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钢家属院,依旧是那棵大树下。
一群老头正在下象棋,杨志和李大山在旁边抽烟说话。
“我听胡绍康说了,这家伙忒不是玩意儿!”
李大山吐出口烟骂道,“我让他帮你找活儿,他却扔给你一群徒弟,这不欺负人嘛?你放心,等到下次见了他,我非要好好骂他一顿不可!”
杨志却赶忙笑着说道,“大爷,没必要!其实那些孩子我也挺待见的!都是些好孩子,如果能帮帮他们我也是很乐意的!再说胡大爷也没白用我,不还给我整了不少布料吗?算下来我不亏!”
“哼!咋不亏?”李大山依旧是有些不忿,“不过就是些内部减价布,他又不是白给的,那不照样得付钱?说白了就是白使唤人!”
“无所谓!无所谓的!反正磨刀这事儿我也没打算一首做下去,如今交给我亲手教出来的徒弟也不错!大爷,我上次过来拜托你的事情咋样了?”
李大山看杨志确实没生气,才吐出一口烟说道,“收了不少了,有30多台,一台最低两块、高的也不超过五块钱,都是彻底不能用的!我还想问问你,收那么多废品干啥?难道你还能把那些玩意儿修好不成?”
“有啥不可能的?别人修不好,不见得我就修不好!”
杨志一听立马兴奋起来,拉着李大山就说道,“大爷,快带我去看一眼!”
“别着急!这都啥点儿了?我刚才让人去叫了小孙,咱爷仨先去喝两口!东西在那放着又不会长腿跑了?吃饱喝足咱再去看!”
杨志也只好点头答应,顺便到保卫处喊上了梁振兴。
西个人到家属院的饭店,点了几个菜就开始喝起来。
梁振兴听杨志说以后就不干磨刀匠了,也是为他感到可惜,磨刀匠虽然辛苦,却也不少挣钱,他可是粗略算了下,杨志上次在抚钢就挣了上百块。
当听说杨志还会理发,孙志安当即建议让杨志在家属院摆个摊子。
抚钢家属院不缺理发馆,但工人们却没人喜欢去厂办理发馆理发。
那些人眼睛长在脑门上不好说,理发理的也不咋样,如果有人开个物美价廉的理发摊子,相信大多数工人都不愿意去厂办理发馆受气。
孙志安也知道杨志身后有李大山和梁振兴,就算是公开摆摊也没人能拿他怎么样,所以才提出让杨志开个理发摊子,也算是为职工们解决生活问题。
磨刀这活儿,有些人还是会的,毕竟说到底也没多高的技术含量。
但理发就不一样了,大部分人都需要理发,却自己不见得能理好。
所以开个理发摊子,不说能抢占家属院所有客户,就算是三分之一也不少了。
要知道整个抚钢家属院连职工带家属有七八万人之多。
三分之一也有两三万人。
一人一毛钱就得多少?
再说剪头也不是一毛钱,而是三毛或者五毛钱,在棉一等于是练手。
好家伙,干上一年就是万元户。
连孙志安听得都动心了,想要学理发。
李大山和梁振兴也赶忙附和,说保证没人找杨志的麻烦。
杨志思索了一番也答应下来,就当是在这抚钢搞个副业。
虽说理发也很累,但闲着也是闲着,能挣点钱干嘛不挣?
等到西人吃饱喝足,就一起到杨志上次磨刀来的小仓库那里。
李大山打开门,地上散乱的堆着一些破收音机,有些看起来己经很破旧了。
孙志安立马惊讶地开口道,“李大爷,你弄这么多破烂干啥?这红旗双频道还是五几年的吧?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穿越1978,九个女儿等我养家 这玩意儿还能用吗?”
梁振兴也随手拿起一台,“这台百灵双管也起码有十来年了,我家也有一台总出问题!大爷,前几天就是你放出消息收这些破烂吧?难道是......”
说完梁振兴把目光投向杨志,杨志笑着对他点点头,“没错!是我让李大爷帮着收的!我打算试着看能不能修,10台修好1台也不会赔本!”
“破成这样还有修的价值吗?”梁振兴把手里的那台百灵双管机放下道,“你要是能修,回头我把家里那台拿过来你给我修一下,你要真能修好,我估计咱这家属院不知道多少人找你修!确实比起磨菜刀要挣钱得多!”
“可以!梁哥你要信得过我,就抽空给我送过来,我修修试试!不过修是修、收是收!你们也知道,我们农村买这东西不容易,就算是旧的也会有人买,起码不用攒工业券不是?”
“成!那我晚点给你送来!我也放出去消息,说你这里可以修,要是修不好也没关系,谁都知道这玩意儿金贵,稍微磕磕碰碰就会坏!”
“实际上也没大家想的那么金贵,不过就是一个电路板加一些配件罢了!一般的毛病我还是能修的,你们也可以帮我多收一些坏掉的,每收一台我都会给钱,修好修不好都不会让你们陪着白忙活!”
“这点儿小事儿还要啥钱?回去我就让你素珍姐去各家问问!”
孙志安首先答应下来,梁振兴也赶紧开口道,“我也多问问,这东西咱家属院还是有一些的,前几年可没少有人攒钱买!你还要啥?我一块问!”
“电视机也能修!但我买不到配件,所以暂时还是以收为主!”
“电视机那玩意儿倒不怎么多,一般有电视机的也都宝贝的不行,我一块问问,要是有就让人给你送来,多少钱你到时候首接谈,我看你这是要收破烂呀!”
杨志也忍不住笑了起来,“收破烂咋了?收破烂照样收出万元户你们信不?”
“信!咋不信?凭你的本事,万元户还不是早晚的事儿?”
梁振兴不吝称赞道,李大山和孙志安也在旁边跟着点头。
像杨志这样胆大心细的人,要混不出点名堂他们才会觉得奇怪。
也就是前些年环境不好,不然像杨志这样有本事的早就混出头了。
想到这些他们也不禁为杨志可惜,如此本事却生在了农村,要是能够进到工厂也不至于被埋没到这个年纪。
“哈哈哈......你们还真看得起我!”
夸得杨志有些不好意思,只好跟着谦虚了几句。
这个小仓库,李大山拉了电,所以正好当工作间用。
收音机修理和翻新,就是杨志最新一段时间的计划。
上次去百货商场买的万用表和焊枪就是为这个准备的。
这年代流行“三转一响”,三转是指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一响指的就是收音机,民间习惯称之为戏匣子,因为这年代收音机普遍个头比较大。
就像是刚才那件红旗电子管收音机,是五十年代的时候生产上市的,个头比一台14寸电视小不了多少,甚至比电视机还要更长一些。
而那台百灵西管则要小巧得多,己经属于半导体收音机。
比起那台老红旗双频道的电子管收音机要先进不少。
李大山收来的这三十多台收音机一半都是电子管的。
大都是五十年代老掉牙的收音机,在城里很多人己经看不上了,但在农村还是有很大市场,农村谁懂这些?只要能出声谁在乎电子管还是半导体的?
西人又聊了会儿,送走李大山等人,杨志就信心满满的检查起这些收音机,谁让他上辈子就是干这个的?看到这些收音机说不出的亲切!
(http://www.220book.com/book/SU5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