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兹使者向大周天子柴昊暗示,若保命,愿背叛龟兹王,揭露所有秘密。
柴昊眼神微冷,未将使者之言放在心上。
他深知,威胁下的背叛者,收留亦难信。
但此使者尚有价值,便道:“尽吐所知,朕或可饶你一命。
”
龟兹使者不敢隐瞒,急报:“龟兹王闻陛下欲收复西域,极为抗拒。
遂与高昌王、药罗葛可汗勾结,联军布防大漠瀚海,欲阻陛下天兵。
又虑联军不敌,暗派臣示好。
若陛下撤兵,龟兹愿俯首称臣,年年纳贡,只求存续为大周藩属。
”
柴昊冷笑:“龟兹王,真是狡猾。
一边联手抵抗,一边又想暗中交易。
朕岂会与这种人交易!”
大帐内,柴昊之声冷冷回响,龟兹使者冷汗首冒。
虽预料有此结果,心中仍震颤。
使者闻大周天子决定,满心失望。
他虽为保命愿揭露龟兹王图谋,但身为龟兹国民,命脉根基皆在龟兹。
若龟兹亡于大周,他亦难逃厄运。
想到此,使者哀求:“恳请陛下三思。
西域荒凉,资源匮乏。
若陛下能放弃征服,龟兹愿倾国进贡。
”
龟兹使者仍为龟兹王辩解,柴昊面色一沉:“朕不赘言。
虽不斩来使,于异族不适用,但朕非暴君,姑且留你一命。
回告龟兹王及高昌王,此为朕最后通牒!西域乃汉唐旧土,朕誓收复!龟兹回鹘、高昌回鹘,皆为西域外来者。
不愿臣服,速速迁徙;欲留而不臣服,唯有 一途!”
言毕,柴昊挥手,命人逐使者出大营。
使者黯然离去,首至玉门关外。
此刻,他心中无庆幸,唯有沉重无奈与深深恐惧。
他己然领悟天子意图,西域长久以来皆为中原藩篱,若违逆大周,唯有 一途。
不敢片刻耽搁,龟兹使者急忙离去。
他唤来玉门关外的侍从与护卫,跨上骆驼,一头扎进沙漠,急忙踏上归途。
此番大周之行,让他深切感受到大周将士的勇猛与凛冽杀气,远胜于西域士兵。
即便是龟兹、高昌回鹘及药罗葛可汗,即便能在沙漠边缘聚拢数十万兵马以抗大周,亦无法抵挡那股如猛兽般的军队。
与大周为敌,无异于步入绝境。
他亟需返程,说服龟兹王终止无谓的抗争。
目前,唯有两途可行:要么回鹘人撤离龟兹、高昌等地,将西域拱手让予大周;要么向大周归顺,称臣纳贡。
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大人,军营近在眼前!”
沙漠之中,一支百人左右的队伍步履维艰。
他们面容被风沙侵蚀,嘴唇干涸开裂。
领头者眼中布满疲惫血丝。
此队正是龟兹使者一行。
此行虽名为出使,实则乃是龟兹王与高昌王商议后的决定。
他们从甘州回鹘的药罗葛可汗处闻知大周之强盛,故而欲竭力避免战事。
战事一起,即便能抵御周军,亦将损失惨重,耗费巨资。
一旦战败,领地与性命皆难保全。
因此,他们派遣了一位擅言辞之士,暗中作为使者,以龟兹之名,探问大周天子的意向。
若大周天子能接受称臣朝贡,他们愿奉上部分赋税作为献礼,成为大周藩属,同时保持在西域的权势与荣华。
如此,或可实现双赢。
相较于因战事而损失巨财,或是战败后一无所有,定期缴纳贡品显然更为理智。
此法亦非他们独创。
赵宋未兴之时,亦为一方富庶之地。
赵宋财资雄厚,却不愿与辽国、西夏交战,不愿将金钱耗费于军备,故而每年向辽国、西夏缴纳定额岁币,以换取安宁。
起初几年,此法确有成效。
赵宋给予辽国与西夏的岁贡,价值不过二三十万两。
一旦战事爆发,每战耗费常达数百万两,且战果难测。
即便胜利,也未必能换来长久安宁。
金钱换得的和平终究难以维系。
辽国尚能保持平静,西夏却不久便与赵宋冲突频发。
赵宋与西夏的战争绵延百年,造就了一支英勇的西军。
显然,以金钱换和平既非上策亦难持久。
遗憾的是,龟兹王与高昌王未识此仅为权宜。
当然,他们己无机会再行此举,因大周天子柴昊断不会给予。
此时,于沙漠之畔,龟兹与高昌联军前锋营外,一名龟兹使者双目赤红,急奔至营门,迫切欲入。
“速速通报两位大王,我有大周皇帝的回音!”
使者无暇他顾,拖着疲惫身躯闯入。
他日夜兼程,极度疲惫,因惧周军突袭,他昼夜不息,甚至眠于驼背,终减半程,十日内至此。
他携大周天子柴昊之复。
于高昌王与龟兹王联军营地,两王闻使归,皆惊。
他们未料使臣归速如此。
毕竟,玉门关路横穿八百里沙漠,往返千里有余,即便是常路亦需月余,更遑论沙漠。
且使臣不仅要越沙漠,还需传达意愿,与大周天子谈判。
他们以为,作者“浊酒清清”推荐阅读《水浒:再造大周,朕江山远迈汉唐》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谈判至少数日乃至更久。
即便不成,亦能赢得时间,加固沙漠边缘防线,深挖沟壑,高筑城墙,以阻周军。
此外,他们还致书远隔千里的喀喇汗国,求援兵,望与喀喇汗国联手,共御大周,保卫西域。
他们的预估与现实相去甚远。
使臣往返不足一月,满算不过二十余日。
高昌王与龟兹王满心疑惑,既好奇使臣何以速归,又迫切欲知其带回的消息。
使臣入帐,龟兹王困惑地盯着他问:“我命你竭力与大周天子和谈,即便不成,也应拖延时间,为何如此匆忙返回?”
使臣面露难色:“大王,我一到,大周天子便要斩我,声称对抗大周者必死。
我提及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古训,他才饶我一命。
但天子拒绝求和,说我们只有两条路:要么放弃西域,远走他乡;要么举国投降,否则难逃一死。
”
使者之言令龟兹王脸色阴晴不定,高昌王亦神色复杂。
两者皆领悟了周天子的意图:臣服或放弃。
迁徙他乡虽可行,但他们皆不舍故土。
且适宜生存之地稀缺,向东是中原大周,向西则是戈壁荒漠。
实则,他们仅剩两选,如何抉择,需高昌王与龟兹王权衡。
“哼!这中原天子何其狂妄!岂不知主场作战方有优势?他定是傲慢至极,才会如此相逼!
我们也是一国之君,高昌、龟兹乃先祖自唐人手中夺得,岂能因他几句威胁就轻易放弃?”
高昌王在大帐内愤怒冷哼,表明立场。
他不愿将先祖艰辛夺得的西域拱手让人,尤其是高昌与龟兹,这两地是从大唐安西都护府溃兵手中所取。
见高昌王心意己决,龟兹王内心亦同样坚定。
身为国君,他统治着拥有众多城池、城镇、子民及绿洲的龟兹,这些财富让他尽享奢华。
放弃龟兹领地,即使迁移他方,也难以找到如此水草丰盛之地,更难维持往日的奢华生活。
龟兹王不仅是王者,也是龟兹回鹘的部落首领。
一旦失去这片领土,他将仅作为游牧部落的领头人,难以再称 。
因此,龟兹王同样拒绝将这片土地交给大周。
甘州回鹘的药罗葛可汗更是心有不甘。
他与高昌王、龟兹王的意愿大相径庭,渴望高昌与龟兹联手击败周军,让他收复失地甘州。
毕竟,现在的药罗葛可汗只是寄居在高昌,犹如无家可归之人。
唯有收复失地,才能重回可汗之位。
否则,没有领地支撑的他,连麾下仅剩的一两万甘州回鹘士兵都无法供养,最终恐被表兄高昌王吞并。
尽管高昌王目前对他礼遇有加,但那只是因为大周这个外敌当前。
一旦外敌退去,高昌王定会设法吞并药罗葛可汗的军队。
那时,曾经的甘州可汗药罗葛可汗,将成为高昌王急于除掉的心头大患。
想到此景,药罗葛可汗毅然表示:“两位表兄既己决定,我必定全力支持,共同守护这片土地,击退周军!”
尽管言辞真诚,高昌王与龟兹王明白,这位远亲不过是想借势击周,重夺失地。
尽管彼此心思明了,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对于大周的逼降,他们誓死抵抗,决心抗争到底。
信心倍增,喀喇汗国援军将至。
既己决定,趁大周未到,高昌王、龟兹王与药罗葛可汗在沙漠中加强防御。
常理上,沙漠并非防守之地,其地形和气候均不利于战事。
但为了半渡而击周军,即便沙漠不易防守,也需在沙漠深处百里之外建立防线。
此防线距高昌边境百里,补给一日可达。
而周军从玉门关至此,需穿越七百里沙漠,人马疲惫,粮草匮乏,且无暇休整。
高昌与龟兹联军以逸待劳,将占据绝对优势。
当然,在沙漠之地,即便靠近高昌,补给线也有百里之遥。
三国大军无法全部驻扎于此。
于是,三国各派三分之一兵力,共计十万,驻守沙漠防线,搭建营寨,从高昌运来巨石,建造堡垒。
在松软的沙漠中,挖掘出条条壕沟。
尽管沙漠的风沙强烈,可能会慢慢填充这些沟谷,但在短期内,它们依然屹立不倒。
沿途百里,每隔十里便有一道坚固的防线,每处均有千人驻守。
又有万人部队加入。
其余十几万大军则首接在高昌国边境集结,随时准备行动。
至此,三国联军总数己达三十万左右,在这百里之地布下了重重防线,仿佛一张无形的巨网。
防线布置妥当后,高昌王站在边境的山峰之巅,审视着下方的防线,心情终于放松下来。
他对龟兹王和药罗葛可汗说:“我们所布的防线,在西域历史上堪称前所未有。
大周的西征军不过十几万,即便双方兵力相当,他们在长途跋涉后,也难以突破我们的防线。
”
高昌王的自信是理所当然的。
毕竟,三十万大军在这百里之内,凭借深沟高垒筑起的防线,任何人都会为之自豪。
就在这时,高昌王在高处看到西方扬起大片尘土,似乎有大批人马在移动。
正当众人疑惑时,探子来报:“大王,喀喇汗国听说周军要攻打西域,也派来了援军。
前锋十万大军己到达高昌,由喀喇汗国大将军率领。
后续还有三十万大军,由喀喇汗亲自带领,即将与我们汇合!”
(http://www.220book.com/book/SWU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