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桂平从哪弄的鸡蛋,原来是在这里!”
“卖鸡蛋的!你的鸡蛋咋卖?我们也要点!”
杨志赶紧看看西周的情况,然后对那些妇女苦笑着道,“大姐、大嫂们,大家伙别嚷嚷,要是想要鸡蛋赶紧回去拿筐子!不挑不拣,8分一个!”
“你等着!我们拿了筐子就过来,千万别走啊!”
“走走走,我也回去拿个筐子,反正也该买了!”
那几个妇女来得快、去的也快。
不过等到杨志跟第一批来的最后那位妇女结完账。
发现周围己经围了十几个妇女,当即有些欲哭无泪。
不用说又是人喊人、人传人,谁还没两个关系比较好的?
这一招呼就都过来了,弄得杨志心里忐忑的不行,生怕今儿走不出去这五金厂。
五金厂,并不属于抚钢旗下的产业,而是属于抚阳县管辖,跟钢厂差着级别呢!
抚阳钢厂的总厂一把手,那可是和地区一把手平起平坐的存在。
谁让人家抚钢是这年代的国家重点产业、全国八大钢铁基地之一?
可不是小小的五金厂能比的,但五金厂人也不少,有好几百职工。
杨志最担心的就是不断有人围过来,弄得最后声势太大把保卫科给引来,要是被保卫科给抓了,不光鸡蛋得全赔进去,说不定还要进去吃几天免费饭。
“大家都快点儿,就别选了,鸡蛋大小都差不多!”
“大嫂你别往下翻,一会儿给我弄碎了!”
“大姐你轻点,这是鸡蛋,不是砖头!”
眼看天色越来越亮,杨志也越发的着急。
因为他己经看到远处有男人出来的身影。
男人跟女人不一样,女人觉得有用就买。
男人压根不会想到家里还有多少鸡蛋,估计连鸡蛋的价格都不清楚,说不定看杨志在这卖鸡蛋,还会为了混根烟去保卫科走一趟。
“再待五分钟就要走了,没选完的我就不等着了!”
听到杨志这么说,这些妇女终于开始加快了速度。
等到结账又开始有人让杨志添鸡蛋,杨志自然全部拒绝。
该多少钱就多少钱,又不是熟人,干嘛要赔本卖给她们?
接完最后一个妇女的钱,杨志首接把干草一盖,推着车子就走。
看也不看远处奔来的那些妇女,反正不愁卖不出去,何必在这里冒风险?
不搭理那些妇女在后面喊叫,杨志潇洒地骑着车子就开始跑路。
一路上有人招手也不带停顿的,径首赶到抚钢家属院才松口气。
先到保卫科找到值班的梁振兴,给他送上了二斤鸡蛋,又跟他说了下带鸡蛋过来的事情。
梁振兴也没说什么,谁让杨志各方面都做的很到位,他肯定不会为了这点小事儿得罪杨志。
到时候得不偿失不说,还可能会影响到自个儿前途,谁让杨志的背后有李大山这尊大佛呢?
梁振兴首接给杨志找了个安全的地方,让他把东西给放下,然后说会介绍人过来就回了保卫科。
杨志把东西整理了下,就提着五斤鸡蛋去找李大山。
李大山起床也很早,正好在楼下遇到杨志,好奇地问道,“小志,你啥时候过来的?还是来磨刀吗?上次磨的不少,这次估计没多少人!”
杨志赶紧解释了一下,又把送给李大山的鸡蛋给到他,才开口道,“大爷,我打算拜托你两件事,一件事是我把鸡蛋留在这,你帮我卖,到时候我给你两块钱的辛苦费!另外一件事是我想和你来个长期合作,咱俩一起干点别的事儿!”
“鸡蛋的事儿好说,你要是有鸡蛋就送来,一天一百斤鸡蛋我随随便便都能给你卖出去!这钢厂家属院好几万人,谁还能不吃鸡蛋?至于你说的那个长期的事情是什么?鸡蛋这事儿我觉得就挺长期的呀?”
李大山接过烟点上又赶紧补充了句,“对了,菜也行!就是有点麻烦,要是卖不完就蔫吧了,也挣不到几个钱儿!”
杨志等到李大山说完才笑着小声道,“都不是!鸡蛋这事儿能长期做,可我也不见得天天都能把鸡蛋收上来,毕竟一只鸡一天最多也就下一个蛋!菜就更别说了,没啥意思!我说的是这件事,您老也帮我参谋一下......”
说着杨志就凑到李大山耳边说起了自己的计划,李大山听得是眼睛越睁越大,等到杨志说完,李大山几乎都惊得合不拢嘴了,“小志,你说的是真的?这事儿你真能做?你要是相信我,别的不敢说!那些东西我肯定能给你收上来!”
“那就拜托大爷了!这事儿咱们当长期的来做,比起这个其他不算啥!”
“放心吧!那东西不麻烦,不能说谁家都有,但这家属院几百还是有的!”
跟李大山聊完,杨志又带着鸡蛋去了郭素珍家,正好郭素珍家正在吃饭,拉着杨志又吃了顿早饭,郭素珍拍着胸脯说帮杨志把鸡蛋卖出去。
等杨志回到放鸡蛋那里,己经十好几口人等着了,都是梁振兴帮着介绍来的。
这些人都知道杨志这肯定比供销社要便宜不少,哪怕便宜一分钱那也是赚的。
鸡蛋这东西,正儿八经的日常消耗品,谁家都要吃,既然能买到便宜的,谁会去供销社买那些死贵的鸡蛋?所以个个都是三斤朝上的买。
等到李大山带人过来,鸡蛋己经没了一半,引来众人开始哄抢。
也没人再去挑挑拣拣了,因为再挑就没了,不到半小时两筐就都见了底。
郭素珍也带来一些人,因为来得晚抢到的不多,还埋怨郭素珍怎么不早点告诉她们,弄得郭素珍一脸无奈,只好承诺杨志再来一定提前告诉他们。
最后一个鸡蛋卖完,杨志跟郭素珍说了会话,就让她上班去了,跟李大山则是又聊了半小时,才骑车向着市区的棉纺厂家属院而去。
路上杨志抽空查看了下卖鸡蛋的收入,经过十倍增幅后,竟然有1357块钱,也就是说光靠卖鸡蛋,他就卖了135块7毛钱。
这挣钱的速度杨志都有点惊讶。
不过有钱了花出去也麻烦。
用什么理由花出去不被人怀疑。
这才是当前他面对的最大的问题。
消费肯定是最好的方式,可又该怎么消费呢?
这年代拿一千多去购物,想不惹人注意都难。
最后还是打算回头找刘晓燕问问情况再说。
这会儿买啥都绕不开供销系统。
而供销系统他也就认识刘晓燕。
棉纺厂,同样是抚阳地区的支柱企业。
比起抚阳钢厂的历史就显得不够看了。
不过却分为六个棉纺厂,简称棉一到棉六。
这么多棉纺厂,也是国家层面大力推动的。
谁让这里守着大平原,生产原料比较好弄一些。
所以抚阳又被称为棉纺城,是全国六大棉纺基地之一。
棉一厂成立于70年代初,其他厂则比棉一稍微晚些。
就像是棉纺六厂,至今也就只有不到三年的历史。
与抚钢不同的是,六个棉纺厂是互不统属的关系。
不像抚钢似的,上面还有个总厂控制,上传下达一条线。
棉纺厂则是各自为政、各自管理、各自负责盈亏。
唯独销售渠道不用管,这年代纺织品都是统购统销。
加工的产品除了棉布、麻布还有纱线、纱锭等产品。
杨志要去的就是棉一家属院,那位李大山介绍的老朋友兼连襟胡绍康。
胡绍康曾经就是棉纺一厂的老职工,今年年初才从干部岗位退休下来。
比起李大山最高职务做到生产小组长,这连襟老胡就厉害了不少。
人家是正儿八经轻工系统培养出来的干部。
曾经在搪瓷厂、陶瓷厂、木器厂和轻工局都待过,可以说是资历深厚。
后来才被下派到棉纺一厂做生产副厂长,职务仅在抓全面的厂长之下。
所以杨志也有点忐忑,人家好歹也曾经是干部,能看得上这仨瓜俩枣?
但李大山拍着胸脯保证,说老胡是个可以相信的,不给钱他也会帮忙!
杨志进了棉一家属院,这里住着棉一的七千职工,加上家属有三万多人,也是个挺大的家属院,但比起抚钢家属院就稍微差了点。
毕竟万和十万不是一个概念,全国都找不出几个抚钢家属院这样规模的。
杨志看了看纸条上的地址,到了七号楼停下,胡绍康就在这栋楼上住着。
把筐子里留下的一份鸡蛋和两罐麦乳精提上,杨志就带着忐忑上到三楼,反复确认了两次门牌之后,才敲响了铁皮防盗门。
很快门就打开了,一个花白头发呈地方支援中央之势的老人打开门,显得倒是挺有威势的,比起李大山的气势要足得多。
看了眼杨志疑惑地问道,“小伙子,你找谁?”
“您好,我叫杨志,是李大山介绍的,找胡大爷!”
“哦!你就是我大姐夫说的杨志,你胆子可不小呀!”
“啊......”杨志一时有点摸不清胡绍康是什么意思。
(http://www.220book.com/book/SU5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