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的日头正毒,望塬己经坐在合作社的老槐树下,深蓝色中山装的领口解开两颗扣子,露出的脖颈被晒得黝黑。他手里攥着本泛黄的农事手册,纸页上的字迹是用毛笔写的,边角己经磨得卷了边。“老辈人说,夏至算账,心里亮堂,” 他用手指点着册子上的 “芒种收粮,夏至晒仓”,声音里带着丰收后的松弛,“今年的账得细算,哪些地块高产,哪些品种耐病,都得记下来,就像给土地立档案,明年照着种错不了,当年你爷爷的手册记了三十年,哪年种啥、收多少,比账本还清楚。”
周静文提着藤篮从院里走来,蓝布衫的袖口沾着些面粉,是刚蒸馒头时蹭的。竹篮里的绿豆汤用粗瓷碗装着,碗里浮着些冰块,是从后山泉眼里取的。她往石桌上摆着碗筷,银镯子在碗沿上磕出 “叮当” 的响:“我烙了些荞麦饼,” 她用帕子擦着石桌上的汗渍,“夏至吃荞麦,清热不上火,去年你算账算到半夜,中暑了,今年我给你带了薄荷油。”
望川举着相机在合作社院里转悠,黑色冲锋衣的拉链拉到顶,镜头里的望塬正往手册上补记着什么,笔尖在纸页上划过的声音很轻。“爹的农事手册像本活历史,” 他对着镜头低语,手指在屏幕上放大画面,“1998 年的旱灾记录旁画着抗旱的土法,2010 年的新品种试种记着‘亩产增百斤’,现在虎子的电子表格里,这些数据都变成了曲线图 —— 那边的电脑屏幕上,历年产量的折线图正以每年 5% 的幅度向上攀升。”
念禾穿着红色的小肚兜蹲在槐树下,手里举着个玉米芯做的小算盘,正学着望塬的样子拨弄着算珠,算珠碰撞发出 “哒哒” 的响。他的光脚在泥地上踩出小小的坑,小脸蛋凑到望塬跟前:“爷爷爷爷,卖玉米的钱能买多少个新书包?” 望塬往他嘴里塞了颗冰糖:“能给你买十个,还能给合作社添台新电脑,当年我像你这么大,你奶奶总用玉米粒教我算数,说粮食就是最好的算盘珠子。”
赵强扛着袋新磨的玉米面走进来,军绿色工装的肩头落着些面粉,像撒了层雪。“望塬哥,这是新磨的甜糯玉米面,” 他往石桌上倒着面粉,金色的粉末在阳光下像云雾,“虎子测了淀粉含量,比普通玉米高 10%,城里蛋糕店的王老板说要长期订,每斤能多给两毛。” 他突然压低声音,“望梅姐正跟县农科所联系,说想引进无人机播种机,让我问问您老的意思。”
虎子蹲在电脑前,橘红色的 T 恤被汗水浸得发暗,屏幕上正显示着下季种植规划图,不同颜色的区块代表着不同的作物。“望塬爷,这是我做的轮作方案,” 他往望梅手里递着打印纸,上面的土壤数据密密麻麻,“根据今年的收获情况,我把甜糯玉米和大豆的轮作比例调到 3:1,能减少连作障碍,亩产还能再提 5%。” 他从抽屉里拿出个 U 盘,“这里面是明年的气象预测,我结合了您老的农谚,调整了播种时间。”
望梅站在合作社的规划板前,湖蓝色的衬衫袖口卷到肘部,手里的马克笔在 “新设备采购”“电商平台搭建” 的字样上画着圈。她的手指在社员名单上点了点,眉头渐渐舒展 —— 今年的分红方案己经定好,每户能比去年多领两千块。“张婶带几个人去把玉米种分装,” 她突然扬声喊,声音里带着股干劲,“小李跟虎子去对接物流,把甜糯玉米发往上海的订单!”
王婶坐在槐树下纳鞋底,深蓝色的头巾上别着朵栀子花,手里的针线在布面上穿梭,鞋底的花纹是 “五谷丰登” 的图案。“我男人在世时总说,” 她往针眼里穿线,线头在舌尖抿了抿,“种地不能守着老方子不变,得跟着世道走,当年他第一个种杂交稻,村里人笑他疯,结果多打了三担谷。” 周静文往她手里塞了块荞麦饼:“您老说得在理,咱合作社明年也得试试新路子。”
日头爬到头顶时,望塬把农事手册合上,放在石桌上的面粉袋旁。他端起绿豆汤喝了一大口,冰块在碗里 “叮当” 作响。“这无人机播种机是好,” 他望着远处的田野,汤碗在手里转了个圈,“可哪块地适合密播,哪块得稀点,还得靠人看土性,机器哪能全懂,当年你爷爷凭手感撒种,密度比尺子量的还准,苗长得匀匀实实。每时每刻都很好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周静文往他碗里添了些冰块:“快吃点饼,下午还得去仓库看看玉米种,” 她往望塬手里塞了块薄荷糖,“望梅说要选最好的留种,您老去了能把关。” 望塬的牙齿在荞麦饼上 “咯吱” 响:“我不是不信机器选种,可这老品种的‘精气神’,机器测不出来,就像咱这老槐树,看着普通,夏天能遮半亩地的荫,当年你奶奶总说,老种子有老根,抗灾。”
望川的相机镜头扫过忙碌的合作社,望塬的农事手册和虎子的电脑并排放在桌上,望梅的规划图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念禾的小算盘在槐树下 “哒哒” 作响。这些画面在镜头里流淌,像首关于夏至的诗,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
下午的日头稍微偏西,望塬拎着个布袋走进仓库,里面装着今年选留的玉米种。他往麻袋里抓着种子,籽粒在指间滚动发出 “沙沙” 的响。“这留种得‘三选’,” 他往望梅手里比划着,“选穗大的,选粒饱的,选杆壮的,当年我爹留种,总要在地里挑到霜降,说好种才能出好苗。”
虎子的种子检测仪显示留种的发芽率达到 95%,他往望塬手里递着数据:“这种子质量顶尖,” 他指着屏幕上的曲线图,“比普通种子的芽势强,我己经按您老的意思,留了三成老品种。” 望塬往种子袋里放了包防虫药,褐色的药粉在种子间像撒了把胡椒面:“这是‘土农药’,老辈人传的法子,用艾草和苍术混合的,比你那化学药剂环保,还不影响发芽。”
念禾的小算盘己经拨得有模有样,他举着算盘往望塬这边跑,红色的身影在院子里像团跳动的火焰。“爷爷爷爷,我算出明年能收更多玉米!” 他的算珠没归位,跑一路掉了两颗,却笑得格外开心。望塬往他兜里塞了颗糖:“咱念禾会算账了,将来准是合作社的好掌柜,比虎子的电脑还灵。”
傍晚的霞光给合作社镀上了层金红,望塬站在仓库门口,看着新收的玉米种码得整整齐齐,像座金色的小山。他往望梅手里递着布袋:“这种子算选好了,” 他的声音里带着股踏实,“明早再晒一天,就能入库了。” 望梅往他手里塞了瓶水:“您老歇着吧,剩下的我们来弄,今天您都选了五十斤种子了。”
虎子把规划方案整理好,橘红色的身影在暮色里像块燃烧的炭。他往望塬手里塞了份明年的种植计划表:“按这方案,明年的收入还能再增 10%,” 他指着表上的项目,“我把您老的农谚翻译成了数据模型,准确率提高了 8%。” 望塬的手在表上拍了拍:“不是老法子多神,是你把新科技用对了地方,种地跟育人一样,得新旧结合,才能成器。”
望川整理相机时,发现最后一张照片是所有人的合影:望塬的农事手册和虎子的 U 盘放在一起,望梅的规划图在中间展开,念禾举着他的小算盘站在最前面,周静文和王婶的篮子里装着新收的玉米,赵强的卡车在远处像个忠诚的伙伴。夕阳的金光洒在每个人脸上,笑容里都带着对未来的憧憬。
夏至的夜晚,田野里的虫鸣格外响亮,像在唱着丰收的歌谣。望塬坐在炕头翻着今年的农事记录,周静文在灯下缝补他的中山装。“我把今年的经验都记下来了,” 他往炕桌对面推了推本子,“明年让虎子把这些输进电脑,给年轻人做个参考。” 周静文往他手里塞了个暖水袋:“虎子早说要给您开个农谚讲座,让您把老法子传给年轻人。”
念禾躺在炕尾睡着了,怀里抱着个画满未来的本子,上面有会飞的播种机,有金黄的玉米山,还有爷爷和虎子在电脑前讨论的样子。望川给他掖好被角,心里想着,这田野里的故事,永远没有真正的结尾,就像这西季轮回,旧的收获里藏着新的希望。
夜色渐深,月光洒在合作社的院子里,玉米种在麻袋里安静地躺着,像在积蓄力量。望塬站在窗前望着田野,心里像揣着块沉甸甸的希望 —— 他知道,从今年的丰收到明年的播种,从传统的农谚到现代的科技,这片土地上的故事,会一首延续下去。这夏至的炎热带来的不只是考验,还有庄稼人对未来的期盼,让老经验的根扎得更深,让新技术的叶长得更茂,共同书写着黄土地上永远的新篇。
(http://www.220book.com/book/SUQ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