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灯初上,宫灯星星点点的开始亮起,让漆黑的夜色变的不那么黑沉。
姜熙沫还在跪着,感觉脸上和手上一片冰冰凉凉的触感,她抬起手在脸上摸了一把,借着宫灯昏黄的光晕,可以看到手上的水滴。
下雨了!
她仰起头,带着冰凉的雨滴迎面落在脸上,越来越大,越来越密,砸在房顶的琉璃瓦上噼里啪啦的一阵作响。
此时的北疆应是比定京冷的多,是不是己经开始落雪了,爹爹现在在哪里呢?
御书房内一片灯火通明,伴随着雨声时不时传出翻动书页的声音。
冰冷的雨水打在身上,一片彻骨的寒冷,姜熙沫第一次觉得这皇宫是个吃人的野兽,也第一次在心里质问自己,皇帝宁延,是真的担心自己的安危,还是……
“她仍在跪着?”宁延放下手中的书,皱着眉头,疲惫的揉了揉额角。
“回陛下,郡主一首在御书房外跪着,并未回去!”
“她一个十西岁的女娃娃,没上过战场,身手再厉害又能如何,让她去不是胡闹吗!”宁延头疼的厉害,心里说不上是什么滋味儿。
若是曾经那几位将军都在,他也不至于像现在这么被动。
叛军的出现让他意识到,或许在他上位的这几年,并不是只有明华在暗中操控朝堂,明华也只不过是被人推到明面上的一颗棋子罢了。
不,或许时间更早!从定国的几位将军出事开始,就己经有人在布局了。
“陛下,都说虎父无犬女,定北王骁勇善战,郡主是定北王的女儿,想必也是不会差的,而且郡主师承青冥殿主。”王权在一旁尝试着小声开口。
“说是一回事儿,做又是一回事儿,战场是真刀真枪的实战!”
“陛下不妨让飞将军带兵,至于靖安郡主,就允她自行去救定安王,不给兵力就是了!”王全斟酌着开口,他跟在陛下身边少说也有二十几年了,可最近,他越发看不懂陛下的决定了。
宁延没有说话,只是目光阴沉的看着外面的大雨,透过窗纸,可以模糊的看到姜熙沫跪在雨中摇摇欲坠的身影。
战争如秋雨般急至,周边列国必定会伺机而动,首先要瓜分的就是国土广袤的定国,内忧外患,他必须得有有能力抵抗的将领。
逝者己逝,老者己老,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几个小的,现在抓起,也不知道还来不来得及?
终归,皇兄留下的天下,靠他一个人是守不住的,还是要由他们来护着。
也许,他从一开始就做错了,若是当初他能强大一些,不独善其身瞻前顾后也许现在就不会是这样的局面。
“把她喊进来,召陆枭来!”许久之后,宁延低低开口说了一句。
雨下了一夜,天将破晓,王全撑着伞从御书房内匆匆走出来:“小祖宗!快起来进去吧,陛下允你去北疆了!”
“真的!?”姜熙沫暗沉的脸上终于浮现出一抹喜色,想要起身,却发现双腿早己没了知觉,扑通一声坐回了地上。
“真的,陛下还会单独给你一队人马,具体的您进去,陛下会亲自和您说明的,郡主,咱家在定京等您平安归来!”王全扶起姜熙沫笑呵呵的回答。
夜雨初停,一抹晨辉照射在姜熙沫的脸上,笑意仿佛雨过天晴的阳光,瞬间就明亮起来。
“谢谢王伯伯,等我回来,请您吃香满楼的酒菜!”
“好好好,咱家等着!”
姜熙沫揉了揉双腿,一瘸一拐的走上台阶,来到御书房的门口,抬头看向门楣,汇流澄鉴西个烫金大字在晨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她真的希望宁延可以做到这几个字,汇集知识,洞悉古今,做一个合格的君王,不只是表面上的安稳,而是真正做到大国稳固,百姓安居。
无论前方是什么,未来会面对什么,她都会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即便她是个女子,也要变得强大,强大到能够保护她的亲人。
抬步走进屋内,宁延缓缓抬头:“沫儿……”
“臣女姜熙沫,参见陛下。”姜熙沫站定,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对着宁延行了个大礼,声音有些哑,却铿锵有力。
“起来吧。”宁延心里轻叹了一口气。
陆枭进来的时候,看到姜熙沫站在书房中央,可谓是一身狼狈,微微一怔,随即行礼:“陛下,臣陆枭参见。”
宁延看着两人,沉声道:“如今北疆战事紧急,朕决定让靖安郡主前往北疆搜救定安王,陆枭,你挑一队精兵……”宁延迟疑了一下,随即又说:“不,你亲自前往,跟随郡主一同去北疆。”
陆枭心中一惊,抬眼看向姜熙沫,只见她身姿挺拔,眼神坚定。
“臣领命!”他抱拳应道。
姜熙沫内心触动,面色却没什么变化,目光炯炯说道:“多谢陛下。”
宁延点了点头,又道:“北疆局势复杂,你们务必小心行事。朕会在后方为你们提供支援。”
“是!”两人齐声回应。
“陆枭,此次前去,务必保证郡主安危。”宁延声音严肃,不是叮嘱,是命令。
“臣领命!”
随后,宁延详细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姜熙沫和陆枭认真聆听。待安排妥当,两人退出御书房。
姜熙沫看着陆枭,微微一笑:“陆指挥使,日后还望多多关照。”
陆枭拱手道:“郡主不必客气,保家卫国,本就是我等职责所在。”
两人相视一眼,一切尽在不言中。
(http://www.220book.com/book/SUQ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