带着一种令人心头发软的可爱。

课间休息的十分钟,是江屿最珍视的“战略时间”。他会拿起早就准备好的、还温热的豆浆或苏晚喜欢的红豆面包,目标明确地穿过人群,走到她座位旁。

“喏,补充点能量。”他的声音很自然,仿佛只是顺手。

“哇哦~”苏晚的室友们立刻发出心照不宣的起哄声,眼神暧昧地在两人之间打转。

苏晚的脸颊瞬间飞上红霞,像熟透的,小声嗔道:“学长…谢谢。”她接过东西,指尖不经意碰到他的手,一股微弱的电流瞬间窜遍全身。

江屿会顺势在她旁边的空位坐下,装作不经意地探头看她摊开的笔记本:“讲到肖邦夜曲的情感处理?”苏晚点点头,把本子往他那边推了推,指出自己困惑的地方。江屿便压低声音,耐心地给她讲解起来。他低沉悦耳的嗓音就在耳边,带着令人安心的力量,他身上淡淡的松香和阳光晒过衣物的味道萦绕在鼻尖,让苏晚的心跳不争气地漏拍再加速。周围同学投来的目光让她脸颊更烫,但这短暂的、被他的气息和学识包围的十分钟,却成了她整个上午最甜蜜的充电站。

周五下午,《音乐美学》大课。

这节课探讨的问题往往更加抽象艰深。今天讲的是“音乐的自律性与他律性”。教授旁征博引,从汉斯立克的形式自律论讲到社会思潮对音乐创作的影响。晦涩的哲学名词和理论让不少学生听得云里雾里,苏晚的笔记本上画满了问号和歪歪扭扭的“自律?他律?”。

就在她对着“音乐是纯粹音响运动的形式”这句话发呆时,一个折叠得整整齐齐的、带着熟悉折痕的小纸条,从斜后方悄无声息地滑到了她摊开的笔记本边缘。

苏晚的心猛地一跳,像被羽毛轻轻搔了一下。不用回头也知道是谁。她强作镇定,用书本做掩护,飞快地展开纸条。上面是江屿那略显潦草却刚劲有力的字迹:

‘自律性’:巴赫的赋格,严谨得像数学,音符只为秩序之美而存在。

‘他律性’:你拉琴时眼里的光,美得毫无道理,只为那一刻的心动而流淌。

某位在美学课上开小差,却只为你分心的学长。

一股滚烫的热流瞬间从苏晚的脖颈涌上脸颊,耳根都红透了。她像做贼一样飞快地把纸条攥在手心,紧紧握住,仿佛握住了一块滚烫的炭,又像握住了一颗甜蜜的糖果。她不敢回头,却能清晰地感觉到斜后方那道带着笑意和促狭的目光,作者“随心明煜”推荐阅读《都市校园之我的黄金时代》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如同实质般落在她的背上。讲台上教授的声音变得遥远,那句“美得毫无道理”在她脑海里反复回响,搅得她心绪不宁,嘴角却抑制不住地悄悄上扬。这小小的、只属于两人的秘密互动,比任何情书都更让她心动神摇。

除了这两堂珍贵的公共课,他们的“偶遇”战场,主要集中在几个地方:

这是概率最高的地方,江屿从309出来接水或透气,苏晚抱着大提琴匆匆赶往308。短暂的擦肩而过,眼神碰撞的瞬间,空气仿佛都凝固了。有时只是一个简单的点头微笑:“练琴?”“嗯。”有时江屿会停下脚步,看着她微红的指尖:“注意休息,别太拼。”苏晚则会小声抱怨:“导师又抓住我音不准了…”语气里带着自己都没察觉的撒娇。江屿便会揉揉她的发顶,轻声鼓励:“慢练是王道,你行的。”这短暂的停留,是枯燥练琴时光里最清新的氧气。走廊里回荡着各种乐器的声音,却掩盖不住两人之间无声流动的、甜蜜的电流。

食堂二楼角落摆放着一架供学生即兴演奏的旧钢琴。江屿偶尔会和几个玩爵士乐的同学在那里即兴jam一下,放松紧绷的神经。有一次,苏晚和室友正好在附近吃饭。当江屿修长的手指在黑白键上跳跃,流淌出充满灵性的布鲁斯音符时,苏晚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被吸引过去。他沉浸在音乐中时那种自由、洒脱、仿佛全身发光的模样,让她移不开眼。一曲终了,江屿抬头,恰好撞上苏晚亮晶晶的、充满崇拜的眼神。他隔着人群对她挑了挑眉,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苏晚立刻红着脸低下头扒饭,心里却像打翻了蜜罐。这份不期而遇的“舞台”展示,比任何刻意的表白都更让她心动。

帝都大学交响乐团排练时,非团员是不能进入的。有时苏晚结束得早,或者想“偶遇”刚结束排练的江屿,就会抱着琴谱,装作不经意地在排练厅外的大厅长椅上“温习功课”。耳朵却竖得老高,捕捉着门缝里泄露出的一丝一毫乐声,试图分辨出哪一缕是小提琴声部,哪一缕可能来自江屿。当排练结束,厚重的隔音门打开,穿着统一团服的成员鱼贯而出时,苏晚的心跳总会加速。她假装专注看书,眼角的余光却在人群中飞快地搜寻那个熟悉的身影。当江屿高大的身影出现,带着排练后的疲惫却满足的神态时,苏晚会“恰好”抬起头,露出一个“好巧”的笑容。江屿总能一眼看穿她的小心思,大步走过来,很自然地接过她怀里其实并不重的琴谱:“在等我?”苏晚便会红着脸嘴硬:“才没有,在看谱子!”然后两人并肩走在被夕阳染成金色的校园路上,分享着排练的趣事或吐槽着变态的作业。即使什么都不说,只是并肩走着,感受着对方的气息,那份因课业繁忙而积累的思念,便在这静谧的黄昏里得到了温柔的抚慰。

期中考试周临近,图书馆成了兵家必争之地。江屿在二楼最安静的文献区,被厚厚的《配器法》教材和总谱包围,眉头紧锁地分析着拉威尔《波莱罗》那精妙绝伦的配器手法。苏晚则在一楼的自习区,对着《和声学》习题抓耳挠腮,草稿纸上画满了各种失败的和弦连接。偶尔,苏晚被难题折磨得快要崩溃时,会偷偷拿出手机,给江屿发一条信息:“学长,救命!属七和弦到主和弦的解决,低声部一定要跳进吗?”不一会儿,江屿的回复就会跳出,可能是一张他手绘的简单示意图,配上几句言简意赅的要点解析,或者只是一个“加油”的表情包。虽然隔着楼层和书本的海洋,但这小小的信息传递,仿佛一根无形的线,将两人在知识的苦海中连接起来,让她知道,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时两人会默契地约好学到闭馆,然后在图书馆门口碰头,一起踏着星光和清冷的夜风走回宿舍区。疲惫的身体,却因为身边人的陪伴而充满了温暖的力量。路灯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偶尔手指会不经意地碰到一起,又飞快地分开,留下心头一阵悸动的涟漪。

思念,在无法朝夕相处的日子里,被拉长、发酵,酝酿出更加醇厚的味道。

江屿在琴房练习高难度的帕格尼尼时,会突然走神,想起苏晚在《音乐美学》课上因为他的纸条而羞红的耳根,指尖的力度便不自觉地放柔,冷硬的技巧练习曲仿佛也带上了温度。他看着谱架上复杂的音符,会想:如果苏晚在这里,会用怎样新奇的角度来理解这段旋律?

苏晚在视唱练耳课上,努力分辨着老师弹奏的复杂音程,脑子里却不由自主地响起江屿在食堂钢琴角弹奏的那段随性又迷人的布鲁斯。当她在琴房一遍遍枯燥地打磨巴赫的音准时,会想象江屿在隔壁309,用他那把珍贵的小提琴拉奏着怎样恢弘或细腻的乐章?他专注练琴时,微蹙的眉头和紧抿的唇角,一定很帅吧?

他们各自在属于自己年级的“战场”上拼搏,在各自的琴房里挥洒汗水,在各自的课堂上汲取知识。物理的距离和繁重的课业,并没有冲淡那份初生的情愫,反而像窖藏的美酒,在时间的沉淀下愈发芬芳。每一次在公共课上的短暂交汇,每一次走廊里的擦肩微笑,每一次排练厅外的“偶遇”,每一次深夜图书馆的信息传递,都成了点缀在灰暗课业画卷上的璀璨星光,是他们疲惫时最有效的慰藉,也是支撑他们继续在音乐道路上跋涉的甜蜜动力。

在帝都大学音乐系这片充满挑战也充满机遇的土壤上,江屿和苏晚的爱情,如同两棵各自努力向上生长的树。他们的根,深植于对音乐共同的热爱与追求;他们的枝叶,在各自年级的天空下奋力伸展,汲取阳光雨露。虽然无法时刻依偎,但每一次目光的交汇、每一次指尖的轻触、每一次心照不宣的微笑,都如同根茎在地下隐秘的相连,无声地传递着养分与力量。他们知道,终有一天,当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枝繁叶茂,他们的树冠,必将在更高的天空,共享同一片璀璨的星辰与阳光。而此刻这“课海难相逢”的日常,正是那未来交响乐中,最值得回味、充满青涩与甜蜜的序章。



    (http://www.220book.com/book/SSC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都市校园之我的黄金时代 http://www.220book.com/book/SSCH/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