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吧。”
一大爷拄着拐杖在下面指挥:“左边再垫半寸,对,就这分寸,当年盖这房时,老师傅就是这么教的。”
他往梁上的工人喊,“别慌,手稳了啥都稳,咱这院的梁,经得住风雨!”
二大妈往工人手里塞了块糖:“甜口的提提神,这活儿跟绣花似的,得静下心来。”
她往榆木皮上看了看,“这纹理多像咱院的老槐树,顺着它的劲儿刨,准没错。”
当最后一块榆木皮扣合到位时,陈教授往梁架上搭好脚手架,工人师傅们系着安全绳爬上去,手里的刨子在榆木皮上轻轻刮,木屑像雪花般落在顺芸仰起的脸上。
她突然想起爷爷说的 “榫卯之道”:“不用钉子,却比钉子结实,因为它们互相咬着,谁也离不开谁。”
邻居们也没闲着。
张叔给工人递工具,李婶往脚手架上送水,三大爷则在下面核对尺寸,王大妈的针线笸箩里,多了堆给工人缝补手套的碎布。
胡周哈密带着孩子们,把写着 “小心碰头” 的警示牌插在脚手架周围,红纸板上的字迹歪歪扭扭,却透着股认真劲儿。
当最后一块榆木皮扣合到位时,陈教授用激光测距仪照了照,误差刚好一毫米。
“成了!”
他从脚手架上下来,额角的汗珠滴在青石板上,洇出小小的圆,“这活儿,比给故宫补角楼还用心。”
他往顺芸手里塞了块余料,“留着做个纪念,这木头的岁数,比咱都大。”
工人们收拾工具时,顺芸发现每个人的工具箱里都多了样东西:老马的刨子旁放着王大妈绣的平安结,学徒的卷尺上系着李婶编的红绳,连最年轻的小工,安全帽上都别着胡周哈密画的小槐花。
夕阳西下时,工地的临时灯撤了,换上了王大妈挂的红灯笼。
新修的梁架在暮色里泛着温润的光,不锈钢管包在榆木皮里,严丝合缝得像天生就长在那儿。
顺芸摸着梁上的新木纹,突然想起陈教授说的话:“修缮老建筑,不是把它变成新的,而是让它带着岁月的痕迹,继续活下去。”
胡周幸福举着相机,镜头里的西合院一半是旧瓦,一半是新梁,邻居们和工人们在院里笑着合影,老槐树的影子落在他们身上,像件柔软的披风。
“你看,” 他把照片给顺芸看,“这榫卯不光连着重物,还连着人心呢。”
夜里的西合院格外安静,只有风吹过新修梁架的轻响,像谁在轻轻哼着歌。
顺芸站在影壁前,看着上面新贴的进度表,每个完成的项目后都画着个小红花。
她知道,这修复工程就像院里的老槐树,总要经历风雨,才能长出新枝,而那些一起扛过风雨的人,就像树的根,紧紧抱在一起,谁也离不开谁。
第二天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进院门时,工人们己经开始铺设新的青石板。
李婶的厨房飘出油条的香气,王大妈的剪刀在红纸上剪出了新的花样,三大爷的算盘声里,多了笔 “修复工程进度:60%” 的记录。
顺芸望着忙碌的人群,突然觉得,这院里的每块砖、每根木、每个人,都像榫卯般咬合在一起,组成了个谁也拆不散的家。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四合院中的女性传奇(http://www.220book.com/book/SWP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