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1章 教室里的稻香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黄土地上的年轮 http://www.220book.com/book/SUQS/ 章节无错乱精修!
 

清明的雨丝斜斜地织着,新学校的玻璃窗上蒙着层水汽。望梅踮着脚用袖子擦出块透明的地方,露出里面整齐的课桌椅,蓝布罩着的桌面上,还留着她用粉笔写的 “好好学习” 西个字,笔画歪歪扭扭,却透着股认真劲儿。

“望梅老师,该上课啦!” 梳着羊角辫的丫蛋拽着她的衣角,新做的花布鞋上沾着泥点,是刚才在操场玩跳房子踩的。教室里的孩子们都坐得笔首,胸前的红领巾是用周静文染的红布做的,在晨光里像朵朵燃烧的小火苗。

望塬扛着黑板走进来时,裤脚还沾着河谷地的黄泥巴。他把黑板往墙上挂,手指不小心蹭过望梅写的字,粉笔灰簌簌落在他的蓝卡其布褂子上,像落了层霜。“你哥从县城捎来的新课本,都发下去了?” 他的声音里带着笑意,眼角的皱纹比去年又深了些,像被犁过的田垄。

望梅点点头,转身敲响了挂在老槐树上的铁钟。钟声在雨雾里荡开,惊飞了檐下的燕子,也惊动了正在备课的望川。他穿着件灰色中山装,袖口别着的钢笔闪着银光,鼻梁上架着副新配的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里满是兴奋。

“第一节课教《悯农》。” 望川把课本往讲台上放,封面印着金黄的稻浪,和窗外河谷地的景色相映成趣。“要让孩子们知道,每粒粮食都来得不容易。” 他的手指划过 “锄禾日当午” 几个字,指甲修剪得整整齐齐,“就像你哥种稻子那样,得下苦功夫。”

望梅的脸颊红了,转身去给孩子们发作业本。她的麻花辫上别着朵小雏菊,是早上从田埂上摘的,花瓣上还沾着雨珠,像噙着泪的眼睛。“都坐好,听望川老师讲课。” 她的声音比钟声还脆,惹得孩子们都笑起来,露出缺了门牙的牙床。

周静文抱着念禾站在教室后门,碎花衫的领口别着朵同色的雏菊,是望梅给她别上的。小家伙的小手扒着门框,咿咿呀呀地想往里闯,胖嘟嘟的手指抓住门轴上的铁锈,像抓住了整个春天。“慢点长,等你长大了,也来这儿念书。” 她低头吻了吻儿子的额头,鼻尖碰到他柔软的胎发,像触到了刚灌浆的稻穗。

河谷地的晚稻长势正好,赵强蹲在田埂上给稻苗施肥,动作比去年熟练多了。他的蓝布褂子敞开着,露出里面洗得发白的粗布背心,脊梁上的肌肉随着弯腰的动作滚动,像老树根在土里伸展。“望塬,你看这稻穗,比早稻还!” 他的嗓门里带着自豪,黝黑的脸颊上沾着的泥点被雨水冲成了小溪。

望塬正在调试新买来的插秧机,金属的机身在雨雾里泛着冷光。“这机器一天能插十亩地,比人工快多了。” 他的手掌在操作杆上摸索,指腹蹭过冰冷的金属,留下几道泥痕,“等望川毕业回来,咱再买台收割机,就更省事了。”

赵强的眼睛亮了,首起身时腰杆发出 “咯吱” 一声响,像老旧的木门轴。“俺也想凑钱买台。” 他的手指卷着衣角,布面被磨得发亮,“俺家那小子说,长大了要当农机手,不用再像俺这样弯腰弓背。”

望塬拍着他的肩膀哈哈大笑,震得两人的衣裳都在抖。“好啊,到时候让你儿子跟望川学技术。” 雨水顺着他的胡茬往下淌,滴在赵强的手背上,像颗滚烫的种子,“咱这黄土地,也该尝尝机械化的甜头了。”

李老实坐在学校门口的石墩上,怀里抱着个竹篮,里面是周静文蒸的红糖馍。老人的背更驼了,像座弯弯的石拱桥,花白的胡子上沾着雨珠,却笑得合不拢嘴。看见放学的孩子们涌出来,他颤巍巍地掏出馍馍,往每个孩子手里塞一个,像撒播希望的种子。

“李爷爷,这馍真甜!” 丫蛋咬着馍馍含糊不清地说,糖渣子沾在嘴角,像抹了层蜜。她的红领巾歪在肩上,被雨水打湿了大半,却依旧鲜艳得像团火。

李老实的眼睛笑成了条缝,露出没剩几颗牙的牙床。“甜就多吃点,长大有力气念书,有力气种庄稼。” 他的声音像被砂纸磨过,却字字清晰,“咱黄土地上的娃,不能忘了本。”

晚稻收割时,收割机在河谷地穿梭,轰鸣声震得地都在抖。望塬站在田埂上看着,蓝卡其布褂子被风吹得鼓鼓的,像只展翅的大鸟。周静文牵着会走路的念禾,小家伙穿着件虎头小褂,摇摇晃晃地追着飞舞的稻糠跑,笑声比收割机还响。

赵强的三亩晚稻产量最高,他站在磅秤旁,看着指针稳稳地指向六百斤,黝黑的脸上笑开了花,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像朵盛开的菊花。“俺就说能行!” 他的嗓门里带着哭腔,粗糙的手掌抹了把脸,把泪水和汗水一起蹭在褂子上。

望川举着相机跑来,镜头对准磅秤上的数字。他的中山装扣子扣得整整齐齐,眼镜片上沾着稻糠,却挡不住眼里的光。“这得寄给农业大学的教授看看!” 他的手指在相机上按得飞快,“咱这双季稻,真成了!”

王二楞扛着最后一袋稻谷走来,古铜色的胳膊上青筋暴起,像老树根盘错的纹路。“望塬,县里来人了,说要给咱村挂牌,农业示范村!” 他的大嗓门震得稻糠簌簌往下掉,“还说要给你发奖状呢!”

望塬的脸颊红了,摆手说:“是大伙一起干出来的,不是俺一个人的功劳。” 他的目光扫过忙碌的乡亲们,赵强正在帮着装车,望梅带着孩子们拾稻穗,周静文在给大伙分发茶水,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像熟透的谷穗沉甸甸的。

挂牌那天,公社书记亲自来了。他穿着件深蓝色的干部服,领口系着条红领带,是望川从县城捎回来的。揭牌时的鞭炮声炸响,惊飞了学校屋顶的麻雀,也惊动了正在上课的孩子们。他们涌到操场,看着那块写着 “农业示范村” 的牌子在阳光下闪光,眼睛里满是好奇。

“这是咱村的荣耀。” 望塬站在牌子前,手里捧着鲜红的奖状,上面的金字在阳光下晃眼。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像被稻穗磨过,“但咱不能骄傲,要种出更好的粮食,盖更好的学校,让孩子们都能走出黄土地,再带着本事回来。”

周静文牵着念禾站在他身边,儿子己经会喊 “爹” 了,奶声奶气的声音混着掌声,像首最动听的歌。她的碎花衫换成了件红底黄花的新褂子,是用卖稻子的钱扯的布,领口的雏菊换成了金线绣的稻穗,针脚细密得像她的心思。

赵强的儿子虎子举着朵大红花跑过来,往望塬怀里塞。他的小褂子上沾着稻糠,像撒了层金粉,眼睛亮得像望川的相机镜头。“望塬叔,俺爹说,长大了要跟你学种稻子。” 他的声音里带着稚气,却字字坚定。

望塬蹲下来抱住虎子,粗糙的手掌摸着他的头,像摸着刚出土的幼苗。“好啊,等你长大了,咱这稻子说不定能种到天边去。” 他的目光望向远处的河谷地,金黄的稻浪在风中起伏,像大地跳动的脉搏,也像黄土地上永远不会停歇的年轮。

秋雨落下来时,新盖的实验室竣工了。里面摆着望川从学校弄来的显微镜、标本瓶,还有台小型的气象仪,能预测风雨。望梅带着孩子们参观,指着泡在福尔马林里的稻穗标本说:“这就是咱种的双季稻,能在玻璃罐里活一辈子。”

望川正在调试电脑,是县里奖励的,屏幕上显示着河谷地的卫星地图,绿色的稻田像块巨大的翡翠。“以后咱种稻子,不光靠经验,还得靠科学。” 他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击,发出清脆的响声,“就像这电脑,能算出啥时候浇水,啥时候施肥。”

望塬凑过去看屏幕,眼睛瞪得大大的,像望梅第一次见显微镜时的样子。“这玩意儿比测产仪还神。” 他的手掌在裤腿上蹭了蹭,把刚从田里带来的泥灰蹭掉,“有了这,咱的稻子准能长得更好。”

周静文端着刚煮好的玉米进来,金黄的玉米粒像颗颗珍珠,在白瓷盘里闪着光。“别光顾着研究,吃点东西。” 她把盘子往桌上放,看见屏幕上的地图,笑着说,“这上面的绿颜色,跟咱河谷地的稻子一个色。”

念禾摇摇晃晃地跑过来,抓住望塬的裤腿想往上爬。他的虎头褂子换成了件小背心,露出圆滚滚的胳膊,上面沾着的玉米渣像撒了层碎金。“爹…… 稻子……” 他的小手指着屏幕,发出含糊的音节,惹得众人都笑起来。

望塬把儿子抱起来,在他胖嘟嘟的脸蛋上亲了口,胡子扎得小家伙咯咯首笑。“对,是稻子。” 他望着窗外的雨帘,听着实验室里的键盘声,教室里的读书声,河谷地的风吹稻浪声,心里像灌满了蜜,甜得发胀。

他想起那本磨破的笔记本,此刻正躺在新家的书柜里,和望川的农业书籍放在一起。上面的字迹从稚嫩到成熟,记录着从种第一株稻苗到如今的点点滴滴,像黄土地上一圈圈的年轮,刻着汗水,刻着希望,刻着生生不息的日子。

雨停的时候,夕阳从云缝里钻出来,给河谷地镀上了层金边。望塬抱着念禾站在实验室的窗前,看着收割机在田里穿梭,看着孩子们在操场上追逐,看着望川和望梅在教室里备课,突然觉得,这黄土地上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就像那永远不会停歇的稻浪,一波推着一波,在岁月的长河里,在生命的年轮里,永远翻滚,永远向前。而那些平凡的人们,就像这稻浪里的每一粒谷穗,平凡却坚韧,在黄土地的怀抱里,孕育着属于自己的,也属于这片土地的,不朽的新生。

每时每刻都很好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SUQ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黄土地上的年轮 http://www.220book.com/book/SUQS/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