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71章 十袋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遭老罪了,又重生回古代当寡妇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STZ8/ 章节无错乱精修!
 

李桂芝不知道其他人的想法,此刻她很是高兴望着地里那三架打谷机。

有了它们,她家十亩地收割速度会更快,也不耽误去帮别人家收割。

想到这,李桂芝看向钱县令问道:“大人,如今只做成了三架吗?”

听到李桂芝的提问,周围的人竖起耳朵听,以免错过什么了不得的消息。

他们瞧着那打谷机也是眼热得很!

也不知收完桂芝婶子家的水田后,其他人家水田能不能借来用用。

当然,最好买一架最好,不过这个费用想必很高吧?

钱县令把目光从打谷机上收回来,闻言摇了摇头:“这些日子木匠们两边赶工,所以做出来的打谷机数量有限,不过还是做出了十五架,这十五架打谷机不对外出售,但对外出租。”

时下县衙本就可以向百姓们出租农具,只要规定时间将农具完好无损送回来,就没事。

钱县令当时也是想到了这一点,所以斥重资让木匠跟铁匠们联手,将打谷机一些比较耗磨损的零件换成铁制的,这样就比较耐磨。

这种带铁制的打谷机自然不会对外出售,只能出租。

不过鉴于李桂芝一家的卓越贡献,钱县令十分大方的将一台铁制的打谷机送给李家,但他现在还没来得及说。

县衙那十五台打谷机都有县衙的标志,李桂芝家那个没有。

钱县令想到这,就指着李老二旁边那台打谷机道:“老太太,那就是我送给你家的打谷机。”

李桂芝顺着他指的那架打谷机看过去,非常吃惊:“这……这是我家的?这不太好吧……”

三台打谷机都是铁制的,李桂芝家那个也一样。

若是纯木制的打谷机成本不会太高,只会收个人工费或者木材费用。

可铁制的就不一样了,铁是朝廷管制品,寻常人用铁都有限制,除此之外,铁价格非常昂贵。

就目前看那台打谷机虽然只有滚筒上边铁钩有铁,可就这点铁钩也不便宜了。

李桂芝本以为自己家会有一架木材较好的打谷机而己,没想到居然是带铁的,真是意外之喜。

钱县令摆摆手:“这点铁本官还是出得起的,你就莫要推脱了。”

李桂芝便不再推辞。

周围李族长和陆之伟几个族老闻言对视一眼,对钱县令行了个礼问道:“大人,不知这打谷机租金是几?”

钱县令爽朗一笑:“因这东西贵重,但看在这打谷机是受老太太和李戎枫启发打造而出的份上,你们村的打谷机租金一日五文钱。”

李族长他们喜出望外,连忙拱手感谢:“多谢大人!”

“不用,这也是本官的职责,哦对了,给李老太太家水田用不收费。”钱县令如今财大气粗得很,算都得益于李桂芝前边给的消息提示,这才让自己挣了一笔。

如此衙门的财政总算不是穷得叮当响了。

而他将打谷机送来榕树村前一天己经通知县下面各个乡长可以出租打谷机的事了。

如今打谷机还不算多,肯定不够这么多村用,不过没关系慢慢来,那些参与制造打谷机的工匠都知道图纸,回去可以允许他们重木材制造出来。

其次他则将图纸交给上级,想必用不了多久,各个村都能用上了。

他政绩又多了一笔。

钱县令对此非常满意,故而特意给榕树村一个惊喜,亲自带人将打谷机送来,所以李族长他们不清楚也正常。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遭老罪了,又重生回古代当寡妇了

打谷机动静还挺大,那脚踏板轰当轰当的响,放在稻杆上的稻谷一捆捆消失变成了稻草,而大婶们手里头的麻袋也渐渐满了一袋又一袋。

日上三竿时,割稻谷的汉子们终于将一亩地割完,而打谷的人也不甘落后,一步步紧跟在他们屁股后面。

在割谷子的汉子将稻谷割完后,打谷机还在运作,约摸运作了将近两盏茶的时间,李桂芝家这一亩水稻终于收割殆尽了。

把最后一把稻草扔在田里,那些麻袋的妇人立刻手脚麻利的将打谷机木仓里头的稻谷都舀进麻袋之中。

李老二趁机在这检查三架打谷机,很给力,没有中途罢工。

可见时下木匠手艺是很厉害的。

所有人都在等待李桂芝家水田的产量,在收割动作归于平静后,李桂芝他们终于往田里去,旁边有人顺手把扔在地上的稻草扎起来。

钱县令还记着李桂芝那肥田法子的事,自然不甘落后也走了下去,他扫视一圈,神情激动:“快,数数看一共有多少袋稻谷。”

李族长他们见到一袋袋装满了稻谷的麻袋也是激动非常,就算没数,明眼人也能看出来李桂芝家这亩田的产量比其他多!

以往常人一亩良田最好的状态能有二石干谷,那湿谷起码要有三石,装袋一麻袋能装七十五斤,那约摸要装五个麻袋。

可如今,李桂芝家这块田不是上等良田,却装了十个麻袋!

这意味着什么?

这就说明她家一亩水田湿谷有五石多!

那晒干后岂不是能有三石多粮食?

首接多了一石!

足足一石!

衙役数了三遍才敢确定,激动得都有些颤抖:“回大人,一共十个麻袋!”

轰!

十个麻袋!

李族长和其他族老心里算了一笔账,钱县令比他们更快,于是毫不犹豫脱口而出:“那就是五百二十五斤。”

相当于三石半!

亩产三石半粮食!

首接翻了一倍多!

不是十斤,不是百斤,而是足足多了二百二十五!

所有人激动得难以平静,打开一个麻袋伸手握住一把稻谷,稻谷颗颗分明,李族长失声大笑:“哈哈哈!这法子……这法子可行!”

所有人看向李桂芝,看她的眼神像是看菩萨似的。

钱县令更是激动得不能自己,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这十麻袋稻谷的分量!

身为一个县令,他对县里各个乡镇的水田了如指掌,榕县这边地贫,一个上等田能够将稻谷产量稳定在二石己经实属不易。

百姓苦,那地方官也好不到哪里去。

收成差就代表着税收差,以及消费差,带动不了整个县城的经济。

人都吃不饱,何谈其他?

而如今,一亩中等田就能够产三石粮食,就意味着百姓能吃饱,还有盈余将多的粮食去卖钱。

卖了钱就能够带动当地消费,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只要他能够将这肥田法子传授下去,带动了整个榕县的粮食产量,那他的政绩不必多言,必定是上等!

钱县令没忍住哈哈大笑。

其他人早就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失声叫了起来。



    (http://www.220book.com/book/STZ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遭老罪了,又重生回古代当寡妇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STZ8/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