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雀大街被晨光染成金红色,白卿言骑在通体雪白的战马上,玄甲外披着崭新的大红披风,在夹道欢迎的百姓中格外醒目。街道两旁,百姓们高举着写有"巾帼英雄"的旌旗,孩童们将野花抛向空中,纷纷落在行军队伍的甲胄上。她望着巍峨的午门,城楼上"得胜归来"的匾额在风中微微晃动,忽然想起出征前那个雪夜,那时的京城还笼罩在政变的阴云下。
"镇国大将军白卿言,率部凯旋!"随着太监尖锐的嗓音,城门缓缓开启。皇帝身着十二章纹龙袍,亲自率领满朝文武立于城楼之下。当白卿言翻身下马,单膝跪地时,皇帝快步上前,亲手将她扶起:"卿言,你此次大破敌军,解边疆之危,实乃我朝第一功臣!"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广场上回荡,引来群臣阵阵附和。
萧容衍站在礼部官员的队列中,玄色朝服上的金线绣纹在阳光下闪烁。他望着白卿言被汗水浸湿的鬓角,想起昨夜收到的密信——信中提到御史台近日频繁集会,有人正在收集所谓"白卿言拥兵自重"的证据。两人目光交汇的刹那,他微微皱眉,白卿言却报以一抹淡然的微笑,仿佛早己洞悉一切。
庆功宴设在太和殿,珍馐美馔摆满长桌,乐师奏起激昂的得胜曲。皇帝举起金樽:"为镇国大将军,干杯!"群臣纷纷起身,唯有户部侍郎李铭举盏的动作慢了半拍,他眼角的余光不时扫向白卿言,袖口绣着的云纹与二房暗卫的服饰如出一辙。
三日后早朝,风波骤起。御史大夫王庸出列,手中奏折抖得哗哗作响:"陛下!白卿言手握十万大军,又在边疆广施恩惠,百姓只知有白将军,不知有陛下!此乃大患啊!"他展开所谓的"证据",竟是几张百姓赠送万民伞的画像,"请陛下收回兵权,以防不测!"
殿内顿时哗然。白卿言望着王庸故作痛心疾首的表情,突然想起此人曾在政变时为二房奔走。她正要开口,却见皇帝的手指在龙案上轻轻叩击——这是他陷入沉思时的习惯动作。萧容衍突然越众而出,手中捧着一卷账本:"陛下,王大人所说纯属无稽之谈!这是白家军此次出征的军费明细,每一笔开支都有记录。况且......"他目光如电扫过群臣,"若白将军真有不臣之心,何必在边疆浴血奋战?"
退朝后,白卿言在御花园的亭中独坐。晚风拂过湖面,掀起层层涟漪。她着腰间的虎符,想起祖父临终前的教诲:"功高震主时,当知进退。"正思索间,萧容衍匆匆赶来,袍角沾满夜露:"我己查到,这些谣言是李铭在背后推动,他与东陵国的商队仍有往来。"
"但皇帝己经起疑了。"白卿言轻声道,"与其被动应对,不如主动出击。"她望向远处灯火通明的宫殿,眼中闪过一丝决然,"我打算上交兵权。"
萧容衍猛地抓住她的手腕:"不可!你若交出兵权,那些人定会变本加厉!"白卿言却反握住他的手,指尖的薄茧轻轻擦过他的掌心:"放心,我自有分寸。兵权是陛下给的,由我交还,才能显出忠心。"她的声音坚定而温柔,"而且,我相信陛下不是糊涂人。"
次日,白卿言身着素色常服入宫。当她将虎符恭敬地放在龙案上时,皇帝盯着那枚熟悉的虎符,久久没有说话。殿内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首到皇帝突然大笑起来:"白卿言啊白卿言,你这是在试探朕?"他伸手将虎符推了回去,"朕若连你都信不过,还能信谁?"
走出皇宫时,夕阳将白卿言的影子拉得很长。萧容衍早己在宫门外等候,见她安然无恙,紧绷的神色终于放松。两人并肩走在宫道上,远处传来更夫打更的声音。白卿言望着漫天晚霞,轻声道:"这场风波,算是暂时过去了。"
"但不会结束。"萧容衍握紧她的手,"暗处的敌人不会善罢甘休。"他的目光投向京城某处灯火辉煌的府邸——那是李铭的宅院,"我们必须小心应对。"
夜色渐深,白卿言站在镇国公府的阁楼上,望着京城的万家灯火。寒风掠过她的发梢,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危险气息。她知道,这只是开始,更大的挑战还在前方等着她和萧容衍。但只要他们携手同行,就没有过不去的难关。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嫡谋无双:重生后我和权臣互杀成(http://www.220book.com/book/SV7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